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之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食管
  • 4篇影像
  • 4篇淋巴
  • 4篇病理
  • 3篇碘含量
  • 3篇新辅助化疗
  • 3篇影像学
  • 3篇食管胃
  • 3篇胃癌
  • 3篇胃肿瘤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3篇化疗
  • 3篇辅助化疗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新辅助治疗
  • 2篇食管鳞癌
  • 2篇食管胃结合部
  • 2篇食管胃结合部...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作者

  • 17篇王之龙
  • 14篇孙应实
  • 12篇李晓婷
  • 7篇唐磊
  • 7篇张晓鹏
  • 4篇高顺禹
  • 4篇张晓燕
  • 3篇史燕杰
  • 3篇崔湧
  • 3篇曹崑
  • 3篇李子禹
  • 2篇李艳玲
  • 2篇迟永堃
  • 2篇季加孚
  • 2篇刘玉良
  • 2篇陈颖
  • 2篇付佳
  • 2篇张燕
  • 2篇孙佳
  • 1篇曹喜生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肿瘤综合治疗...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MSCT影像信息判断淋巴结转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MSCT影像学信息,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模型。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7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术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根据手术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观察测量治疗前MSCT显示的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癌肿、淋巴结及临床相关指标。以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筛选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建立ANN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75例胃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共13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41例无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癌肿浆膜浸润、大体类型、最大径线、厚度、强化方式、淋巴结数目、分站、最大淋巴结短径共8项指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其作为输入指标建模,ANN模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总特异度和总准确率分别为90.30%(121/134)、82.93%(34/41)和88.57%(155/175),而Logistic回归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总特异度和总准确率为85.82%(115/134)、70.73%(29/41)和82.29%(144/175)。结论采用ANN模型,利用MSCT反映的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信息,可帮助术前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其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分析。
王之龙高云唐磊孙应实曹崑张晓鹏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人工神经网络
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淋巴结CT表现及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食管鳞癌淋巴结CT表现,并分析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食管鳞癌并接受NACT患者化疗前后CT资料。比较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长/短径变异系数(CV),绘制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所占比例分布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分析不同淋巴结径线标准下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食管鳞癌术后pN分期的效能。结果食管鳞癌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淋巴结长/短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ROC曲线结果显示,以NACT前后不同径线为标准判断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术后pN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71。结论NACT前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径线淋巴结采用相应标准判断的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助于预测术后pN分期。
迟永堃李晓婷陈颖王之龙孙应实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转移
容积CT对胃癌TN分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容积CT在胃癌初诊患者治疗前TN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胃癌初诊患者共109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容积CT对比剂增强扫描,并行根治性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获得病理TN分期。由影像科医师观察胃癌在多平面CT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判断临床T分期。用CT轴位图像测量区域淋巴结,分别以短径≥5、8及11 mm作为阈值判断转移并获得临床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计算CT诊断胃癌治疗前TN分期的准确率。结果容积CT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6.2%,诊断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0%和87.2%。以淋巴结短径≥5、8及11 mm作为阈值诊断转移时,判断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即区分N0与N+)的准确率分别为79.8%、76.1%及62.4%,诊断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1.4%、47.7%及43.1%。对于早期胃癌,以淋巴结短径≥5、8及11 mm作为阈值诊断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3.3%、93.3%及100.0%;对于进展期胃癌,以淋巴结短径≥5、8及11 mm作为阈值诊断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46.8%、40.4%及34.0%。结论容积CT诊断初诊胃癌治疗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治疗前使用CT诊断胃癌N分期能力不佳,区分N0与N+时以淋巴结短径≥5 mm作为阈值较好,对早期与进展期胃癌应采用不同的阈值判断N分期。
王之龙魏伟曹喜生陈英陈韵彬
关键词:胃癌容积CT
多排螺旋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评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6例行新辅助化疗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前2周行多排螺旋CT检查,并根据冠状位测量和轴位公式法判断肿瘤中心与食管胃结合部(EGJ)交界线的距离;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胃癌根治性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科医师复阅术后大体标本测量AEG的肿瘤中心与EGJ交界线的距离。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确定新辅助化疗后临床T分期(ycT分期)、N分期(ycN分期)和病理学T分期(ypT分期)、N分期(ypN分期)。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标准确定肿瘤退缩分级(TRG)。观察指标:(1)AEG新辅助化疗后CT检查情况。(2)AEG 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情况。(3)AEG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AEG术后病理学分期情况。(5)AEG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准确率。(6)AEG新辅助化疗前后CT检查图像变化与病理学反应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AEG新辅助化疗后CT检查情况:46例AEG患者中,5例CT检查冠状位图像示肿瘤全貌及EGJ交界线,CT检查轴位图像示EGJ管壁增厚,病变全层不均匀强化,浆膜面不光滑;直接测量肿瘤中心与EGJ交界线距离均〈 2 cm,此5例均按食管癌分期。41例患者CT冠状位图像无法在一张图像中同时显示肿瘤全貌与EGJ交界线,CT检查轴位图像示EGJ管壁增厚,病变全层不均匀强化,浆膜面不规则形态;使用公式法计算为负值者27例,按食管癌分期,计算为正值者14例,按胃癌分期。(2)AEG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情况:46�
王之龙唐磊李子禹李晓婷付佳陕飞张燕孙应实季加孚
关键词:腺癌新辅助治疗多排螺旋CT
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的脊柱椎体磁共振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的脊柱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脊柱增强MR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除外脊柱转移瘤且临床排除其他原发骨髓疾病的恶性实体瘤患者54例,根据在MR前是否接受过化疗及是否发生急、慢性骨髓抑制将病例分为骨髓抑制急性组、慢性组,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及未化疗组共4组,比较MR表现异同。结果急性组5例,慢性组24例,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7例,未化疗组18例。慢性组及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的平均椎体/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高于未化疗组(P<0.05),急性组中4例信号均匀减低;慢性组及无骨髓抑制组平均椎体信号强度标准差高于未化疗组(P<0.05)。4组中局灶性脂肪沉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脊柱椎体T1信号发生改变,慢性期不均匀性升高,急性期呈均匀减低趋势;局灶性脂肪沉积不是骨髓抑制的特异性征象。
王之龙张晓鹏孙应实曹崑唐磊
关键词:化学治疗骨髓抑制脊柱椎体磁共振
能谱CT碘含量鉴别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探讨利用肿瘤内非脂肪成分的碘浓度鉴别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潜力.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接受能谱CT腹部扫描患者,其中22例怀疑为肾脏占位性病变,17例同时进行了三期增强扫描.感...
