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卫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泰达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7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5篇出血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膜下
  • 4篇急性
  • 3篇代谢
  • 3篇动脉
  • 3篇血管痉挛
  • 3篇微透析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2篇蛋白
  • 2篇动脉闭塞

机构

  • 12篇天津市泰达医...
  • 3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经济技...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赵卫华
  • 11篇郭再玉
  • 7篇张合亮
  • 4篇黄楹
  • 4篇李博
  • 4篇田思思
  • 3篇赵伟
  • 3篇张洪武
  • 2篇黄慧玲
  • 2篇杨国巍
  • 2篇陈谦
  • 1篇张国哲
  • 1篇徐翔
  • 1篇莫立冬
  • 1篇夏爽
  • 1篇刘美利
  • 1篇李绍山
  • 1篇苏玲
  • 1篇刘晓良
  • 1篇水涛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皮质胱天蛋白酶-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活性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胱天蛋白酶(caspase)-3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AMPK抑制剂组,每组12只。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AMPK抑制剂组在插入线栓时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CompoundC(20mg/kg),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AMPK抑制剂组皮质胱天蛋白酶一3阳性细胞[(7.16±5.85)个/高倍视野对(14.36±7.85)个/高倍视野;t=2.548,P=0.018]和TUNEL阳性细胞[(58.86±9.65)个/高倍视野对(81.00±12.21)个/高倍视野;t=4.928,P〈0.001]数量均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抑制AMPK活性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皮质胱天蛋白酶一3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赵卫华苏玲郭再玉张合亮杨国巍田思思李博张青燕李绍山
关键词:脑缺血细胞凋亡小鼠
VEGF_(165)在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_(165))转染恒河猴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情况,以及转染后对MSCs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Ficoll法分离并培养恒河猴骨髓MSCs,进行细胞表型鉴定。转染pc DNA-e GFP-VEGF_(165)至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 GFP)表达情况,同时流式细胞技术对转染成功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及e GFP表达鉴定,RT-PCR法检测转染后VEGF_(165)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到纯度较高的MSCs,转染后的MSCs及子代细胞均有e GFP和VEGF_(165)的表达,且保留了MSCs的特性。结论 VEGF_(165)基因转染MSCs后可以稳定表达外源基因,且可以维持MSCs的特性。
郭再玉张合亮水涛张国哲赵卫华陈谦侯延伟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恒河猴转基因间质干细胞移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ADAPT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ADAPT(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技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支架取栓和ADAPT技术治疗的患者的病例特点、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并对ADAPT血管内再通方法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观察期间,我院共对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机械再通手术,其中46例首选ADAPT技术,38例(82.6%)成功实施(ADAPT组);21例应用了常规支架取栓技术(常规支架组),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两组患者90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3/38)与48%(10/21),P=0.247],但ADAPT组患者术后7 d NIHSS评分[6.0(2.0,9.3)分与9.0(5.5,18.5)分,Z=-2.031,P=0.021]和术后90 d神经功能完全康复率(mRS=0分)明显优于常规支架组[37%(14/38)与10%(2/21),P=0.022];两组血栓逃逸率[21%(8/38)与29%(6/21),P=0.365]、有效再通率[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TICI)2b/3级,84%(32/38)与81%(17/21),P=0.507]和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0%(0/38)与9.5%(2/21),P=0.123],尽管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在数值上ADAPT组具有优势。结论ADAPT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内再通方法,与传统支架取栓技术相比,在患者术后NIHSS评分和远期神经功能完全康复率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一种血管内机械再通方法。
张合亮郭再玉刘美利侯延伟赵卫华赵伟李博田思思
关键词:脑梗塞血栓切除术抽吸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的形态学研究
2008年
【目的】应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大鼠模型,对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动态观察SAH的病理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H第1、3、5、7天组,改良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的模型。在相应时段处死取基底动脉,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测定,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基底动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光学显微镜检查:与对照组相比,SAH组发生了明显的血管痉挛,表现为血管直径减小、管壁增厚、管腔周长减少、内弹力膜皱褶,同时可见痉挛血管细胞增殖现象明显。尤以第5天组最显著(P<0.05)。出血第1、3、5、7天组基底动脉直径分别减少了46.34%、33.95%、50.59%、17.21%;管壁厚度分别增加了98.55%、75.58%、159.27%、19.21%;管腔内周长分别减少了56.30%、45.97%、62.50%、25.77%。(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对照组比较,SAH组内皮细胞出现类凋亡样变化,包括内皮细胞膜起泡,胞质凝聚,胞浆空泡变,核染色质凝聚、趋边。以第5天组最显著,伴有大量内皮细胞的剥离导致内弹力膜的裸露,平滑肌细胞的坏死。至第7天组,血管痉挛有所缓解,内皮细胞凋亡、坏死减轻。【结论】SAH后CVS的发生与血管周围细胞的增殖以及基底动脉内皮细胞类凋亡样变化相一致,表明凋亡和血管细胞增殖可能是CVS发生机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该大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人类SAH的病理演变过程。
