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5篇针灸
  • 5篇针灸疗法
  • 5篇灸疗
  • 5篇灸疗法
  • 4篇针刺疗
  • 4篇针刺疗法
  • 4篇中风
  • 4篇疗效
  • 4篇刺疗法
  • 3篇中风偏瘫
  • 3篇偏瘫
  • 3篇疗效观察
  • 3篇临床疗效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性
  • 2篇硬化性
  • 2篇软骨
  • 2篇体针

机构

  • 1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王凤琴
  • 12篇包飞
  • 9篇孙华
  • 8篇张云祥
  • 8篇王道海
  • 2篇吴志宏
  • 1篇李兵
  • 1篇梁中

传媒

  • 5篇中国针灸
  • 4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5年国...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针联合针刺疗法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配合传统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三组,根据患者的神志、言语、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①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3...
孙华包飞王道海张云祥王凤琴
关键词:头针疗法中风偏瘫针刺疗法醒脑开窍法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bF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即:切除右侧后肢跟腱,建立左侧后肢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4周对治疗组非手术侧(左侧)和对照组手术侧(右侧)膝关节采用电针治疗2周。实验第7周收集每只动物左侧膝关节股骨端软骨,组织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软骨组织中表达的特点。结果治疗组软骨bFGF的表达增强,较其他三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对OA大鼠膝关节软骨bFGF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提示电针可能具有促进软骨修复作用。
王道海孙华包飞吴志宏王凤琴张云祥
关键词:骨关节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0
2006年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120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3组,头针配合醒脑开窍组(A组)33例,头针配合传统针刺组(B组)60例,传统针刺组(C组)27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分别为7例、28例、21例及9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头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与头针配合传统针刺法相似,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孙华包飞王道海张云祥王凤琴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59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头体针组40例和体针组19例,头体针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组采用体针治疗,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头体针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体针组临床治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临床治愈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可改善中风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及假性球麻痹,临床治愈率高于传统体针疗法。
孙华包飞王道海王凤琴张云祥
关键词:脑卒中假性球麻痹针刺疗法
针刺对女性不同类型肥胖皮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针刺对女性不同类型肥胖皮脂厚度的影响及其特点。方法:将98例女性患者分为腹型肥胖组(40例)、肥胖组(58例)。两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针刺中脘、承满、天枢、水道、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结合脉冲电刺激,并配合耳穴贴压,治疗1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上肢(A点:右三角肌下缘臂外侧正中点)、躯干(B点:右肩胛下角)、腹部(C点:右脐旁3cm;D点:右髂前上棘)的皮脂厚度。结果:两组治疗后BMI、WC和A、B、C、D4点的皮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C点皮脂厚度的变化均较其他3点明显(均P<0.05)。腹型肥胖组BMI的变化与WC和C点皮脂厚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A点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WC/BMI│>│rC/BMI│>│rA/BMI│;WC的变化与C点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肥胖组BMI的变化与WC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B点呈显著正相关(P<0.05);WC的变化与B、C点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点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和仅腰围超标的腹型肥胖者,针刺都能有效地减少其体重、腰围及身体各部位皮下脂肪,并具有选择性地减少人体不同部位多余脂肪的特点。
包飞王凤琴
关键词:肥胖女性皮脂厚度针刺疗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
不同针刺取穴方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作用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随机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
包飞王道海孙华张云祥王凤琴
文献传递
针刺不同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被引量:59
2003年
目的:探讨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5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延长留针时间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8.9%(其中虚证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65.0%(其中虚证治愈率为53.3%)。经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延长留针时间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高。对于虚证患者,留针时间长、病程短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留针时间及病程长者。
包飞王凤琴梁中
关键词:留针时间顽固性呃逆针灸疗法
针刺对女性不同类型肥胖腰围及体质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肥胖女性针刺减肥效应,探寻针刺减肥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83例女性患者按肥胖类型分为2组:腹型肥胖组31例为腰围超标但体质指数(BMI)<25的腹型肥胖者,肥胖组52例为BMI≥2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同样的针刺方法治疗1月。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腹型肥胖组治疗前后WC、WHR的变化与BMI的变化呈非常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相关系数比较│rWC/BMI│>│rWHR/BMI│;肥胖组WC变化与BMI变化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而WHR变化与BMI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对女性体重超重或者正常但腰围超标的腹型肥胖者和体重超标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都具有很好的减重、减腰围作用,适合于各型肥胖患者。
包飞王凤琴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概况被引量:6
2005年
孙华王凤琴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疗法
体针与头体针联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比较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包飞王道海张云祥王凤琴孙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