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玉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佛教
  • 4篇文化
  • 3篇哲学
  • 3篇传统文化
  • 2篇心性
  • 2篇人文
  • 2篇思维
  • 2篇素质教育
  • 2篇气论
  • 2篇自然观
  • 2篇自然观念
  • 2篇文化素质
  • 2篇文化素质教育
  • 2篇伦理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佛教中国化
  • 2篇佛性
  • 2篇感想

机构

  • 19篇西北大学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湘潭大学

作者

  • 19篇宋玉波
  • 3篇朱丹琼
  • 1篇宁国良
  • 1篇李垣

传媒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华夏文化
  • 1篇现代哲学
  • 1篇管子学刊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前沿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社会公正
2011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社会公正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才能求得生态危机的化解之道。分配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生产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性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才能最终实现。
李垣宋玉波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公正
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观念对峙:自然与因果
2013年
东晋南北朝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主要的问题集中于自然观念与因果观念的交锋上。佛教从世俗与哲理的层面对因果思维进行了阐发,批判了自然思维以及自然气论的观念,从而凸显其缘起的世界观念,这标志着佛教学说在中国文化中的确立。
宋玉波
关键词:自然观念因果思维气论
德性与契约:欧阳修与霍布斯的对话被引量:3
2012年
欧阳修《易童子问》所表达的以德性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是以其自然哲学为基础,他以德性为依据将社会成员分为三个层次,认为有德性者是社会命运的维系者。相比之下,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以契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对于西方近现代以来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论文最后指出,对于理想的社会构建而言,单是德性或契约都是不充足的。
朱丹琼宋玉波
关键词:政治理论德性契约
孟子思想与儒家伦理的思考
2017年
针对人性问题,告子与孟子进行了多次论辩,对论辩内容所涉及的儒家伦理进行分析论证,来探索孟子学说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所具有的原则和策略。研究认为,孟子从仁义内在的立场出发,对告子人性论观念提出批评,其主要凸显的是意向关联性与非观察者姿态的人之存在的本质,这一看法是儒家学说的人文内核;孟子用道德本能将自然与人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否定告子认为的人性无确然的定体观点,王夫之将孟子这一思想进一步阐释为"天命自然之理",孟子对自然观念的深度改造与汲取,奠定了中华文化中强调态势、关系性的发展基调;孟子用仁义礼智表示人性固有的道德本能,以"嫂溺援之以手"表达恻隐之心优先原则,用道德情感优先能够给予人的良知良能以一以贯之的实现,这与西方哲学中特殊情境下注重优先原则有同样深远的考虑。告子与孟子等历史时期的儒家伦理争鸣表明,儒家学说强调人文化成的意义,在更高的层面上对自然观念加以升华悉收,这是中国文化能够稳定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更为深刻全面的把握,对孟子以及儒家思想加以契合时代要求的反思与改进。
宋玉波
关键词:人性人文
边际意识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被引量:2
2011年
边际意识是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恰当且切中肯綮的视角。从哲学上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哲人对于有限与无限关系问题的思考。边际意识的相关理解可从四个层面入手:首先,有边无际突出了儒学本体论思维的特质与困境,即有限不能分有无限;其次,边际游走重在突出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自由的认识,即有限需依据无限而获取意义。第三,不着边际突出了运气介入的问题,强调有限与无限在某种程度上的悲剧性不相关,从而对前两个层面的完美理想提出了质疑;第四,边际相即提出有限与无限的互具遍应,以佛教的不但中思想对但中式的边际意识做出补充,从而对运气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借助边际意识的相关思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或许能获得某种融贯性的解释。
宋玉波
关键词:本体论道德运气
“是”与“真”、“空”与“觉”——僧肇佛学的主题
2012年
从四个层面入手,探讨僧肇佛学的逻辑进程。第一,有无思维建立在"是"的哲学观念基础上,并试图对事物作出是与非、真与假的判断,僧肇对此加以批驳,认为如果不对"是"的思路加以反思,就无法明确大乘佛学对于"真"的认识;第二,经由对"是"的相关思维的批判,僧肇佛学使大乘佛学在"真"观念上的见解凸显出来;第三,借助于《中论》的论证,僧肇认识到大乘般若学的"真"观念与"空"的学说相联系,从而实现了"真"与"空"的辩证反转;第四,通过"空"的真相肯认与"真如实相"的呈现,大乘佛教所倡导的"觉"顺而就在逻辑与宗教悲情上获得了圆成。
宋玉波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儒道自然观念的批判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旨在探讨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传统儒道文化所持自然观念进行的批判。从汉魏时期的自然与名教之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与因果论辨,佛教的批判发挥了最为重要的功能。
宋玉波
关键词:自然观念佛教伦理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师培评传》简介
1998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术思想和学术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最能反映这一些变化的是梁启超、章太炎、夏曾佑、刘师培等都提出了学术的口号,探讨了新的学术形态的哲学与方法,并初步作了实践。对于这一学术革命思潮的产生,学术界向来重视晚清今文经学的兴起,重视梁...
宋玉波宁国良
关键词:刘师培学术革命今文经学扬州学派学术方法评传
侯外庐佛教思想研究略论
2011年
侯外庐对于中国佛教思想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其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从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揭示出佛教思想对于中国固有文化的激发与促进。通过对佛教哲学的分析与批判,侯外庐在肯定佛教思想中所蕴含的丰富价值的同时,认为佛教思想在逻辑上具有诡辩论的特征,在世界观上有虚无主义的取向,自我意识的思辨循环是其本质。
宋玉波
关键词:方法论世界观自我意识
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中古时期)
本文所着眼的时代背景是南北朝到隋唐初期的中国社会。自从佛学传入中国以来,这一时期堪称百家争鸣的时代。新的经论不断翻译流通,但存在着很多问题;灵魂论仍占有着很大的势力;佛性论陷入了激烈的论争。大乘唯识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
宋玉波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