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纵膈异位胰腺1例并文献复习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纵隔异位胰腺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发生于纵隔的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27岁,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光镜下可见胰腺导管及腺泡为病变的单一组成成分,细胞分化良好,没有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K(AE1/AE3)和AACT阳性;CgA、Syn、Calretinin、TTF-1和CEA阴性。结论:纵隔异位胰腺十分罕见,需充分取材并排除畸胎瘤的可能,方可诊断。当年轻患者在纵膈发现巨大囊肿,又无明显症状,应该考虑异位胰腺。
- 岳颖李德昌任力熊梅
- 关键词:纵膈异位胰腺
-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特点及其对大肠癌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05/2009-05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56例组成试验组,选取在消化内科门诊健康体检行肠镜活检患者10例组成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中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或<0.05),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3.2%(41/56)、66.1%(37/56)、48.2%(27/56)、41.1%(23/56)和37.5%(21/56).他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侵袭深度和转移与否均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结论: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大肠癌表达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高表达是大肠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
- 魏学明顾国利任力李德昌王石林宁守斌熊梅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多药耐药性免疫组织化学
- COX-2、β-cat、MMP-7表达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特殊侵袭转移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OX-2、β-cat和MMP-7表达与HNPCC特殊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NPCC(n=28)、散发性大肠癌(n=30)和正常大肠黏膜(n=10)中COX-2,β-cat和MMP-7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预先经过hMSH2和hMLH1免疫组化染色筛查,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HNPCC组和散发性大肠癌组中COX-2、异位β-cat和MMP-7的表达差异显著(χ2=14.8352,P=0.0001;χ2=5.6425,P=0.0175;χ2=10.6454,P=0.0011).两组异位β-cat和MMP-7的阳性率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27,0.0001;P=0.0227,0.0261),而与性别、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无关.COX-2在HNPCC组中与肿瘤侵袭深度相关(P=0.0166),与淋巴结转移无关;散发性大肠癌组中与肿瘤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两组中COX-2、异位β-cat和MMP-7三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OX-2与异位β-cat:r=0.417,P=0.011,r=0.504,P=0.006;异位β-cat与MMP-7:r=0.396,P=0.027,r=0.429,P=0.021;COX-2与MMP-7:r=0.315,P=0.028,r=0.429,P=0.021).结论:COX-2、异位β-cat和MMP-7在HNPCC、散发性大肠癌和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这可能是HNPCC相对于散发性大肠癌侵袭弱、转移少的原因之一.
- 顾国利王石林魏学明任力熊梅胡益云李德昌邹福先成健
- 关键词:人类错配修复基因Β-链接素基质金属蛋白酶-7
- 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对化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5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胃癌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GST-π、P-gp、Topo-Ⅱ、TS、MRP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2.9%(35/48)、56.3%(27/48)、83.3%(40/48)、41.7%(20/48)和39.6%(19/48),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显著。其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部位、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结论GST-π、P-gp、Topo-Ⅱ、TS、MRP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病人的预后;也对化疗方案的制定和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
- 魏学明顾国利任力王石林李德昌宁守斌熊梅
- 关键词:胃癌多药耐药性化疗免疫组化
- 党内法规执行力评估体系建构被引量:2
- 2022年
- 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其中第22条明确要求“把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如何全面、有效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成为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法规出台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取得预期实效性,利用科学评估制度总结普遍性规律,以此倒逼执行力的提升成为必然的制度选择。党内法规执行力评估则是依据法定职权或授权对党内法规在实践中的质量和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和检验的过程,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工作。通过阐明评估意义、分析评估模式、规范评估程序、确立评估原则、确定评估标准,形成科学合理评估体系为执行力提升奠定坚实制度基础,推动“纸面上的法”向“行动中的法”的高效转化,走出党内法规“重制定、轻执行”的困境,促进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 彭勇熊梅
- 关键词:党内法规
- 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VEGF及COX-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VEGF和COX-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VEGF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38.2%(26/68)、42.6%(29/68)、52.9%(36/68)和60.3%(41/6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侵袭深度加深及出现淋巴结转移,四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P<0.01),且四者在Ⅲ期、Ⅳ期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EGFR、C-erbB-2、VEGF和COX-2四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VEGF和COX-2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 魏学明顾国利任力熊梅王石林李德昌
- 关键词: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合酶-2
- 影响肝外胆管癌预后的病理因素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病理特征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经手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124例,统计病理特点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24例肝外胆管癌中位随访时间为75.30月,截至随访终点死亡99例(79.8%)。中位OS 24.47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40.3%和16.9%。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低、淋巴结有转移、肿瘤有局部浸润、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浸润是影响肝外胆管癌总生存的风险因素。
- 毛志远熊梅任力李德昌岳颖郑吉春
- 关键词:肝外胆管癌预后病理学
- 大肠癌EGFR、HER-2、VEGF表达特点及其对分子靶向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其对大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5-05/2009-0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7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癌肿瘤组织中EGFR、HER-2、VEGF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GFR、HER-2、VEGF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8.5%(30/78)、53.8%(42/78)、41.0%(32/78).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深度和转移密切相关.EGFR与HER-2及VEGF,HER-2与VEGF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421,0.484,0.469,P=0.019,0.012,0.016).结论:EGFR、HER-2、VEGF的表达参与大肠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可用于指导大肠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 魏学明顾国利任力熊梅王石林李德昌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尿WBC与CRP检测对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前尿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输尿管碎石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24 h进行尿常规及CRP检测。根据尿WBC计数和CRP水平,将所选患者分为WBC阳性组、WBC阴性组、CRP阳性组、CRP阴性组、WBC阳性CRP阳性组、WBC阳性CRP阴性组、WBC阴性CRP阳性组以及WBC阴性CRP阴性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WBC阳性组患者感染率为64.89%,WBC阴性组为56.31%,两组无显著差别(P>0.25)。CRP阳性组患者感染率为74.79%,CRP阴性组为45.68%,CRP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BC阳性CRP阳性组患者感染率为37.71%,WBC阳性CRP阴性组为10.43%,WBC阴性CRP阳性组为29.86%,WBC阴性CRP阴性组为5.93%。WBC阳性CRP阳性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WBC阳性CRP阴性组及WBC阴性CR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BC阳性CRP阳性组与WBC阴性CRP阳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术前CRP水平>8 mg/L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判断的一项预测指标。
- 丁海琴毛志远魏利召林凯熊梅
- 关键词:尿白细胞
- DNA倍体分析在良恶性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灌洗液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良恶性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灌洗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96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良恶性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其中良性49例,恶性47例。支气管刷片由临床医生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刷取2张刷片,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经离心涂片,每例制成2张薄层细胞片。1张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另外1张Feulgen染色,利用DNA倍体全自动图像分析仪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常规细胞学对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灌洗液良恶性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85.7%、78.7%及77.1%,而DNA倍体分析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91.5%及95.8%,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倍体分析能够提高支气管刷片或支气管灌洗液的阳性检出率,并且在诊断良恶性病变中较常规细胞学更特异、更敏感,具有较高的价值。
- 毛志远熊梅任力李炜李德昌岳颖郑吉春
- 关键词:支气管灌洗液DNA倍体分析常规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