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伏生
- 作品数:21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声波传播的盒式积分法模拟被引量:4
- 2005年
- 利用积分差值法,将运动方程、自由边界条件上的吸收边界条件进行积分,根据高斯定理,得出二维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声波传播的二阶显式格式。避免了不准确的二阶中心差分算子,对自由表面、人工边界及交接层面可以方便且精确处理。编制了声波方程的数值模拟程序,针对几种典型的地质模型,相应的计算了声波的数值模拟结果。
- 孟凡顺李清仁张绍亮黄伏生
- 关键词:数值模拟吸收边界条件
- 用于累积量预测的加性噪声指数模型
- 1992年
- 加性噪声指数模型是经济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非线性模型。本文将模型经对数变换后,直接采用遗忘因子递推算法,同时对虚拟噪声补偿器中的控制因子的确定采用了黄金分割优选方法。大量仿真实例表明,该模型用于油田动态累积量的预测,其精度是比较理想的。
- 张四平赵永胜黄伏生赵学珍
- 关键词:油田累积量噪声
- 油田配产配注协调优化系统被引量:3
- 1998年
- 油田配产配注协调优化系统是立足于油田开发理论,采用现代控制、预测、层次分析、模糊评估、多元回归、灰色关联分析等多种方法,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油井配产系统、水井配注系统、配产配注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系统及配产配注输出系统。从而完成油田上厂、矿、队以及单井配产配注方案计算机自动编制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 赵永胜黄伏生杨会东
- 关键词:配产配注油田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油井评价指标
- 校正水驱曲线方法的改进及实例被引量:3
- 1993年
- 本文通过校正水驱曲线方法应用的实践,指出了各种校正方法的不足,同时对校正水驱曲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将文献[1]提出的确定曲线位移常数C值的试凑方法改为优化方法,实现了校正自动化。应用实例表明。
- 赵永胜张四平黄伏生张玉广
- 关键词:水驱曲线油藏工程水压驱动
- 费歇判别法识别大孔道被引量:15
- 2007年
- 根据测井曲线,运用费歇准则导出了识别砂岩油层大孔道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是测井曲线的线性组合。利用此判别函数实现了在微机上用费歇方法识别大孔道的问题。针对大庆某地区一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正确率达85%以上,结果表明,费歇判别法是识别大孔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孟凡顺黄伏生宋德才刘关
- 关键词:大孔道判别函数测井曲线
- 喇嘛甸油田注采无效循环治理的做法及效果被引量:36
- 2006年
-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油田注水、产液能耗量高,给控制油气生产成本带来了极大难度。因而,从油田实际动态开发资料入手,结合近两年的取心井资料结果,总结了特高含水后期,在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和强化措施挖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方面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表明,对控制油田产量递减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控制油田开发成本具有明显的作用。
- 黄伏生陈维佳方亮黄修平陶明
-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控制方法
- 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的解剖与应用被引量:19
- 2004年
- 针对油田高含水开发阶段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突出、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的状况 ,研究了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的解剖方法 ,提出了河流相砂体沉积单元划分、沉积微相细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揭示了各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点 ;结合油田开发实际描述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剩余油分布特点 ,并提出了挖潜对策 ;为指导油田开发调整。
- 李椿于生云黄伏生赵伟
- 关键词:建筑结构非均质
-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识别方法被引量:27
- 2007年
- 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并借助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搞清了特高含水期储层内无效循环的形成条件、分布状况和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套判别油层内注采无效循环通道的技术方法。
- 黄修平黄伏生卢双舫方亮
-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 喇嘛甸油田低效无效循环带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 大庆喇嘛甸油田是陆相砂岩油田,因其储层为河流相沉积岩层,具有明显的非均质特点。由于长期注水开发,自1997年起已经进入到特高含水开发期,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流体分布等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测井曲线特征上都会有...
- 黄伏生
-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薄油层厚油层
- 文献传递
-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进一步加密调整方法研究
- 本文以矿场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对二次加密后宏观剩余油的分析,对三次加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喇萨杏油田进一步加密的极限井网密度,通过对剩余油成因类型和特点的分析,搞清了三次加密调整对象的分布特点,据此研究了剩...
- 张善严何岁扬黄伏生
- 关键词:砂岩油田开发加密调整高含水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