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玲
-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细胞凋亡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新生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8只。A1B1组为NEC模型组并添加双歧杆菌(109CFU/d),A1B2组为NEC模型组,但未添加双歧杆菌;A2B1组为对照组并添加双歧杆菌(109CFU/d),A2B2组为对照组,且未添加双歧杆菌。在出生48 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在最后1次缺氧、冷刺激后24 h空腹断头处死小鼠,解剖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其中,回盲部近端肠管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肠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为NEC,其余肠管进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及电镜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细胞凋亡率。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造模后,A1B1组、A1B2组相继出现腹泻、腹胀、生长发育减慢和活动度减少,显微镜下可见肠黏膜坏死、黏膜下层出血以及肌肉层坏死等肠损伤表现,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但A1B1组程度较轻。A1B1、A1B2、A2B1和A2B24组肠损伤组织病理评分(x±s)分别为2.04±0.52、3.38±0.55、0.33±0.36和0.38±0.33,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97±10.48)%、(47.28±21.98)%、(11.42±4.75)%和(12.16±4.95)%;各组间肠损伤组织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分别为26.657、20.916,P均<0.01);与A1B2组相比,A1B1组新生鼠肠损伤组织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A2B1、A2B22个对照组(P均<0.01);肠组织损伤评分值、肠细胞凋亡率均受到NEC造模和添加双歧杆菌两个因素的影响,NEC造模与补充双歧杆菌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添加双歧杆菌可以降低新生鼠NEC肠损伤程度,可能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降低新生大鼠发生NEC危险性。
- 刘健吴斌陈兢芳张晓燕卓玲杨燕珍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双歧杆菌
- 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NEC模型,出生48h起给予天然蒙脱石0.6g/(kg·d)灌胃;B组为NEC模型,未添加天然蒙脱石;C组为对照,未添加天然蒙脱石;D组为对照,出生48h起给予天然蒙脱石0.6g/(kg·d)灌胃。SD新生大鼠出生后48h开始采用鼠配方奶喂养,100%氮气90s,4℃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A、B组在造模结束后24h和C、D组新生大鼠空腹断头处死,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管进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流式细胞仪)、电镜观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vating factor,PA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ELISA法)检测。所有新生大鼠均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结果造模后,A、B组新生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生长减慢;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1.42±0.36、3.54±0.50、0.13±0.17和0.17±0.18,肠细胞凋亡率为(11.6±4.6)%、(27.6±9.9)%、(4.8±2.9)%和(3.6±3.8)%;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P均〈0.01)。A、B、C和D组肠组织PAF含量(单位为pg/mg prot)分别为385.0±308.0、1663.2±576.1、40.8±40.4和37.1±33.1;TNF-α含量(单位为pg/mgprot)为46.4±15.1、258.1±281.7、13.2±12.2和12.4±8.8。B组肠组织PAF、TNF-α含量明显高于C、D组;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PAF、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1)。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及肠组织PA
- 吴斌陈兢芳卓玲杨燕珍董海英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硅酸盐类
- 肠细胞凋亡在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中动态变化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动态观察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过程中肠细胞凋亡率变化及其与肠损伤关系。方法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和模型组(M)。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在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模型组开始造模后24h(M24)、48h(M48)、72h(造模结束,M72)及造模结束后24h(M96)分别处死8只,留取肠管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流式细胞仪)。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各组随机选取1份回盲部近端小肠标本进行肠黏膜透射电镜检查。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对照组、M24、M48、M72和M96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0.08±0.15)、(1.38±0.42)、(1.46±0.69)、(1.58±0.30)分和(3.33±0.59)分,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9%、12.8%±6.3%、14.9%±5.5%、17.7%±5.5%和27.6%±9.9%。肠损伤程度与肠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凋亡率=0.853,P<0.01)。结论新生鼠肠细胞凋亡增加是NEC肠组织损伤起始事件;随时间延长,肠细胞凋亡增加程度进一步加重;肠细胞凋亡增加是造成新生鼠NEC肠道进行性损伤的病理基础。
- 刘健陈競芳卓玲杨燕珍董海英吴斌
- 关键词:细胞凋亡
