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燕

作品数:33 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直肠
  • 20篇肠癌
  • 19篇直肠癌
  • 17篇肿瘤
  • 15篇肠肿瘤
  • 14篇直肠肿瘤
  • 8篇新辅助治疗
  • 8篇成像
  • 8篇磁共振
  • 7篇影像
  • 6篇局部进展期
  • 6篇化疗
  • 6篇放化疗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新辅助放化疗
  • 5篇淋巴
  • 5篇辅助放化疗
  • 4篇术前
  • 4篇淋巴结
  • 4篇进展期直肠癌

机构

  • 29篇北京大学肿瘤...
  • 4篇北京肿瘤医院
  • 3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33篇张晓燕
  • 30篇孙应实
  • 16篇李晓婷
  • 9篇张晓鹏
  • 8篇唐磊
  • 7篇崔湧
  • 6篇史燕杰
  • 6篇武爱文
  • 6篇李忠武
  • 5篇王林
  • 4篇李永恒
  • 4篇王之龙
  • 4篇刘玉良
  • 3篇李士杰
  • 3篇高顺禹
  • 3篇曹崑
  • 3篇姚云峰
  • 3篇蔡勇
  • 3篇李英杰
  • 2篇齐丽萍

传媒

  • 7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评价直肠癌淋巴结状态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术前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现有的影像学标准难以准确判断淋巴结的良恶性, 亟需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临床难题。近年来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可自动检测与分割淋巴结、鉴别良恶性淋巴结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等, 有望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进而指导治疗决策。然而不同的研究间结果差异性较大,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研究之间工作流程存在差异。只有明确、统一并标准化具体操作流程、开展大规模前瞻性外部验证才能实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的转化与推广。该文中以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的工作流程为线索, 对其在评价直肠癌淋巴结状态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李清扬张晓燕孙应实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
影像诊断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经新辅助治疗后,有15%~40%的患者可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此类患者肿瘤相关结局极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有可能避免根治性切除,代之以等待观察策略。施行等待观察策略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识别pCR患者。目前,针对临床等待观察策略中完全缓解(CR)患者的检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影像评估方案:一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物琳癌症中心(MSKCC)提出的三维度评估方案;二是Mercury提出的核磁肿瘤退缩分级(mrTRG)标准。但现有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存在显着异质性,证据主要来自回顾性队列研究,且缺乏长期生存的数据。如何在术前准确地筛查pCR患者,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张晓燕卢巧媛孙应实
关键词:直肠肿瘤影像新辅助治疗
低风险直肠癌患者全程新辅助治疗后主动性等待观察及器官保留策略:一项前瞻性、单中心、单臂研究(PKUCH-R01)的初步报告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对MRI分层低风险直肠癌给予全程新辅助治疗后实施等待观察及器官保留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单臂二期研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筛选基线评价为低风险度的中低位直肠癌[初始MRI局部分期为T2或T3a或T3b,且壁外血管侵犯(EMVI)阴性,且环周切缘(CRM)阴性,高、中、低分化腺癌],给予为期1个月的新辅助调强放化疗(IMRT;50.6 Gy/22 f)+同期卡培他滨化疗,在4个月的等待间期,给予4次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巩固化疗,最终通过临床体检、直肠MRI、内镜评价、血清癌胚抗原等复查手段,明确肿瘤消退的效果,评效为临床完全缓解(cCR)或近cCR(near-cCR)的患者,实施等待观察疗法或器官保留手术。主要研究终点为:器官保留率和括约肌保留率。结果共38例纳入本次初步分析,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56岁。基线MRI分期:mrT29例(23.7%),mrT3a 14例(36.8%),mrT3b 15例(39.5%);肿瘤分化程度:高、中分化腺癌分别为5例(13.2%)和32例(84.2%)以及黏液腺癌1例(2.6%)。患者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升高1例(2.6%)。调强放疗期间发生3级放射性皮炎1例(2.6%);巩固化疗期间,发生3~4级不良反应18例(47.4%)。全程新辅助治疗结束后评效,cCR率为42.1%(16/38),near-cCR率为23.7%(9/38),非cCR(non-cCR)率为34.2%(13/38)。共20例(52.6%)cCR/near-cCR患者进入等待观察,其中4例出现局部再生。局部切除共4例,包括1例为再生后补救性局部切除。接受根治性切除13例(ypCR 4例):新辅助治疗后直接行低位前切除(LAR)10例,腹会阴联合切除1例,再生后补救性LAR 2例。拒绝手术治疗共4例。中位随访时间23.5(8.5~38.3)月;至末次随访,器官保留率为52.6%(20/38),括约肌保留率为84.2%(32/38);1例局部切除后患者发生肺转移。结论对MRI分层低风险直肠癌实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巩固�
王林赵一鸣孙婷婷徐渊莲李士杰张晓燕蔡勇李永恒李忠武陈鹏举彭亦凡王维虎武爱文
关键词:直肠肿瘤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现状与挑战被引量:4
2022年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目前有多种不同方法,包括肿瘤降期和肿瘤退缩分级。理想的疗效评价标准应能识别出不同预后风险人群,以区别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比如等待观察或是根治性手术。但目前临床仍缺乏标准化的疗效评价标准,因而限制了个体化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述评中,我们描述了直肠癌放化疗后疗效评估面临的一些困境,包括降期和肿瘤退缩分级之间的差异,在观察等待过程中肿瘤的高局部再生率,切缘的重要性,治疗后活检价值有限,以及近乎完全病理反应的患者却有相对较差的预后等。
