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胜
- 作品数:39 被引量:6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用于累积量预测的加性噪声指数模型
- 1992年
- 加性噪声指数模型是经济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非线性模型。本文将模型经对数变换后,直接采用遗忘因子递推算法,同时对虚拟噪声补偿器中的控制因子的确定采用了黄金分割优选方法。大量仿真实例表明,该模型用于油田动态累积量的预测,其精度是比较理想的。
- 张四平赵永胜黄伏生赵学珍
- 关键词:油田累积量噪声
- 喇、萨、杏油田浅部地层特征及其套管损坏因素分析
- 1991年
- 本文在对喇、萨、杏油田浅部地层套管损坏状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浅部地层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了浅部地层套管损坏的因素。进而认为重视浅部地层特征研究,开展浅部地层井喷、井漏与深部地层套管损坏关系的研究对于减缓套管损坏速度是有实际意义的。
- 马福士赵永胜高泽礼
- 关键词:油田地层特征套管
- 油田配产配注协调优化系统被引量:3
- 1998年
- 油田配产配注协调优化系统是立足于油田开发理论,采用现代控制、预测、层次分析、模糊评估、多元回归、灰色关联分析等多种方法,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油井配产系统、水井配注系统、配产配注方案实施效果评价系统及配产配注输出系统。从而完成油田上厂、矿、队以及单井配产配注方案计算机自动编制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 赵永胜黄伏生杨会东
- 关键词:配产配注油田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油井评价指标
- 递减曲线研究应用中的一个问题被引量:7
- 1991年
- 产油量随时间的变化本质上是连续的,因此,人们通过微积分获得了递减曲线研究中理论上的瞬时产油量q(t)及累积产油量N_0()的计算公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多年来却一直存在着概念上的一个误解,即把实质上属于离散的时间序列,已具有累积概念的月,季,年产油量误认为是时间的连续函数而进行积分运算。为解决具有时间连续性质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际上具有时间离散性质数据间的不相容性,本文推导出了可用于离散数据的累积产油量计算公式,计算实例对比结果充分说明了它的实用性。
- 黄伏生赵永胜
- 关键词:油气井
- 储层分类方法的应用及评价被引量:24
- 1995年
- 本文应用三种方法进行了储层分类研究,并以实例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吕晓光赵永胜史晓波
- 关键词:油气藏储集层
- 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被引量:5
- 1998年
- 利用不同含水阶段石油、天然气化学组分监测资料、高压密闭取心资料、单井单层生产气油比资料以及水驱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的数值模拟,从理论到实践对喇、萨、杏油田生产气油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得出含水率与生产气油比没有本质的联系;压力是影响气油比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注水保持压力开采条件下生产气油比与原始气油比具有一致性,而流饱压差的高低与生产气油比没有必然的联系。
- 赵永胜张善严朱楠
- 关键词:气油比油田开发
- 一种含水预测模型的补充说明
- 1992年
- 文献[1]提出了一种最小维实现的油田含水非时变预测模型,文献[2]的研究使之成为具有跟踪性的时变预测模型。本文的工作是对文献[1]的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推导,讨论了模型的结构特点,从而使之更加完善。
- 黄伏生赵永胜
- 关键词:含水率油藏动态
- 关于压裂裂缝形态模型的讨论被引量:18
- 2001年
- 通过对“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历程的回顾 ,从理论上指出该数学模型实质是将概念简单化外延的结果 ,即将基于厚壁筒理论的用以确定井壁处初始的与垂向应力无关的垂直裂隙需要的最小孔壁临界 (破裂 )压力的数学模型 ,直接推广应用于判断井间压裂缝的形态。用大庆油田 17口井 2 4层的水力压裂原始数据 ,采用“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断数学模型”判断其压裂缝形态 ,结果证实判断结论不具有唯一性 ,该模型不能直接用于判断井间水力压裂缝的形态。表
- 赵永胜王秀娟兰玉波王松波
- 关键词:油田开裂增产措施
- 对油藏数值模拟预测功能的一点考虑被引量:2
- 1991年
- 基于系统辨识理论,本文考查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建模思路,分析了数值模拟模型的结构特点,经验技巧及其与拟合、预测的关系,进而认为,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确定性的结构特点与它所依赖的地质模型描述上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一目前难以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它的预测功能是有限的。
- 赵永胜
-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
- 大庆喇萨杏油田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形态研究被引量:25
- 2002年
-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对于判断压裂增产效果及研究压裂与套管损坏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回顾了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研究的历史 ,认真分析了每一次压裂裂缝形态结论的依据与条件。对大庆长垣地应力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表明 ,大庆喇萨杏油田的地应力状态是处于两种类型地应力的过渡带上 ,即垂向应力居中与最小这两者并存 ,且垂向应力居中比例略高。依据水力压裂的基本原理 ,也不难得出水力裂缝形成的垂直缝比例略大的结论。
- 王秀娟赵永胜王良书兰玉波
- 关键词:水力压裂地应力大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