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柴西北小梁山地区混积岩测井岩性识别被引量:10
- 2014年
-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小梁山背斜构造,陆源碎屑和湖相碳酸盐混合沉积广泛发育,地层岩石类型多样,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岩性识别非常困难。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铸体薄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碳氯分析)和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混积岩岩石组分的类型、粒度和质量分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岩石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测井响应特征为依据,对岩性进行了简化归类,建立了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ΔGR、Δlg(LLD)和M参数绘制了混积岩岩性识别电性组合图,并建立了岩性质量分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小梁山地区测井岩性综合识别方法,为小梁山地区的储层测井评价和综合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中浅层混积岩的测井解释研究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 司马立强杨毅吴丰姚军朋张凤生张延华
- 关键词:混积岩测井岩性图版
- 油砂山油田过渡带测井解释模型建立
- 2021年
- 油砂山油田纵向上储层薄、多、非均质性严重,2012年尕斯中浅层Y3522井套管错断,层调至油砂山,对K5以下(900~1 100 m)7个潜力层补孔压裂,初期日产油2.7 t,取得较好效果,从而发现了油砂山过渡带。但前人对该过渡带从未开展过测井分层与测井资料的解释工作,因此,需要建立油砂山N1油藏ⅩⅣ油组的测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本区在对储层地质、钻井、录井、取芯化验分析、试油试采和测井等基础资料进行大量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路,建立了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形成了流体识别图版。解释方法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解释精度可以满足油田生产开发的需要。
- 张晓秋付艳双徐国祯张延华冯香玲郭正权
- 关键词:油砂山油田测井解释模型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 李鹤永刘震党玉琪马达德张永庶张延华陈艳鹏
- 关键词:流体势油气运聚柴达木盆地西部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同沉积逆断层控制下的输导系统特征及其勘探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针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和成藏特征,提出了生长逆断层控制下的"F"型输导系统.通过分析生长逆断层对构造、沉积及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阐述了此类输导系统形成机制、组成特征及其控油意义.认为"F"型输导系统主要由生长逆断层和侧向展布的砂体构成,砂体位于逆断层的上盘,紧靠断层发育;生长逆断层是主要的输导体,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F"型输导系统及"F"型运移模式是柴西南区生长逆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成藏的主要通道和运移方式.
- 李鹤永刘震张延华杨雪峰陈艳鹏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4
- 2005年
-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 李鹤永刘震马达德李潍莲张延华张永庶
-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气评价孔隙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