孙应实张晓燕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成像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病理反应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价,以及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扩散成像。测量放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ADC值及其变化与不同直肠癌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降期组、未降期组、RCRG1-3级间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54,p=0.007);RCRG1级与RCRG3级、T-未降期;RCRG2级与RCRG3级;RCRG3级与T-降期;T-降期与T-未降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CRG分级间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程度和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RG1级与2级间的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1级与3级间的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2级与3级间细胞核异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直肠癌病理消退分级间的差异;肿瘤降期与肿瘤消退分级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RCRG1级与2级ADC值变化趋势相同,但幅度不同,与治疗反应性程度相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的直肠癌病例在治疗第一周出现ADC值明显升高,但肿瘤体积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这部分病例经常伴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有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病例的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与其肿瘤细胞更易受辐射和化疗药物损伤有关。
孙应实唐磊李洁曹崑崔湧齐丽萍张晓燕张晓鹏
关键词:直肠癌扩散成像ADC值降期
肠镜检查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肠镜检查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疗法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检索2011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数据库,纳入完成新辅助放化疗(nCRT,放疗50.6 Gy/22 f,加卡培他滨口服)、nCRT结束12周内未接受根治性手术、临床综合评估符合临床完全缓解(cCR)及近cCR(near-cCR)的患者;排除初始评估及随访未接受本中心肠镜和MRI检查、或肠镜资料无法重新评估的患者。初始评效在nCRT结束后6~16周进行,将nCRT后初始疗效评估中肠镜检查结果为eCR、near-eCR和non-eCR及MRI检查的结果mCR、near-mCR和non-mCR与通过随访获得的局部病灶再发情况进行比较。肠镜与MRI两种手段评估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为0.21~0.40表明一般的一致性,0.41~0.60表示中等的一致性,0.61~0.80表示高度的一致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eCR组和near-eCR组的非肿瘤再生无病生存率(NR-DFS)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肠镜检查在后续"等待观察"随访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共筛选出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1例(65.6%),女11例(34.4%);中位年龄57岁。肿瘤高分化者1例(3.1%),中分化26例(81.2%),低分化5例(15.6%);肿瘤临床分期T2~3N0期者9例(28.1%),T2~3N+期者23例(71.9%)。全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18~80)个月,局部肿瘤再生率为34.4%(11/32),局部肿瘤再生的中位时间为10.0(4~37)个月。本组病例初始评估中位时间为nCRT结束后第9(5~19)周,根据内镜表现,eCR组、near-eCR组和non-eCR组分别有15例、15例和2例;根据MRI表现,mCR组、near-mCR组和non-mCR组分别有8例、21例和3例。eCR组肿瘤局部再生比例低于mCR组(1/15比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near-eCR组肿瘤局部再生率高于near-mCR组[9/15比42.9%(9/21)],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00)。肠镜与MRI对于nCRT后cCR或near-cCR的判断�
李士杰王林张晓燕李永恒李忠武吴齐孙应实武爱文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肠镜检查
基线mrEMVI--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纳入风险分层
王帅张晓燕李晓婷孙应实
初始ADC值预测CT26大肠癌荷瘤鼠放疗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分析CT26大肠癌小鼠模型放疗前初始ADC值与放疗后肿瘤凋亡指数(AI)、ki67增曾殖百分比(P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放疗前肿瘤初始ADC值在预测肿瘤放疗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张晓燕张晓鹏孙应实唐磊曹崑崔湧
文献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的磁共振检查评估误区
2023年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由于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已成为直肠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明确肿瘤位置、TNM分期、直肠系膜筋膜状态、直肠壁外血管侵犯、有无腹膜返折受累等与治疗及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这些因素为直肠癌患者制订手术计划并判断是否需要接受新辅助治疗。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需要在治疗结束后再次行MRI检查,以制订后续治疗策略。笔者回顾总结MRI检查在直肠癌初次分期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再分期时存在的限制和误区,以期让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充分了解直肠癌MRI检查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而更好地应用MRI检查辅助制订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孙应实张晓燕吴佳奇
关键词:直肠肿瘤磁共振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
直肠癌的术前评估——MRI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直肠癌不仅在发达国家有很高的发病率,我国的直肠癌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非常早期的直肠癌可以局部切除外,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根治性手术。资料显示80%以上直肠癌患者处于进展期,生存率为40%~90%[1]。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被证实可减少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然而,远处及局部复发的危险仍持续威胁着直肠癌患者的生命。对于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治疗方法[1-3]。
孙应实张晓燕张晓鹏
关键词:高分辨力声纳基阵淋巴组织直肠系膜切除术MRI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