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单胞菌
  • 5篇铜绿
  • 5篇铜绿假单胞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5篇假单胞菌
  • 2篇白假丝酵母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扩张
  • 1篇胆管扩张症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膜形成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效应
  • 1篇群体感应系统
  • 1篇外排泵
  • 1篇戊型
  • 1篇戊型肝炎
  • 1篇误诊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宋建新
  • 6篇陈佳
  • 5篇许东
  • 4篇龚凤云
  • 4篇申爱霞
  • 4篇王丽丽
  • 4篇邢铭友
  • 4篇宋莹
  • 3篇夏超
  • 3篇谢旭华
  • 1篇占伟丽
  • 1篇毛艳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拟研究长链高丝氨酸内酯降解基因pvdQ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方法通过乙酸锂转化法构建CAI-4HWP1-LacZ菌株,使用X-gal平板显色法检测3-oxo-C12-HSL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的影响;观察与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野生株PAO1共同培养时,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变化,了解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结果 400μg 3-oxo-C12-HSL即可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转换。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和野生株PAO1均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形成。pvdQ高表达株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抑制作用较野生株PAO1减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3-oxo-C12-HSL,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随着pvdQ表达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抑制作用减弱,即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起负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vdQ基因对3-oxo-C12-HSL的水解作用有关。
陈佳许东邢铭友王丽丽毛艳龚凤云宋莹宋建新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
siHybrids技术沉默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B基因体外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初步研究siHybrids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PA01外排泵mexB基因体外沉默效应。方法针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I外排泵mexB基因设计并合成3条特异性silly—brids分子和l条阴性对照siHybrids分子。在分子浓度为50nmol/L下,分别以合成的siHybrids分子干扰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PA01,并设实验组为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PA01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camble(SC)-001,干预组siHybrids(si)-001、siHybrids(si)-002及siHybrids(si)-003,分别在干预12h及24h后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各实验组中靶基因mexB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Mueller-Hinton倍比稀释法检测50nmol/L浓度下,siHybrids分子干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PA01前后氯霉素(CP)、红霉素(EM)、左氧氟沙星(L-OFLX)、头孢他啶(CAZ)、美洛培南(MER)的最小抑菌浓度(Mm)值。结果不同siHybrids分子干预PA0112h后,mexB基因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性;但干预24h后,mexB基因mRNA表达量:干预组(si-001,si-002,si-003)比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c-001)有明显下降。对比干预12h、24h后mexB基因mRNA表达量,可以发现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c-001)mRNA的表达量成上升趋势,而干预组(si-001,si-002,si-003)mexB基因mRNA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siHybrids分子在干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24h前后的氯霉素(CP)、红霉素(EM)、左氧氟沙星(L—OFLX)、头孢他啶(CAZ)、美洛培南(MER)MIC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在mRNA表达水平上,siHybrids分子能体外干预铜绿假单胞菌PA01mexB基因mRNA表达,此种沉默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且在24h能有效地发挥干预作用。
毛艳陈佳许东邢铭友王丽丽谢旭华龚凤云夏超申爱霞宋莹占伟丽宋建新
关键词:RNAI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REAL-TIME
pvdQ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pvdQ(PA2385)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pvdQ基因表达质粒pME6032-pvdQ,鉴定后,采用电穿孔法将其转入PAO1野生株中,构建pvdQ高表达株。同时将空质粒pME6032采用电穿孔法转入PAO1野生株中,构建pME6032空质粒株,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各株pvdQ mRNA的表达。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AO1野生株、pvdQ高表达株和pvdQ突变株培养24、48和72 h时生物膜的生长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证实成功构建pvdQ高表达株。结晶紫染色的结果显示:培养24h时PAO1野生株、pvdQ高表达株和pvdQ突变株形成的生物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和72h时与PAO1野生株比较,pvdQ高表达株生物膜明显变薄(P<0.05),pvdQ突变株生物膜明显增厚(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株、pvdQ突变株和pvdQ高表达株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vdQ基因可能影响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
王丽丽龚凤云谢旭华夏超陈佳宋莹申爱霞邢铭友许东宋建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生物膜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误诊为急性戊型肝炎
2011年
【病例】男,6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2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色深,偶感腹胀,于当地医院查抗HEV—IgG阳性,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戊肝),给予护肝、退黄药物治疗10d,皮肤、巩膜黄染略减轻。
陈佳许东宋建新申爱霞王丽丽
关键词:胆管扩张症误诊肝炎戊型
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的跨界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这两种条件致病菌可共存于人体。两者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即跨界相互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抑制白念珠菌形态转换,抑制其生物膜形成并毒杀其菌丝;白念珠菌则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绿脓素形成并抑制其丛集运动。跨界相互作用可能存在3种机制:信号转导通路、生物膜和毒力因子。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信号分子N-3-氧代十二烷酰-L-同型丝氨酸内酯(3-oxo-C12-HSL)抑制白念珠菌形态转换,而白念珠菌通过信号分子法呢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绿脓素生成和丛集运动,即存在信号分子介导的跨界相互作用。跨界相互作用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念珠菌各自的致病性。如能充分利用跨界相互作用,将有助于优化治疗的选择。
陈佳宋建新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铜绿假单胞菌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vdQ基因对群集游动中抗生素抗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vdQ(PA2385)基因在群集游动中对几种常用抗生素抗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pvdQ基因表达质粒pME6032-pvdQ并鉴定,采用电穿孔法将带有pvdQ基因的质粒转入PAO1中,构建pvdQ高表达株.同时将空质粒pME6032采用电穿孔法转入PAO1中,构建pME6032空质粒株.在不同浓度抗生素中,通过比较群集游动直径的大小,观察PAO1和pvdQ高表达株对抗生素抗性的改变.结果 经鉴定成功构建pvdQ高表达株,比较两株菌群集游动直径大小:抗生素浓度成倍增加,但群集游动直径不是成倍下降而是成不规则增加,说明PAO1和pvdQ高表达株均能提高抗生素抗性 pvdQ高表达株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多黏菌素B几种抗生素与PAO1相比抗性提高了2~4倍.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能够提高抗生素的抗性,说明pvdQ基因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通过参与群集细胞的分化来提高抗生素的抗性.
王丽丽龚凤云谢旭华陈佳宋莹夏超申爱霞邢铭友许东宋建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