赵卫华黄慧玲黄楹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动脉内皮细胞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20mg和20%甘露醇125ml,2种药物每6小时交替静脉用药;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mg和20%甘露醇125ml,用法同观察组。然后逐渐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入院后第1—7天通过颅内压监护仪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治疗14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监测电解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基本痊愈8例(32.0%),显著进步14例(56.O%),进步3例(12.0%);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20.0%),显著进步11例(44.0%),进步8例(32.0%),恶化1例(4.0%);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O%(3/25)比40.0%(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23/25)比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好,且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相对较少。
田思思郭再玉赵卫华
关键词:甘露醇脑出血急性颅内压
症状性慢性及亚急性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治疗临床研究
郭再玉张合亮赵卫华侯延伟张洪武陈谦李博赵伟孙刚
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疗效
2021年
目的分析评估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脑血栓治疗期间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确诊为脑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选对象共计74例,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治疗措施为前提联合应用双嘧达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为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所得数值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所得数值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相关指标数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数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联合应用于脑血栓治疗期间具有确切效果,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崔俊雷赵卫华郭再玉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脑血栓疗效神经功能
微透析监测技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微透析技术为微侵袭、连续动态监测活体脑细胞外液神经生化物质变化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透析技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进行连续监测,通过对细胞外液中葡萄糖、乳酸、丙酮酸等脑能量代谢指标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甘油等生化物质代谢变化的监测来研究脑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随着更多有潜在价值的标记物的发现,aSAH的微透析监测范围更加广泛。
赵卫华黄楹
关键词:微透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代谢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采用血管再通治疗11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术前根据HR-VWI所示闭塞段起止部位以及闭塞段有无残腔、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分为Ⅰ型闭塞(眼段闭塞)、Ⅱ型闭塞(起始部至床突段及其近端颅内段闭塞)和Ⅲ型闭塞(起始部至眼段及其以远闭塞),以及A型闭塞(有残腔但无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B型闭塞(有残腔且有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C型闭塞(无残腔且无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和D型闭塞(无残腔但有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并与术前和术中实时DSA对比,记录血管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术前HR-VWI分型Ⅰ型闭塞2例、Ⅱ型闭塞6例、Ⅲ型闭塞3例,A型闭塞4例、B型闭塞2例、C型闭塞1例、D型闭塞2例;与术中DSA相比,术前HR-VWI对残腔、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的阳性检出率为10/11,余1例(1/11)HR-VWI分型Ⅲ型闭塞患者经DSA证实为Ⅱ型闭塞。10例(10/11)血管再通成功,1例失败病例为HR-VWI分型Ⅲ-C型闭塞;2例(2/11)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和3个月病情好转者为6和7例、稳定为5和4例;术后6个月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术前HR-VWI显示闭塞段有残腔提示血管再通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较高,管腔内有血栓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但不降低血管再通成功率和预后。
侯延伟张合亮郭再玉夏爽赵伟柴圣婷赵莲花赵卫华张洪武姜佳凤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血管成形术磁共振成像
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评估该类脑膜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67例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限定为窦旁(上矢状窦旁脑膜瘤限定为肿瘤基底靠近大脑镰且埋被于皮层下、下矢状窦、直窦)、镰旁、脑室内和小脑幕脑膜瘤。将6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诉、病程、既往病史、神经科查体阳性体征、肿瘤部位、大小、形状、增强程度、钙化、瘤周水肿、神经血管包绕、侵袭性、边界及病理亚型等因素与术中肿瘤是否全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肿瘤切除的相关因素,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肿瘤侵袭性、瘤周水肿和神经血管包绕是影响肿瘤是否全切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肿瘤侵袭性是主要因素,肿瘤具有侵袭性不能手术全切除的危险是不具有侵袭性肿瘤的9.161倍。结论对于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根据肿瘤侵袭性、瘤周水肿和神经血管包绕情况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估脑膜瘤切除程度。术前仔细研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中谨慎处理脑膜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有效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赵卫华郭再玉许振喜黄楹
关键词:脑膜瘤切除程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