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警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 2001年
- 刘煜韩承新朱晓丹张纪华潘惠娟王沁德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乳腺癌预后
- 膀胱移行细胞癌AgNORs、DNA的形态定量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应用IBAS—2000型图像分析系统,对8例慢性膀胱炎的移行上皮细胞、2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瘤细胞AgNORs、DNA形态参数(面积、周长、最大径、最小径、形状因子)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为.慢性膀胱炎与膀胱癌Ⅰ级各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膀胱炎、膀胱癌Ⅰ级分别与膀胱癌Ⅱ级各参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膀胱炎、膀胱癌Ⅰ级、Ⅱ级分别与膀胱癌Ⅲ级各参量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gNORs、DNA形态参数的变化与相对含量的变化呈正比.鉴此认为;AgNORs形态参数及相对含量变化与DNA形态参数及相对含量变化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细胞核AgNORs、DNA形态参数及相对含量均可较客观地评价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图像分析系统的综合分析为肿瘤诊断、分级与良恶性的判别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手段.
- 罗莉马述仕王美娥潘惠娟
-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AGNORS膀胱肿瘤基因
- 肿瘤微血管计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肿瘤微血管计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是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它们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乳腺癌 3 2例 ,并随访。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vWf和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idner法进行微血管计数。通过影响生存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平均肿瘤微血管计数为 3 6 42。T3+T4与T1+T2 相比 ,肿瘤微血管计数明显增高。肿瘤微血管计数增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bFGF阳性表达率为 68 75 % ,阳性组中肿瘤微血管计数明显增高。bFGF的表达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肿瘤微血管计数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而bFGF在肿瘤形成和肿瘤生长有重要作用但不能作为临床预后的指标。
- 韩承新张纪华刘煜潘惠娟朱晓丹王沁德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肿瘤血管形成
- 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1998年
- 为探讨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引起副作用的影响,我们应用溶血空斑形成(PFC)实验观察了黄芪多糖(APS)250mg,500mg,1000mg/kg口服对环磷酰胺(CY)50mg/kg皮下注射所致实验小鼠免疫低下的作用,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分别使溶血空斑计数据高了354.6%,186.6%,138.6%,提示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体液免疫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 潘惠娟宋涛
- 关键词:小鼠免疫功能黄芪多糖溶血空斑
- 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瘤综合征1例
- 2000年
- 张纪华潘惠娟李维华
- 关键词:病理
- 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及bFGF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肿瘤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肿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 ,分别做HE染色 ,F -Ⅷ相关抗原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根据Weidner法进行MVD的测定。结果 32例中 ,bFGF阳性者 1 8例 ,表达率为 5 6 3% ,阳性表达者MVD记数为41 5 5± 1 4 44 ,肿瘤直径大于 5cm时 ,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bFGF在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而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以做为评定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张纪华潘惠娟韩承新朱晓丹刘煜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 IgG、C_3在莱姆病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病变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IgG、C3 在莱姆病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病变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应用微波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 9例莱姆病和临床疑诊为莱姆病患者的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病变组织 ,观察病变组织中IgG和C3 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对照。结果 研究发现IgG和C3 阳性表达的强度以及分布范围在病变组织角质层和颗粒层较显著。 4例莱姆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病变组织硝酸银染色、IgG、C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呈阳性。结论 IgG、C3
- 安京媛吴霞周国萍艾承绪王美娥潘惠娟李全民霍云燕
- 关键词:IGGC3莱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