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日升
- 作品数:33 被引量:4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从制度建设上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的研究与探讨
- 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而随着沿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大海洋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也日益严重。本文从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建设项目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及排查、完善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海洋灾...
- 罗阳刘希吴日升
- 关键词:海洋灾害风险区划风险评估防灾减灾
- 文献传递
- 2000年夏季福建、广东沿海上升流的遥感与船舶观测分析被引量:32
- 2005年
- 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和航次资料的分析,对粤东沿岸2000年7月份的上升流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珠江冲淡水向东扩展的趋势很明显,与此同时,粤东沿岸(116°E)以东附近沿岸海域的水团具有低温、高盐的性质,显示了沿岸上升流的存在。通过对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和风场的比较可知,上升流强度和风场的变化密切相关,海面风场平行岸分量的变化是夏季该上升流强度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
- 庄伟王东晓吴日升胡建宇
- 关键词:上升流卫星遥感锋面夏季沿岸海域
- TOPEX/POSEIDON高度计浅海潮汐混淆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7
- 1999年
- 根据对卫星轨道特征和观测结果的分析,对TOPEX/POSEIDON(简称T/P)星载高度计在我国近海的潮致混淆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表明,在浅海区T/P高度计的观测结果存在很强的潮致高频混淆.NASA分发的地球物理记录中所提供的潮汐订正值虽适用于大洋,但不能有效地除去浅海潮汐.虽然如此,T/P潮致混淆的主要频段的周期小于90d,因而可以通过滤波方法提取周期较长的海面高度季节信号,从而用于季节环流(如南海季风环流)的研究.采用FFT/IFFT方法滤波试验的结果显示,T/P的海面高度观测结果有很高的精度,滤波处理后的海面高度距平变化和地面潮位观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上、下行轨道交叉处相邻测点间的标准偏差在3cm左右,可满足南海环流研究的需要.
- 李立吴日升李燕初甘子钧
-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浅海潮汐
- 白令海和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为了准确解释环境磁学参数记录的极地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本研究对白令海和西北冰洋6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高、低频质量磁化率(χ)、非磁滞磁化率(χARM)和磁化率-温度(k-T)分析,以探明该区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种类、来源与搬运路径。结果显示,样品的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白令海的χ值整体高于楚科奇海,并在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侧较高,向北和向西南方向逐渐减小。楚科奇海中东部陆架上表层沉积χ值高于阿拉斯加沿岸,而西北冰洋深海平原和洋脊区的χ值最低。χARM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相似,但频率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质量磁化率正好相反。k-T分析结果显示阿留申海盆沉积物中的铁磁性矿物以磁赤铁矿占主导,白令海陆架育空河口外侧和圣劳伦斯岛南北两侧为磁铁矿,白令海陆架西部和楚科奇海陆架中东部为磁赤铁矿和磁铁矿,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为黄铁矿,而西北冰洋陆坡、深海平原和洋脊区为胶黄铁矿和黄铁矿,但高纬度区沉积物中的胶黄铁矿含量更高。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区域性分布受沉积物来源、洋流和底质环境等因素的控制。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陆架磁赤铁矿来源于亚洲大陆,白令海陆架东部的磁铁矿来自育空河流域,阿拉斯加沿岸沉积物中的黄铁矿,应为阿拉斯加西北部陆源侵蚀来源的或早期成岩作用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海盆区的胶黄铁矿,为自生成因的。
- 汪卫国戴霜陈莉莉吴日升余兴光
- 关键词:白令海磁化率磁性矿物沉积物来源
- 楚科奇海悬浮体含量分布及其颗粒组分特征被引量:4
- 2014年
- 对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楚科奇海获取的悬浮体样品进行悬浮体及其颗粒组分特征的分析,旨在了解楚科奇海悬浮体分布、成因特征以及其沉积学意义。研究发现,楚科奇海中部悬浮体浓度最低,而在靠近白令海峡的南部海域和中北部海域,中下层海水中发现两个悬浮体浓度高值区。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和巴罗峡谷底层海水中,悬浮体浓度相对较高。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楚科奇海南部和中北部中下层海水中的悬浮体,主要以硅藻为主,但这两个海域的硅藻优势种明显不同。阿拉斯加沿岸和巴罗峡谷中的悬浮体,以生物碎屑为主。结合楚科奇海温度、盐度资料,楚科奇海南部和中北部高浓度悬浮体分别受经白令海峡夏季入侵的太平洋海水和楚科奇海冬季残留水的控制,而阿拉斯加沿岸和巴罗峡谷中下层的悬浮体,则受阿拉斯加沿岸流的控制。
- 汪卫国方建勇陈莉莉吴日升余兴光
- 关键词:楚科奇海悬浮体海洋环流
- 不同初始条件和风强迫场对南海冬季环流的影响
- 本文采用三维斜压海洋模式——HAMSOM模型研究不同的温盐初始场和风强迫场对南海冬季环流的影响.温盐场采用气候平均Atlas1998温盐资料(简称Levitus资料)和1998年12月冬季南海海洋环境补充调查航次的现场实...