- 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幼鼠腹外斜肌放电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新生期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观察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表达,探讨新生期MS引起幼鼠内脏痛觉高敏的机制。【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压迫(colorectal distention,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为对照组并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为对照组,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刺激下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检测;A1B1组、A2B1组幼鼠CRD接受刺激后2h和A1B2组、A2B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FLI)细胞灰度积分值半定量分析。【结果】CRD压力为0、15、30、45、60、75mmHg时,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分别为(14.20±1.57)、(26.25±2.93)、(33.84±4.73)、(42.87±5.36)、(47.02±4.86)、(43.16±6.16)μV,A2B1组分别为(13.23±1.47)、(14.62±1.95)、(23.31±5.95)、(33.27±6.70)、(40.90±3.23)、(43.79±8.89)μV;随CRD增加,A1B1、A2B1两组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均增加;CRD为15、30、45、60mmHg扩张压刺激下,A1B1组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高于A2B1组(P<0.01)。A1B1、A2B1、A1B2、A2B2组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积分值分别为88.21±7.28、98.38±6.67、111.32±12.11、127.31±1.78,新生期MS和幼鼠6周龄时CRD均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积分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F=14.303、56.608,P<0.01)。【结论】新生期MS可导致幼鼠脊髓初级中枢敏化,接受伤害性CRD刺激后能显著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造成幼鼠痛阈下降,出现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且没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 吴斌林滨榕卓玲陈兢芳杨燕珍张睿
- 关键词:母婴分离FOS蛋白
- 天然蒙脱石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组织sPLA_2影响
- <正>目的探讨添加天然蒙脱石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保护作用及肠组织中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
- 刘健陈兢芳卓玲吴斌
- 文献传递
- 幼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NMS)建立幼年慢性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3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出生后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8∶00-11∶00),连续13 d;B组为出生后第2-21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8∶00-11∶00),连续20 d;C组不予任何处理,与母鼠同笼。随后,3组大鼠常规饲养。6周龄时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肌电痛阈测定评估其内脏敏感性。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幼鼠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明显升高,痛阈明显降低;A组和B组组间幼鼠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及痛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幼鼠间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及粪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的新生期母婴分离可建立一种没有明显肠道动力学改变的幼鼠慢性内脏痛模型。
- 林滨榕吴斌卓玲陈竞芳张睿
- 关键词:母婴护理内脏疼痛
-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细胞凋亡影响
- 目的: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32只新生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1B1组为N...
- 吴斌刘健陈兢芳张晓燕卓玲杨燕珍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双歧杆菌
- 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损伤及肠道菌群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率均明显下降,A组下降幅度较少,B组G+球菌占肠道总菌群数比率明显增加。B组肠道球菌数、杆球菌比值、
- 陈競芳卓玲吴斌宋朝敏王红黄妙辉
- 关键词:双歧杆菌干预研究
- 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幼鼠内脏痛敏感性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MS)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及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按析因设计,32只SD新生大鼠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为MS组并在6周龄时接受结直肠扩张刺激(CRD),A1B2组为MS组,6周龄未给予CRD,A2B1组未MS在6周龄接受CRD,A2B2组未MS,且6周龄未给予CRD。A1B1组、A2B1组6周龄时进行CRD下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痛阈测定;A1B1组、A2B1组幼鼠在CRD刺激后2h和A1B2组、A2B2组幼鼠一起处死,留取L6至S2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脊髓Fos阳性(FLI)细胞数半定量分析。结果CRD压力为20、40、60、80mmHg时,A1B1组AWR评分分别为(2.2±0.7)、(3.2±0.6)、(3.8±0.4)、(4.0±0.0)分,A2B1组分别为(1.0±0.8)、(2.5±0.3)、(3.3±0.3)、(3.9±0.2)分;CRD为20、40、60mmHg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B1组和A2B1组痛阈值分别为(17.9±8.9)mmHg、(33.5±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1B1组、A2B1组、A1B2组和A2B2组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分别为(18.3±3.4)、(11.4±1.1)、(14.3±1.3)和(9.1±0.4)个,新生期MS和幼鼠6周龄时CRD均可使幼鼠腰骶段脊髓背角FLI细胞数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新生期MS可导致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增高和痛阈下降,脊髓初级中枢对内脏痛觉敏感化,接受伤害性CRD后引起脊髓神经元Fos蛋白高表达,出现慢性内脏痛觉高敏感性。
- 林滨榕吴斌卓玲陈兢芳杨燕珍张睿
- 关键词:痛觉过敏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母婴分离
- 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大鼠的远期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新生期母婴分离是生命早期最为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持续性的影响。该文就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内脏高敏感性、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的成熟以及其他方面所造成的远期影响及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作一综述。
- 卓玲吴斌
- 关键词:母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