孙佳李晓婷崔湧张晓燕高顺禹王之龙孙应实张晓鹏
关键词: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诊断
食管胃交界部癌影像学征象与手术路径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和CT两种手段结合,评价相关影像学指标与食管胃交界部(EGJ)癌手术路径(单纯经腹或胸腹联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初诊EGJ癌并行根治性切除的35例患者资料。术前均行X线造影及胸腹部增强CT扫描。X线造影选择半立位大角度右前斜位测量贲门口至食管受累上缘的长度。CT轴位及重建冠、矢状位图像上测量癌肿累及食管的长度,并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开胸与非开胸组X线造影及CT各方位测量EGJ癌累及食管长度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种方法判断手术是否需要开胸的评价效能。结果经胸腹联合手术切除15例,经腹部手术切除20例。X线造影和CT矢状位测量所得癌肿累及食管长度在单纯经腹和胸腹联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联合组长度值较大。比较4种手段测量所得癌肿长度预测手术是否开胸的效能,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分别为0.737(X线造影)、0.716(CT矢状位)、0.591(CT冠状位)及0.561(CT轴位)。取X线造影显示癌肿累及食管长度>4 cm作为截割点判断手术需要开胸,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70%。进一步联合CT判断食管旁或隆突淋巴结转移者评价术中开胸的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由0.737提高至0.847,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提高至93.33%和70%。结论 X线造影测量食管浸润长度和CT评价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与EJG癌手术路径的选择具有一定相关性。
刘凯莉唐磊王之龙李晓婷张晓鹏
关键词:双对比造影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膈肌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膈肌旁及下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前2周内接受胸部及腹部多排螺旋CT检查。手术均清扫膈肌附近区域淋巴结(包括第19组膈下淋巴结,第20组食管裂孔淋巴结,第111组膈肌上淋巴结)和下纵隔区域淋巴结(第110组胸下部食管旁淋巴结,第112组后纵隔淋巴结),并按淋巴结分组记录手术病理情况。由两名影像医师共同阅读患者CT图像,按淋巴结分组观察检出以上各组淋巴结并达成一致,在轴位图像测量淋巴结长径、短径及门静脉期CT值,与术后病理淋巴结分组对照。统计以上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测量数据,评价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66例手术患者病理共检出75枚淋巴结,其中有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影像医师阅读CT图像后,达到和病理对应的共37例患者,在这5组区域共检出49枚淋巴结,其中第19组膈下淋巴结11枚,第20组食管裂孔淋巴结9枚,第111组膈肌上淋巴结6枚,第110组胸下部食管旁淋巴结22枚,第112组后纵隔淋巴结1枚。与病理淋巴结按组对照后,发现第19组2枚淋巴结转移,第20组1枚淋巴结转移,其余淋巴结无转移。这5组淋巴结中转移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的平均长径分别为(6.00±2.83)mm和(5.44±1.23)mm,平均短径分别为(3.56±0.88)mm和(4.50±2.12)mm,平均CT值分别为(19.00±21.21)HU和(28.86±24.88)HU。转移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及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以检出AEG膈肌旁及下纵隔的淋巴结并达到与病理的按组对应,为AEG患者手术清扫淋巴结前确定重点关注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但CT无法根据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和CT值对这5组淋巴结转移做出准确诊断。
王之龙唐磊李艳玲李忠武王胤奎李子禹李晓婷曹敏孙应实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多排螺旋CT
单源双能CT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在体碘含量定量分析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接受GE单源双能量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择甲状腺结节的实性部分、未受累正常腺体作为ROI,在专用的图像分析软件上测量其在不同单能量时平扫及增强CT值、平扫碘含量,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不同单能量平扫CT值、强化程度及平扫碘含量、不同单能量时CT值衰减幅度的差异。结果平扫时甲状腺恶性结节碘含量明显低于良性结节(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平扫40 keV和140 keV单能量时CT值衰减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的AUC为0.92。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碘含量、不同单能量时CT值衰减幅度均存在差异,单源双能量CT技术可能为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提供有价值信息。
高顺禹张晓燕魏巍李晓婷李艳玲王之龙孙应实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碘含量甲状腺结节
结直肠癌合并淋巴瘤病例诊疗分享
2023年
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男,75岁,2018年5月因体检发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95μg/L就诊,完善肠镜提示降结肠环周肿物,管腔狭窄无法通过,中央伴坏死,病理诊断为降结肠中分化腺癌。免疫组化:错配修复正常(proficient mismatc repair,pMM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1+)分子病理提示RAS/RAF全野生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水平均正常。2018年6月25日行基线腹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见结肠脾区肠壁不规则增厚伴强化,病变肠壁浆膜层毛糙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多发小淋巴结。
谢通王之龙王正航彭智张小田李健王晰程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计算机断层扫描分子病理脂肪密度病例资料乳酸脱氢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