- 郭小钢靖春生吴日升李立
- 关键词:环流黑潮
- 文献传递
- 2000年8月南海中部与南部海洋温、盐与环流特征被引量:28
- 2004年
- 根据 2 0 0 0年 8— 9月份南海中部与南部航次的温、盐资料 ,采用P 矢量诊断方法 ,结合ADCP测流资料和同期伪风应力资料以及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 ,研究了 2 0 0 0年夏季风持续强迫之后南海大尺度环流与中尺度涡旋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温度和盐度水平分布随深度有显著的变化 :中层 (2 5 0— 4 0 0m左右 )温、盐水平分布与其它各层的温度和盐度分布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用诊断方法计算得到的环流场与用TOPEX/Poseidon海面高度计资料计算得到的地转流场比较一致 ,即流场内部有多个中尺度的涡旋 ,主要有越南东南外海反气旋涡、中沙群岛东南反气旋涡以及南沙群岛东北角的气旋涡等 ,这说明南海中部与南部盛夏环流具有较强的地转分量和显著的多涡结构 ,并且这些中尺度涡在垂向上存在速度场的切变。
- 王东晓陈举陈荣裕朱伯承郭小刚许金电吴日升王东晓
- 关键词:环流海温海流涡旋
- 大亚湾大鹏澳夏季余流的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1989年夏季在广东大亚湾大鹏澳进行了近2个月的海流锚系观测。本文报道观测结果,并利用谱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研究余流的特性。结果表明,1989年夏季溴内有一弱气旋环流,但存在相当强的低频流.低频流以E-W 方向为主,能量集中在8~16d 和4~5d 频带上,其主分量表现为溴口南部同北部位相相反的低频水平环流。低频流与当地风场有明显的关系。
- 吴日升李立
- 关键词:夏季海流
- 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上升流的特征被引量:10
- 2011年
-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深层低温高盐水沿海底地形向岸爬升形成上升流.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为爬升至惠来近岸的外海水随沿岸流向东北方向运动,并在各地沿海底地形爬升所致.研究海域上升流区的水体属同一来源,均来自汕头西南外海.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强度大于汕头以西,水温低于23.0℃、盐度高于34.00的外海水仅爬升至汕头以西近岸海表以下25 m左右,但可出现在汕头以东近岸10 m以浅海域.以研究海域海表温度低于27.5℃的沿岸低温区的面积来反映上升流的强度,通过对海表温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可知:7月初至7月中旬和7月28日至8月上旬,低温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稳定,上升流强度较大;7月19~27日期间和8月中旬以后,低温区域面积较小或短暂消失,上升流强度较弱.该上升流在2006年7~8月期间经历了强-弱-强-弱的短期变化过程.
- 蔡尚湛吴日升许金电
-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上升流海表温度叶绿素A夏季
- 国际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通过对国际上各沿海国家创新海洋管理模式、提高海洋管理效率的案例分析,提炼出5种针对海洋治理而采取的制度模式,同时结合对我国的海洋管理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海洋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 戴娟娟吴日升
- 关键词:海洋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