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德
- 作品数:61 被引量:59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冶金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柴北缘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目标被引量:17
- 2004年
- 柴北缘马海 -大红沟凸起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 :深部为早期原生成藏 ,长期充注模式 ,具有多期 (至少两期 )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浅部为早期排烃聚集 ,晚期次生成藏模式 ,具有晚期一次成藏的特征。古凸起区的两大构造运动、两套断裂体系所对应的圈闭形成期和成藏期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关键。绿南山前构造带、马海 -黄泥滩构造带、南八仙 -东陵丘背斜带。
- 汪立群庞雄奇党玉琪马达德马立协
- 关键词:油气成藏成藏模式勘探目标柴北缘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6年
-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 李鹤永刘震党玉琪马达德张永庶张延华陈艳鹏
- 关键词:流体势油气运聚柴达木盆地西部
- 南八仙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对柴北缘勘探的启示被引量:17
- 2001年
-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 ,并分别形成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基底卷入断层是下第三系储层形成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油源通道 ;晚第三纪滑脱型断层则对下第三系油气藏起破坏作用 ,并导致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原油性质、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包裹体正构烷烃分布都证明下第三系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油气注入 ,上第三系储层则为晚期油气注入。南八仙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说明 ,加强断层活动史和封闭史研究对柴北缘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 ;与上第三系相比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更有利。
- 高先志陈发景马达德曹志红汪立群
- 关键词:包裹体构造样式油气藏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昆北冲断带古隆起油藏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被引量:24
- 2013年
- 基于露头、钻录井、测井、地震、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昆北冲断带是在古地貌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受昆仑山前和昆北Ⅰ、Ⅱ号断层控制的新生代古构造带,发育古地貌隆起、地层-岩性和背斜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形成了多类型的油气藏。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包括早期的古地貌隆起、良好的断层-不整合疏导体系、稳定的细粒区域盖层、充足的远源供给和断层持续活动导致的长期油气充注,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昆北油田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油气成藏认识。
- 付锁堂马达德汪立群冯乔薛建勤陈琰张小莉寇福德
- 关键词:古隆起断块构造油藏特征成藏条件
-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现状和突破方向被引量:19
- 2006年
- 柴达木盆地半个世纪的勘探历程表明,盆地的勘探工作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十五”计划以来,遵循“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勘探方针,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依靠新技术,油气勘探成果较为明显,尤其在柴西岩性油藏勘探方面已初见成效。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基础工作的深入,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条件、勘探潜力和下步勘探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油田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十一五”总的勘探思路:坚持甩开预探和风险勘探、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坚持地震先行的3个原则,突出精细勘探碎屑岩和战略突破复杂区两个重点,实施精细研究和优化部署两项措施。油气勘探按照精细勘探、战略突破、积极准备3个层次进行,并提出了下步的勘探方向,其中,石油勘探:柴西南区、阿尔金山前带;柴北缘马海—南八仙构造带、柴北缘山前带、德令哈断陷;天然气勘探:三湖生物气区、柴西北区油型气、柴北缘煤型气。
- 黄立功党玉琪徐凤银马达德梅建森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勘探成果勘探方针勘探方向
- 昆北油田切12区E31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8
- 2011年
-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和裂缝次之,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其中沉积相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预测工区储层的发育规律。
- 林伶牟中海马达德寇福德景海权
-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物性下干柴沟组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 油气勘探程度低和构造复杂影响柴达木盆地地质认识的深化,使得油气成藏机理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区带油气源对比和油藏的解剖,以输导体系分析为核心,深化和提高了盆地西部南区油气成藏规律地...
- 马达德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输导体系天然地震油气运聚油气成藏规律
-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被引量:11
- 2009年
- 柴西南区岩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但是对岩性油藏形成过程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分析柴西南区主力烃源岩生、排烃史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显微荧光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结合对岩性圈闭形成期次分析,深入分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柴西南区有两次主要的油气充注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其岩性圈闭形成具有相对早期性和多期性,其主要形成期在渐新世末期和上新世末期。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形成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成藏期及保存—破坏期。
- 陈艳鹏刘震马达德汪立群张道伟王中凡杨乾政冯旭军
-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烃源岩成藏期次成藏过程
- 中、新生代柴达木北缘的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被引量:51
- 2003年
-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柴北缘是侏罗系主要分布地区。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在一个古老的稳定地块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根据中新生代西北地区周缘板块活动和构造演化特点,提出柴北缘中新生代经历了两个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运动旋回:从早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是第一个旋回;从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第三纪和第四纪为第二个旋回。早中侏罗世是一种稳定大陆内弱伸展坳陷盆地,不具有典型的裂陷盆地特征。从渐新世开始,柴达木盆地才进入强烈挤压的山间盆地阶段,并决定了柴北缘现今的构造格局。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着柴北缘油气的生成和分布。
- 高先志陈发景马达德汪立群刘震
- 关键词:盆地类型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孔缝型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29
- 2019年
-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的油气勘探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一批中—高产井,发现了特殊的咸化湖盆超压孔缝型储层。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扫描电镜和孔、渗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系统总结了超压孔缝型储层的特征。超压孔缝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基质微孔和残余孔洞,而不同级别的网状裂缝作为输导通道,将普遍发育的基质微孔连通起来,形成孔-洞-缝三位一体的储集—输导体系。裂缝和残余孔洞是初期高产的关键因素,而普遍发育的基质微孔是稳产的基础条件。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超压孔缝型储层的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演化、构造运动和流体活动的综合控制。沉积-准同生期的成岩环境控制了基质孔隙的发育,其中,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大量晶间孔不仅是重要的储集空间,还为后期溶蚀改造提供了基础条件;构造-压力耦合控制了裂缝体系发育,目的层段受快速沉降-沉积、长期构造活动和良好的盐层封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异常高压,并在构造应力诱导下形成网状裂缝体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溶蚀作用的发生,受其影响,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作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好的烃源岩之一,在达到生、排烃高峰后,排出的酸性流体可改善储层的物性,增加基质微孔的有效性和连通性。
- 郭荣涛马达德张永庶刘波陈晓冬崔俊王鹏张庆辉姜营海李亚锋
- 关键词:碳酸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