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浏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切口联合电灼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
- 沈辉张刚蒋章佳
- 磨痂后移植自体薄中厚皮治疗手深度烧伤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9年
- 早期切削痂植皮是目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可靠方法之一。傅洪滨等曾采用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然而在磨痂创面上植皮尚鲜见报道。杨兴华等采用削痂术保留变性真皮移植自体皮肤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较好,但目前罕见采用磨痂术保留变性真皮的治疗方法。2006-2008年,笔者单位应用自制的医用烧伤磨痂器,磨痂后保留变性真皮+移植自体薄中厚皮治疗深度烧伤患手31只,
- 蒋章佳沈辉涂红波刘友红刘题斌蒋东霞卢秋成涂赤辉周阳苏怡湘杨磊王利
- 关键词:伤疗效观察移植自体磨痂术中厚皮
- 重度烧伤后并发胸腔积液17例被引量:4
- 2009年
- 2006年笔者单位收治过重度烧伤后早期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与胸腔积液患者。此后我们对严重烧伤患者尽量避免过量补液、采用“边补边脱”等处置方式,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有所减少,但胸腔积液并发率呈增多倾向。2006年1月-2008年10月,我科共收治重度以上烧伤患者194例,其中发生胸腔积液17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 蒋章佳涂红波余毅刘友红沈辉
- 关键词:胸腔积液烧伤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严重烧伤患者
- 磨痂保留变性真皮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深度烧伤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磨痂保留变性真皮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深度烧伤的可行性。方法31名烧伤患者,双手为深Ⅱ、混合度(混合深Ⅱ度、Ⅲ度)烧伤。在同体中设立磨痂组(31只手),用自制的医用烧伤磨痂器磨痂保留变性真皮,移植自体薄中厚皮片;削痂组(31只手),上止血带,用辊轴刀削痂,移植自体中厚皮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片成活率、供皮区愈合情况、组织病理学、自制医用烧伤磨痂器的使用情况、外形与功能情况。结果磨痂组术中失血量与削痂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皮片成活率高(P<0.05);外形及功能满意(P<0.05);磨痂组供皮区愈合时间较削痂组明显缩短(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磨痂保留的创基基本无坏死组织残留,保留的真皮为玻璃透明样变性。自制的医用烧伤磨痂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电源、造价低廉、效率较高。结论磨痂保留变性真皮自体皮片移植修复手深度烧伤可作为手深度烧伤微创治疗方法的常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自制的医用烧伤磨痂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效率较高,可作为磨痂术的常用手术器械。
- 蒋章佳沈辉涂红波刘友红刘题斌蒋东霞卢秋成涂赤辉周阳苏怡湘杨磊王利
- 关键词:磨痂削痂变性真皮中厚皮片
- MEBO加中草药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MEBO加中草药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以中草药煎水浸浴后,用MEBO外涂,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最大残余面积10%,最小0.5%以上,单处创面0.5 cm^5 cm之间的121例烧伤病人获得治愈。结论残余烧伤面应用此种方法治疗后,清洁、引流、湿润作用优于其它方法。能维持创面生理稳定的环境,促进上皮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 蒋章佳涂红波沈辉刘尧初
- 关键词:MEBO中草药烧伤残余创面
- 烧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送经验被引量:3
- 2003年
- 我们在烧伤院前急救方面从接线员、现场急救、途中护送3个方面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ABCD措施(英语单词的第1个字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蒋章佳涂红波沈辉刘尧初
- 关键词:烧伤院前急救现场急救
- 再烧伤患者免疫球蛋白测定报告
- 我们对再烧伤患者(第二次烧伤)4人进行了免疫球蛋白测定,测定结果:在伤后2~5天内IgG、IgA、IgM均有下降,低于正常低限水平,IgG下降更明显,伤后10天内恢复正常水平, 两周后IgG继续升高,并超过正常高限水平,...
- 刘尧初郭回德周阳沈辉刘友红
- 文献传递
- 重度烧伤后早期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与胸腔积液三例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报道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因早期大量输液,引发腹胀、腹腔积液,同时从双侧胸腔共抽出2150~3280 ml积液。提示在烧伤后早期毛细血管急性渗出阶段,大量补液必须慎重!
- 蒋章佳涂红波刘友红沈辉杨磊
- 关键词:胸腔积液腹腔间隙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大量输液
- 烧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送ABCD
- 目的:总结探讨烧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送的经验。方法:院前急救分为急救中心接线员、现场急救、途中护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将任务归纳总结出 ABCD 措施(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以我院成立急救中心的1997年为分界,分为19...
- 蒋章佳沈辉刘尧初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