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

作品数:9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死腔
  • 2篇气体交换
  • 2篇肿瘤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
  • 2篇疾病患者
  • 2篇肺疾病
  • 2篇肺疾病患者
  • 2篇肺内
  • 2篇肺内分流
  • 2篇肺栓塞
  • 2篇病患
  • 1篇单肺
  • 1篇单肺移植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吴文
  • 6篇江平
  • 6篇刘锦铭
  • 6篇高蓓兰
  • 4篇杨文兰
  • 4篇郑卫
  • 4篇王英敏
  • 4篇朱东
  • 3篇李德仁
  • 2篇浦峥嵘
  • 2篇蔡映云
  • 2篇吴兆求
  • 2篇李霞
  • 1篇何国钧
  • 1篇丁嘉安
  • 1篇张哲民
  • 1篇姜格宁
  • 1篇李惠萍
  • 1篇刘南平
  • 1篇吕梅君

传媒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胸腔内注入顺铂联合长春地辛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对比被引量:50
2001年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顺铂 (DDP)联合长春地辛 (VD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 6 0例 ,经胸腔插管引流术排尽胸液后 ,按随机化原则分为 2组 ,治疗组(32例 )在胸腔内注入DDP 40mg/m2 ,VDS 4mg ,对照组 (2 8例 )在胸腔内注入DDP 40mg/m2 ,1周后重复 1次 ,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1% ,病变进展率 3% ,较对照组 5 0 % ,2 5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Karnofsky评分大于 70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0 0 5 )。治疗组 0 5年、1年、1 5年、2年的生存率为 97%、5 9%、44 %、6 % ,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5 0 %、14%、4% ,其中 0 5 ,1 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Ⅰ度白细胞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胸腔内联合注入DDP和VDS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副反应小。
张哲民李德仁吴兆求吴文浦峥嵘
关键词:顺铂长春地辛恶性胸腔积液胸腔内注入
死腔、肺内分流及气体交换对肺栓塞辅助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肺栓塞(PTE)的死腔(VD/VT)、肺内分流(QS/QT)及气体交换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PTE患者(PTE组)、39例非PTE患者(非PTE组)及2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了研究。PTE组男13例、女9例,年龄52±10岁。非PTE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6±17岁。选择25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6±15岁。对PTE组急性期、恢复期,非PTE组及对照组的VD/VT、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动脉血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差(P(a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QS/QT、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了测定。结果研究发现PTE组急性期VD/VT明显增大,而ETCO2及PaCO2则下降,与非PTE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P(aA)CO2增大,但与非PTE组及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QS/QT及P(Aa)O2明显增大,而PaO2明显下降,与非PTE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研究还显示,PTE组恢复期的VD/VT、ETCO2、P(aA)CO2、PaCO2、QS/QT、P(Aa)O2及PaO2均较急性期明显恢复好转(P均<0.01),但是P(Aa)O2及PaO2水平仍然分别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作为无创手段VD/VT及ETCO2具有辅助评价可疑肺栓塞的意义,如结合其它无创手段则更能加强彼此间的辅助诊断价值。同时提示VD/VT、ETCO2、QS/QT及其它气体交换指标可用于监测PTE临床症状的变化。
刘锦铭高蓓兰江平吴文王英敏郑卫朱东杨文兰蔡映云
关键词:肺栓塞死腔气体交换
肺栓塞患者肺内死腔、肺内分流及气体交换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刘锦铭高蓓兰江平吴文王英敏郑卫朱东杨文兰蔡映云
关键词:肺气体交换肺内分流肺栓塞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死腔
肺血栓栓塞症4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并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PTE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肺通气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核素造影、下肢深静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特点。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PTE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息、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外科手术、创伤、骨折和恶性肿瘤等也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PTE仍极易被临床忽视、漏诊和误诊。应密切关注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时、准确地诊断及治疗。
