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凯丽
作品数:
5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更多>>
合作作者
沈丽英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顾玉东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正永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马建军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高孟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1篇
语言文字
主题
3篇
电图
3篇
肌电
3篇
臂丛
2篇
直径
2篇
神经电
2篇
神经电图
2篇
神经再生
2篇
肌电图
2篇
臂丛神经
1篇
电生理
1篇
电生理学
1篇
电诊断
1篇
胸廓
1篇
胸廓出口
1篇
胸廓出口综合...
1篇
神经-肌电图
1篇
神经根
1篇
神经损伤
1篇
神经修复
1篇
生理学
机构
5篇
上海医科大学...
2篇
上海医科大学
2篇
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5篇
张凯丽
5篇
沈丽英
3篇
顾玉东
2篇
陈正永
2篇
朱静珍
2篇
张高孟
2篇
马建军
1篇
章玮
传媒
3篇
中华手外科杂...
1篇
上海医学
1篇
实用手外科杂...
年份
3篇
1999
1篇
1998
1篇
1997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直径相异的神经连接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索直径相异神经的连接方法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为模型,将膈神经移位于外侧束(直径比为1∶4),采用干干、干束、包埋和端侧缝合及无间隙和小间隙静脉套接六种连接方法,术后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个月时,各端端吻合组的各项观察指标优于端侧组;各端端吻合组间,除潜伏期和最大收缩持续时间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外,静套组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优于干束组,其余各项指标显示静套组、干干组、包埋组优于干束组。结论端端吻合优于端侧吻合;干干对合优于干束对合;套接缝合优于直接缝合;
章
张高孟
沈丽英
张凯丽
朱静珍
关键词:
神经修复
神经再生
臂丛根性损伤两种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被引量:19
1998年
目的比较两种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方法对臂丛根性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1997年前,对82例臂丛根性损伤用上肢五大神经代表肌肉及肩胛带肌群肌电图(EMG)、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诱发电位和传导速度(SNAP、SNCV)及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诊断。1997年起,对118例臂丛根性损伤加测颈椎旁肌EMG、双侧膈肌的CMAP和斜方肌的EMG、CMAP进行诊断。结果1997年至今,臂丛根性损伤神经电图-肌电图的诊断和术中发现相比,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0%,完全及基本符合率为95.4%,比1997年前分别提高14.1%和10.3%。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加测椎旁肌EMG、膈神经、副神经肌电可提高臂丛根性损伤尤其是C5节后损伤的肌电诊断正确率。
沈丽英
马建军
顾玉东
陈正永
张凯丽
朱艺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臂丛神经损伤
脊神经根
电诊断
产瘫的肌电图神经电图分类
被引量:6
1997年
产瘫的重新认识顾玉东时至今日,产瘫已从少见病变成常见疾患。回顾230年来,人们对它研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认识期、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一、产瘫的认识期1768年Smelie首先报道一名面先露患儿难产后发生双侧臂丛神经麻痹。随后,1861年Duc...
沈丽英
顾玉东
马建军
张凯丽
姚琴妹
朱艺
关键词:
产伤性
臂丛神经
电生理学
直径相异的神经连接方法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直径相异神经的连接方法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为模型,将膈神经移位于外侧束(直径比为1:4),采用干干、干束、包埋和端侧缝合及无间隙和小间隙静脉套接六种连接方法,术后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个月时,各端端吻合组的各项观察指标优于端侧组;各端端吻合组间,除潜伏期和最大收缩持续时间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外,静脉套接组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优于干束组,其余各项指标显示静脉套接组、干干组、包埋组优于干束组。结论端端吻合优于端侧吻合;干干对合优于干束对合;套接缝合优于直接缝合;无间隙与小间隙静脉套接无明显差异。
章玮
朱静珍
张高孟
沈丽英
张凯丽
关键词:
静脉
神经再生
术后
臂丛根性撕脱伤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诊断方法
被引量:17
1999年
目的介绍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outletsyndrome,TOS)的神经-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病例,常规检测上肢肌电图(EMG),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干动作电位(NAP),F反应及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在运算数据时,进行双侧对比,并必须排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或其它神经源性病变后,才能最后确诊为TOS。结果用该法确诊为TOS的43例中有下述异常发现,(1)尺神经腋部以下的SNAP或NAP消失,或两者波幅较健侧衰减25%以上;(2)手内在肌有失神经改变;(3)F波消失或其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ms以上;(4)前臂内侧皮神经的SNAP消失,或其波幅较健侧衰减25%以上。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凡出现上述发现中两项者,即可确诊为典型的下干型TOS。
沈丽英
顾玉东
张凯丽
陈正永
朱艺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