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凝
- 作品数:55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
- 张凝金奇潘文麒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胡文瑛凌天佑陈康谢玉才吴立群
- 不同除颤能量对于除颤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腔内除颤能量对于短时间心室颤动(VF)除颤后血流动力学及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7只比格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将单极电极片缝在犬的左室侧壁心外膜,以诱发VF并记录心室激动信号。通过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完成短时间VF(20s)除颤阈值(DFT)测定后,将除颤能量分别调至125%DFT(小能量组)及250%DFT(大能量组),评价不同能量除颤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压曲线正向最大斜率(dP/dt峰值)在除颤后即刻、1min、5min均无显著差别。大能量组动脉血压曲线负向最大斜率(-dP/dt峰值)在除颤后即刻要低于小能量组,但在1min及5min时无统计学差异。大能量组除颤后即刻的平均心率要低于小能量组,窦性节律恢复时间长于小能量组。大能量组除颤后的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显著高于小能量组。结论:除颤能量对于除颤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无明显影响,但大能量除颤会引起除颤后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增加,可能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庞旸金奇张凝任淑静林长坚周建凌天佑吴立群
- 关键词:心室颤动血流动力学除颤
- 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植入及随访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分析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植入及随访结果。方法15例连续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70.13±10.62)岁,全部完成半年随访,分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手术及随访数据。结果15例患者全部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与前10例相比,后5例的手术时间显著减少[(48.4±22.56)min vs(23±5.10)min,P=0.03];1例患者术中发生动静脉瘘,至今未发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半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表现良好。结论无导线起搏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患者。
- 凌天佑金奇潘文麒陈康谢玉才张凝林长坚谢运卫越吴立群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律失常心动过缓
- 冷冻球囊消融与磁导航指导的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冷冻球囊消融(CBA)和磁导航指导(RMN)的射频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两大新技术。本项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两种消融新技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手术相关结果。方法入选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接受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1∶1配对,分别行 CBA(CBA 组,30例)和 RMN 消融(RMN 组,3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完成双侧肺静脉电隔离(PVI)成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以及 X 线曝光时间等。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消融空白期内房颤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CBA 组所有患者首次消融术均获得急性 PVI,RMN 组急性 PVI 成功率为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 RMN 组,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无心脏压塞、左心房食管瘘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股沟血肿1例。 CBA 组,发生1例膈神经损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RMN 组相比,CBA 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42±36) min 对(108±30) min, P〈0.01];但是,X 线曝光时间显著增加[(6.5±2.8) min 对(16.4±4.8) min,P〈0.001]。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消融空白期内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N 对 CBA:16.7%对23.0%, P=0.75)。结论应用 CBA 和 RMN 房颤 PVI 均是安全和有效的。 RMN 指导的房颤消融有助于降低X 线曝光时间,CBA 房颤手术时间更短。
- 金奇张凝罗庆志韩岩新王义龙凌天佑陈康潘文麒谢玉才吴立群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电隔离
-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临床结果
- 2018年
- 目的 :评估应用一代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n ablation,CB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长期临床结果 ,同时探讨AF术后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CBA术的PAF患者146例,首选28 mm一代冷冻球囊,如反复消融未达到术中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则选择23 mm球囊再次进行消融。随访复发情况,主要终点是空白期(手术后90 d)后发生的AF事件,同时分析AF远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PVI成功率达97.3%,平均手术时间(99.7±23.8)min,随访(30.3±6.1)个月后手术成功率为63.0%(92/146)。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期间,发生动静脉瘘1例,急性脑梗死1例,膈神经麻痹3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左心房食管瘘及症状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房容积[比值比(OR):1.014,95%可信区间(CI):1.001~1.028,P=0.039]和尿酸水平(OR:1.009,95%CI:1.001~1.016,P=0.025)是远期A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运用一代冷冻球囊治疗PAF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远期有效性,同时术前患者左心房容积和血清尿酸水平是CBA术后晚期AF复发的危险因素。
- 吉懿凌天佑张凝卫越刘傲罗庆志叶佳雯刑超凡邱筱炜于姝姝林长坚潘文麒金奇吴立群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相关问题的认识现状
- 2018年
-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过去的十年中,导管消融已经成为症状性AF的标准疗法。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随访,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有荟萃分析显示,AF消融术成功率为49%-86%,成功率因随访时间及患者基线特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 叶佳雯张凝金奇凌天佑吴立群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复发消融
- Brugada综合征的消融治疗进展
- 2018年
-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致心律失常性疾病,临床上以心电图中右胸前导联(V1、V2,或高位肋间右胸导联)J点抬高、T波倒置为特征。一般认为,不存在宏观心脏结构异常,易发生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和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SCD由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VF所致。
- 包阳扬张凝金奇吴立群
-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心律失常消融
-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心肌损伤与炎症标志物动态演变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标志物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研究AF患者经CBA后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的演变特征。方法连续纳入50例行CBA治疗的AF患者(AF组),50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5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SA组CKMB及cTnI水平在术前及术后未呈现明显改变。AF组与ACS组CKMB及cTnI水平于术后24h达到峰值,hsCRP水平在术后48h达到峰值;ACS组CKMB、cTnI、hsCRP峰值均显著高于AF组和SA组。在AF组与ACS组中,cTnI与hsCRP呈相关性(r=0.275,P=0.045,AF组术后48h;r=0.351,P=0.01,ACS组术后48h),然而术后48hhsCRP/cTnI比值在AF组中显著高于ACS组(4.3vs 0.8,P<0.001)。结论与ACS行急诊PCI患者相比,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在术后达峰方面结果相似,但两者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仍有其自身的特征性变化。
- 卫越金奇潘文麒林长坚刘磊罗庆志韩岩新黄尚玮吴立群张凝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标志物
- 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犬开胸,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1块含有144(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 mm)的电极板。选取位于电极板对角处的2个起搏部位(左上角靠近心底部,右下角靠近心尖部),采用连续起搏方法,记录起搏周期为300 ms时整个电极板上每个单极电极上的激动恢复间期,通过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评估不应期离散度。结果:近心底部与近心尖部起搏时起搏阈值及心室激动恢复间期无显著差异[起搏阈值(0.34±0.22)mA比(0.26±0.05)mA;激动恢复间期(144.3±12.4)ms比(147.7±14.8)ms,均P>0.05]。但是,近心底部位起博的不应期离散度较近心尖部起搏的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减小[标准差(4.3±0.8)ms比(5.8±0.7)ms,P<0.01;变异系数(0.030±0.006)比(0.039±0.005),P<0.01]。结论:在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有利于降低不应期离散度。
- 林长坚金奇张凝周建庞旸任淑静顾刚陈颖吴立群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不应期电生理
-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二例被引量:2
- 2014年
- 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80、79岁。左房直径均为41 mm。采用冷冻球囊隔离肺静脉消融治疗房颤,手术顺利,1.5 h完成手术,患者耐受性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无房颤复发。
- 林长坚凌天佑张凝潘文麒吴立群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肺静脉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