刘锦铭高蓓兰江平吴文李霞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影像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地形图检测其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刘锦铭刘南平江平吴文高蓓兰李霞李惠萍何国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肺功能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对61例患者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CT导引定位下用7号腰穿针及TEMNO活检针进行穿刺活检。结果:61例均穿刺成功,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材料,细胞学检查敏感性80.5%(33/41),组织学检查敏感性53.7%(22/41),两者特异性均为100%。并发症6例(9.8%),其中气胸5例,痰血1例。结论:CT导引下经皮肺刺术为周围型肺内占位灶灶明确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
吕梅君李德仁吴兆求吴文浦峥嵘
关键词:肺肿瘤针吸活检CT引导经皮肺穿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变化及特点。方法20例IIP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各7例。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O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DLCO/VA)、DM、VC及肺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EV1分别为(72.44±13.61)%及(103.33±11.96)%(预计值),FVC为(74.80±20.59)%及(116.08±16.84)%(预计值),观察组均明显降低(P<0.001);FEV1/FVC分别为(80.00±7.99)%、(79.92±4.56)%,无显著性差异(P>0.05);DLCO分别为(13.64±4.20)mL·mmHg1·min1及(21.80±2.88)mL·mmHg1·min1,观察组明显降低(P<0.001);DLCO/VA分别为(4.49±1.16)mL·mmHg1·min1、(4.23±0.57)mL·mmHg1·min1,无显著性差异(P>0.05);DM分别为(30.17±19.61)mL·mmHg1·min1、(67.63±11.28)mL·mmHg1·min1,VC分别为(51.00±13.06)mL、(66.67±9.62)mL,观察组均明显降低(P<0.001,P<0.05)。UIP组与NSIP组上述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LCO变化可由DM和VC变化共同影响。DM、VC变化也可不完全一致,DM降低时VC可正常甚至反而升高,DLCO却可能在正常范围。DM及VC测定可作为早期评价肺弥散功能损害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刘锦铭吴文王英敏朱东郑卫杨文兰高蓓兰江平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换气功能血红蛋白
肺移植对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研究单肺移植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呼吸生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例患者均为Ⅳ级COPD男性患者,年龄51~63岁。术前2周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残总比(RV/TLC)、深吸气量(IC)、胸腔气体容积(TGV)、呼气峰流量(PEF)、总气道阻力(Rawtota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6分钟行走距离(6MWD)、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参数。术后2个月再行上述测定。结果5例患者术前2周、术后2个月检测的参数为MVV(23.6±5.8)、(71.6±21.8)L,FEV1(0.68±0.21)、(1.85±0.46)L,FEV1/FVC(37.4±8.3)、(75.6±13.9)%,PaO2(60.0±9.1)、(86.2±2.9)mmHg(1mmHg=0.133kPa),SaO2(90.0±4.6)%、(96.8±0.5)%及mPAP(31.2±5.5)、(16.6±1.8)mmHg,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3例患者IC[(1.16±0.26)、(1.83±0.35)L]、TGV[(6.52±0.27)、(4.52±0.29)L]、RV[(5.12±0.39)、(3.20±0.32)L]、RV/TLC[(71.0±5.6)、(51.3±2.5)%]及Rawtotal[(6.62±0.99)、(2.48±0.87)cmH2O·L-1·s-1]改善显著(P均<0.05);4例患者PEF[(1.65±0.40)、(3.92±1.63)L/s]、DLCO[(8.5±3.0)、(21.0±6.2)ml·min-1·mmHg-1]及6MWD[(46.8±14.7)、(246.8±51.9)m]也显著增加(P均<0.05);FVC[(1.85±0.40)、(2.45±0.49)L]、TLC[(7.19±0.15)、(6.26±0.73)L]、DLCO/V·A[(2.90±1.50)、(5.41±0.87)L·min-1·mmHg-1]、P(Aa)O2[(37.6±16.3)、(17.8±6.3)mmHg]及PaCO2[(44.6±7.7)、(37.4±3.4)mmHg]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PD患者肺移植术后肺通气、气道阻力、残气、弥散、运动耐力及气体交换功能均明显改善。
刘锦铭杨文兰姜格宁丁嘉安王英敏郑卫朱东高蓓兰江平吴文
关键词:肺移植呼吸功能试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肺移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FEV1/FVC
肺癌骨转移^(99m)Tc-MDP骨显像的临床价值及与CT、X-rays检查对比观察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评价99mTc MDP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12 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常规行99mTc MDP骨显像检查。 91例患者同时行骨显像、CT检查 :74例病变部位相符者同时行骨显像、X rays检查。分别对比观察99mTc MDP骨显像与CT、X rays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阳性检出率 ,并分析相互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和机制。结果 全部病例中 ,99mTc MDP骨显像阳性检出率为 91.4% (117/12 8) ,假阳性率为 12 .0 % (16/13 3 ) ,假阴性率 8.5 9% (11/12 8) ;对比观察99mTc MDP骨显像与CT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5 .7% (78/91)、2 9.7% (2 2 /74) ,(P <0 .0 1,已剔除部位不相符因素 ,但未剔除X线检查部位包括不全因素 )。结论 99mTc MDP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辅以CT、X rays检查可提高阳性诊断的准确性。
龙为红李德仁吴文
关键词:肺癌骨肿瘤骨显像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