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素芳

作品数:31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糖尿
  • 20篇糖尿病
  • 14篇老年
  • 11篇2型糖尿
  • 11篇2型糖尿病
  • 8篇胰岛
  • 8篇胰岛素
  • 7篇病患
  • 6篇糖尿病患者
  • 6篇综合征
  • 5篇代谢
  • 5篇血清
  • 5篇胰岛素抵抗
  • 5篇肥胖
  • 4篇睡眠
  • 4篇睡眠呼吸
  • 4篇睡眠呼吸暂停
  • 4篇老年2型糖尿...
  • 4篇老年2型糖尿...
  • 4篇老年人

机构

  • 31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31篇陈素芳
  • 22篇李华
  • 11篇冯明
  • 11篇李伟芳
  • 9篇李天艺
  • 9篇杨再刚
  • 9篇董捷
  • 9篇焦文君
  • 8篇岳欣阁
  • 6篇吴聪
  • 3篇田勇
  • 3篇赵艳艳
  • 2篇陈英伟
  • 2篇王卫民
  • 2篇陈玉娟
  • 2篇韦晓雯
  • 2篇王鹏
  • 2篇李志健
  • 2篇彭莹莹
  • 1篇张月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抵抗素水平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及其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老年T2DM患者并测定抵抗素水平,患者年龄62~66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10.2±2.4)年,在24个月的随访中,记录致死性心血管病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结果根据患者血清抵抗素中位值293.25 pg/ml进行分组,结果显示性别分布、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体重指数(BMI)、生化结果和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无显著差异。在24个月的随访中,6例(10.00%)老年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14例(23.33%)发生了一次非致死性心血管病。血清抵抗素水平≥293.25 pg/ml组在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变的联合终点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抵抗素水平≥中位值者在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HR:5.73,95%CI:1.91~17.23)。结论根据抵抗素水平可评估老年T2DM的预后,对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提供依据。
李伟芳王鹏李华董捷陈素芳
关键词:抵抗素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波动特点。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组)92例和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青年组)58例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谱特征及老年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谱特征。结果(1)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血糖波动系数(BGFC)增大[(2.68±l.00)mmol/L对(2.12±0.74)mmol/L,t=-3.691,P〈0.001];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增大,早餐后分别为(5.96±2.47)mmol/L对(5.11±2.44)mmol/L(t=-2.058,P〈0.05),晚餐后分别为(5.17±2.15)mmol/L对(4.16±2.28)mmol/L(t=-2.730,P〈0.01);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延长,早餐后(112.5±29.7)min对(97.0±27.2)min(t=-3.225,P〈0.01),中餐后(140.0±39.7)min对(118.1±42.6)min(t=-3.195,P〈0.01);低血糖发生频率增加(26.3%对5.5%.P〈0.05);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增大,分别为(9.66±2.48)mmol/L对(8.40±3.13)mmol/L(t=-2.720,P〈0.01);(2)老年组患者随HbAlc下降,低血糖发生率增加(P〈O.05);随HbAlc升高,血糖波动幅度增大;(3)HbAlc与空腹血糖(FBG)、日平均血糖(MBG)、高血糖时间比(PT7.8、PTll.1)、最低血糖(LBG)、最高血糖(HBG)、BGFC、PPGE、LAGE均正相关(r=0.899~0.289,均P%0.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BG、FBG、PT7.8与HbAlC独立相关(校正的R^2=0.807,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大,易发生餐后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波动特征。
陈素芳李华李天艺焦文君陈英伟岳欣阁李伟芳冯明杨再刚赵艳艳田勇
关键词:糖尿病生理学血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
2009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在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患病率也在日趋增加,且二者经常并存。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SAS与T2DM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
陈素芳李华欧阳松云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因果关系T2DM生活水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和157例未合并NAFLD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BMI)、血尿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组年龄、BMI、HBA1C、FPG、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6、66.897、8.911、9.348、30.161,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肥胖、高TG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OR(95%CI)=4.503(2.930~6.919),1.563(1.154~2.117)]。结论:肥胖和高TG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
李伟芳王鹏李华陈素芳李天艺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乘积极限法(product—limitmethod)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对数秩检验方法(10g-ranktest)比较各研究因素不同水平“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有50%的糖尿病患者4.98年后即出现慢性并发症;根据乘积极限法所作的20年以内生存分析提示,149例TD2M患者中,1、3、5、10、15、20年未发生慢性并发症者占观察人数的百分比(即“生存率”)分别为65.1%、53.7%、40.9%、16.1%、6.0%、0;用Log—rank检验发现糖尿病诊断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HDL)这3个因素各水平之间TD2M“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DL异常是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增加,无糖尿病家族史及糖尿病发病年龄晚者较对比组提前出现慢性并发症,HDL降低使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更早。
李伟芳李华陈素芳李天艺冯明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抵抗与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胰岛素抵抗与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我院就诊的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LUT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经腹超声前列腺体积测定分为观察组54例:有较明显的LUTS且经IPSS评分为中重度症状;对照组42例:无明显LUTS或经IPSS评分仅为轻度症状。比较、分析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6.3±0.7)mmol/L比(4.9±0.5)mmol/L、空腹胰岛素(11.9±3.1)mU/L比(8.0±2.O)mU/L、胰岛素抵抗指数(3.5±1.3)比(1.8±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0.3)mmol/L比(2.2±0.4)mmol/L、前列腺体积(38.9±6.4)ml比(23.2±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IGF-I为(114.6±25.6)μg/L比(165.3±48.6)μ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3)mmol/L比(1.9±0.2)mmol/L,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F-I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前列腺体积与年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O.01)。结论血清IGF-I水平、胰岛素抵抗与BPH的程度有关,可能参与了BPH的发生、发展。
