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晁岳举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颞骨
  • 2篇结节
  • 2篇耳鸣
  • 2篇肺结节
  • 2篇MR表现
  • 2篇MR诊断
  • 2篇搏动性
  • 2篇搏动性耳鸣
  • 1篇电子计算机体...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 1篇眼眶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脓肿
  • 1篇造影
  • 1篇造影剂

机构

  • 6篇菏泽市立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作者

  • 7篇晁岳举
  • 2篇董卫平
  • 2篇刘兆会
  • 2篇庞婷婷
  • 1篇李秀宪
  • 1篇徐夏荫

传媒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颞骨蜂房在搏动性耳鸣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搏动性耳鸣是常见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搏动性耳鸣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颞骨蜂房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导致临床上缺乏完善的搏动性耳鸣病因诊断方法和令人满意的针对搏动性耳鸣发生的影响因素而设计的个性化治疗方法。本文将国内外关于颞骨蜂房在搏动性耳鸣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水平,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晁岳举庞婷婷刘兆会
关键词:耳鸣颞骨
CT引导下经皮肺针吸及切割活检临床应用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针吸及切割活检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170例肺内孤立及多发结节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肺针吸和/或切割活检(小于2 cm者针吸活检;大于2 cm者根据病情针吸和/或切割活检)。对采集的标本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术后对患者行常规CT扫描明确是否有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对针吸及切割两种不同活检方法的确诊率和安全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针吸活检122例中明确病因诊断者96例,确诊率78.6%,气胸、咯血并发症发生率22.1%;切割活检114例,明确病因诊断者104例,确诊率91.2%,气胸、咯血并发症发生率28.1%。针吸及切割活检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切割与针吸活检病因确诊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χ=7.1682,P<0.0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χ=1.1086,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具有较高的病因确诊率,且并发症较少、较轻,安全性较高。大于2 cm病灶者切割活检确诊率明显高于针吸活检,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董卫平李秀宪晁岳举
关键词:肺结节活组织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搏动性耳鸣病因及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耳鸣是常见症状,全世界约10%~30%成人均有耳鸣的经历,我国发生率约17%,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量的10%~20%。耳鸣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其中搏动性耳鸣表现为耳鸣的声音节律与患者心跳、脉搏同步,约占全部耳鸣的4%,我国约有1000万患者,并且逐年增多。
晁岳举庞婷婷刘兆会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颞骨
胸部CT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针吸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CT影像及增强扫描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定注射造影剂前及造影剂后同一层面的CT值,并根据病理分组测定其强化值。对其均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恶性SPN的CT强化值平均升高32.56±7.07,良性SPN的CT强化值平均升高8.25±2.64,表明两组病理性质不同的SPN在增强扫描时病灶中心层面的CT强化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②将强化值20Hu作为下限判断恶性SPN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77.5%。结论良、恶性SPN在CT增强扫描时存在不同的强化表现,正确认识及分析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对良、恶性SPN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董卫平晁岳举
关键词:肺结节计算机造影剂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价值。方法 10例健康志愿者及15例恶性肿瘤患者行 WB-DWI 检查,利用3D-MIP 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观察病变显示效果。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瘤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对 WB-DWI 图像、常规 MR 图像和 CT 图像对比分析。结果背景抑制的 DWI 经 MIP 重建及黑白翻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肿瘤病灶、转移淋巴结均能清晰显示。WB-DWI 检出15例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以外全身转移瘤69处,诊断转移瘤真阳性61处,假阴性3处,假阳性5处。假阳性主要包括肝脏良性病变、良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淋巴结炎症,成骨性转移及颈部图像质量可导致骨骼系统转移瘤假阴性诊断,自由呼吸及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是遗漏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原因。结论 WB-DWI 对转移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有望成为筛查恶性肿瘤患者全身转移的一种新型手段。
徐夏荫晁岳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肿瘤
眼眶淋巴管瘤病的MR诊断
2003年
晁岳举
关键词:MR诊断MR表现
硬膜外脓肿的MR诊断
2003年
晁岳举
关键词:硬膜外脓肿MR诊断MR表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