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彦津
- 作品数:153 被引量:6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 刘凤何彦津刘淑英林婷婷林芳
-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放射治疗被引量:7
- 2004年
- 泪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也是恶性度最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25%~30%[1],占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41.7%[1],复发率达77.14%[26],远处转移率达37%[26],本病病程短,可经周围神经浸润性生长、血行及淋巴系统转移,预后不佳。目前多采用包括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的方案。本文着重从放疗的角度对ACC治疗的具体方法加以阐述。
- 刘琳何彦津
- 关键词:泪腺腺样囊性癌恶性上皮性肿瘤ACC放化疗泪腺上皮性肿瘤淋巴系统
- 眼眶瘘管形成的病因及诊疗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1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 林婷婷何彦津朱利民张虹汪东宋国祥
- 关键词:眼眶瘘管病因
- 泪囊区占位病变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泪囊区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0年间诊治的 13例泪囊区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3例病变中 ,根据病变特点分囊肿性病变 7例、实体性病变 6例。临床上以溢泪、泪囊区肿物、血性分泌物、疼痛等为主要特征 ,B超及 CT检查提示病变的形态、性质。结论 泪囊区占位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可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酌情辅以放、化疗 ,预后良好。
- 白玉张建华何彦津
- 关键词:肿瘤
- 眼眶CT成像的基本结构和解剖
- 本文通过对106例眼眶病患者运用CT扫描观察眼眶结构,详细论述了不同组织结构的显示情况、从眶上向下不同层面显示的组织结构以及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并探讨了CT扫描条件、各种组织的显示率及临床意义以及组织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 何彦津宋国祥赵惠芬张红梅
- 关键词:CT成像技术眼眶病基本结构
- 文献传递
- 多种单克隆抗体对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探讨5种单克隆抗体LCA、CD45RO、L26、λ和κ轻链判断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上述5种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研究。结果:炎性假瘤全部为多克隆(24/24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多克隆占10/12例,单克隆占2/12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多克隆占3/29,单克隆占26/29例。恶性淋巴瘤均为单克隆(12/12)。结论:可以通过检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克隆性判断良恶性。
- 王学敏宋国祥何彦津
- 关键词:眶疾病淋巴组织增生病单克隆抗体
- 自体脂肪移植在眼科应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白玉何彦津
-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植入眼科软组织眼球摘除
- 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型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眼附属器淋巴瘤病例 3 3例 ,采用HE染色常规观察形态学特点。采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 ,行T细胞鉴别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探讨B细胞起源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免疫表型、细胞分化及增殖状态。结果 2 9例 (87 9% )瘤细胞B细胞标记物CD2 0、CD79a阳性 ,并出现κ或λ的克隆性增生 ,诊断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ZL MALT)。 2例 (6 1% )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 (3 % )为组织学典型的浆细胞瘤分化。 1例 (3 % )为此部位极为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为T细胞分化。结论 MZL MALT型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类 ,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徐青肖利华何彦津杨守京李宁李敏高子芬
- 关键词: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
- 眼眶组织细胞增生症X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眼眶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 4 7例 (5 4只眼 )眼眶组织细胞增生症X患者的临床症状、眼部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嗜酸性肉芽肿患者 17例 (19只眼 ) ,韩 薛 柯病患者 30例 (35只眼 )。结果 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青少年 ,多单发于眶内。韩 薛 柯病多见于 5岁以下的男性患儿 ,以多灶性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 ,除眼眶肿瘤外 ,还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眶外表现 ,典型患者具有三联征 (眼球突出、尿崩症及多灶性颅骨缺失 )。患者多以眼球突出、眶区发现肿块就诊。颅部X线片示颅骨多灶性缺失 ,B超及彩色多普勒示眶内软组织肿物 ,CT可同时显示眶骨缺失和软组织肿块 ,MRI可示眶内肿瘤及颅内受累情况。结论 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诊断。治疗宜采用综合疗法 ,即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局部放疗及化疗。预后与分型有关 ,嗜酸性肉芽肿预后最好 ,婴儿型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最差。
- 周晓冬宋国祥何彦津
- 关键词:眶疾病
- 黑色素瘤眼内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初步研究
-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眼内移植瘤的方法,探讨其微循环模式的特点,为眼内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将B16黑色素瘤细胞悬液接种到30只C57小鼠视网膜下腔,分...
- 陈陆霞贺忠江何彦津李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