田勇李华孙倩董其娟于江红张延军陈春燕陈素芳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良性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
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9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调节受损患者30例(IGR组),6.1 mmol/L≤空腹血糖(FPG)<7.0 mmol/L和(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2型糖尿病患者62例(T2DM组),FP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T2DM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31例(F组,BMI≥25 kg/m2)和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31例(NF组,BMI<25 kg/m2)。对照组为31例体检健康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isfatin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胰岛素(Fins),计算BMI,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lnFPG/Fins)。结果与对照组和IGR组相比,T2DM组血浆Visfatin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IGR组血浆Visfatin明显升高(P<0.01);与NF组相比,F组血浆Visfatin明显升高(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血浆Visfatin水平显著升高,Visfatin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杨再刚赵艳艳岳欣阁陈素芳李伟芳冯明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分析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32例和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89例进行高分辨率甲状腺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分析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临床特点及其与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67.4%比53.9%,P〈0.05),以50~59岁年龄段为著(66.7%比42.9%),不依赖于甲状腺功能和体积的变化;(2)糖尿病组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于男性(81.3%比59.5,P〈0.05),男性及女性均以微小结节及多发结节居多;甲状腺结节与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相关(x2—0.797,P=0.372;X2=1.078,P=0.229)。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尤其对50岁以上患者进行甲状腺形态学筛查及定期随访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素芳李华冯明李伟芳杨再刚岳欣阁焦文君李天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骨骼肌质量指数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该院肾内科及老年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9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病史等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后计算四肢SMI。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水平分为正常尿蛋白组(ACR<30 mg/g,1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ACR 30~300 mg/g,9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ACR>300 mg/g,72例)。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ACR与SMI的关系,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独立性检验,根据性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SMI影响白蛋白尿的临界(Cut-off)值。结果与正常尿蛋白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病程均明显延长,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SM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病程明显延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SMI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下降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AC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685,95%可信区间(95%CI)1.078~2.638,P=0.022];蛋白尿大于30 mg/g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 0.554~0.880,P=0.001),SMI的Cut-off值为6.05 kg/m^(2);男性AUC为0.714(95%CI 0.586~0.842,P=0.001),SMI的Cut-off值为7.55 kg/m^(2);女性AUC为0.611(95%CI 0.511~0.711,P=0.033),SMI的Cut-off值为5.85 kg/m^(2)。结论SMI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SMI<7.55 kg/m^(2)、女性SMI<5.85 kg/m^(2)则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
吴聪陈素芳董捷韦晓雯
关键词:老年人蛋白尿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及老年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患者291例,根据患病情况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2例(DA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103例(DM组),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6例(ACS组);另选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81例为对照组(NC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及血清学指标.结果 DA组BMI大于NC组、DM组和ACS组,血清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NC组、DM组和ACS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N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GT水平与血清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0.657,0.742,P<0.05).按照血清GGT水平将DA组和DM组患者分为≤17.4 U/L组49例,17.5~25.3 U/L组49例,25.4~42.7 U/L组49例,>42.7 U/L组48例,以≤17.4 U/L组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7.5~25.3 U/L组、25.4~42.7 U/L组、>42.7 U/L组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OR分别为1.41、2.03、2.23;校正BMI、HbA1c后,血清GGT水平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OR为1.784[95%CI(1.146,2.778),P=0.010],进一步校正TG、LDL-C后,血清GGT水平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OR为1.690[95%CI(1.023,2.794),P=0.041].结论 血清GGT水平升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GT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吴聪李华陈素芳冯明焦文君李天艺杨再刚岳欣阁商慧鲜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