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利

作品数:47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2篇儿童
  • 20篇消融
  • 16篇心律
  • 15篇心律失常
  • 13篇心动过速
  • 13篇射频
  • 13篇射频消融
  • 12篇室性
  • 11篇导管消融
  • 9篇射频导管
  • 9篇射频导管消融
  • 8篇心肌
  • 8篇标测
  • 7篇三维标测
  • 7篇消融治疗
  • 7篇小儿
  • 6篇心肌病
  • 6篇射频消融治疗
  • 6篇肌病
  • 5篇动脉

机构

  • 4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47篇林利
  • 41篇袁越
  • 23篇高路
  • 18篇崔烺
  • 11篇于霞
  • 11篇王勤
  • 10篇邵魏
  • 8篇唐浩勋
  • 4篇杜忠东
  • 4篇姚焰
  • 3篇田莉
  • 3篇王利平
  • 2篇甄珍
  • 2篇赵智慧
  • 1篇杜娟
  • 1篇崔娘
  • 1篇马洪山
  • 1篇沈捷
  • 1篇曾少颖
  • 1篇于沛涛

传媒

  • 10篇中华心律失常...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6篇中国小儿急救...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崎病伴巨大冠状动脉瘤及血栓致猝死一例被引量:4
2019年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甚至血栓栓塞、冠状动脉狭窄形成,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1]。部分患儿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可导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脏病等病理状态,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2]。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1例难治性KD伴巨大冠状动脉瘤及血栓导致猝死病例报告如下。
李奇蕊林利王勤袁越
关键词:巨大冠状动脉瘤血栓栓塞川崎病猝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扩张
小儿冠状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4
2006年
冠状动脉瘤(CAA)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但随小儿川崎病发病率的增高,由川崎病所致的儿童CAA已不少见。凡能导致冠状动脉中层结构和功能削弱的因素,均可导致CAA的形成。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与单纯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相似。目前虽然有多种方法可明确其诊断,但冠状动脉造影仍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其作用不可替代。但诸如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电子束CT、冠状动脉内超声等为CAA的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
林利杜忠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超声心动描记术磁共振成像
儿童特殊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林利
儿童室间隔修补术后远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2011年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其中5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行心房电生理标测,部分应用三维标测(EnSiteNavX)技术,标测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并行导管消融。结果8例均自发IART,折返环关键部位分布:6例位于三尖瓣环峡部,1例于右心房界嵴至下腔静脉间,1例于三尖瓣环9点位置至界嵴问。所有(100%)患儿手术即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随访(25.2±16.5)个月,2例复发,其中1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7/8(87.5%)。左心室人小及射血分数均明显好转。结论儿童VSD术后IART机制多为三尖瓣环一下腔静脉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可经导管消融治愈或明显改善。三维标测技术能准确快速定位折返环的电生理峡部并指导消融,显著减少曝光时间。
高路袁越林利崔娘姚焰
关键词:儿童房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与常规标测相比,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并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100例患儿,50例为研究组(应用En Site Velocity^(TM)三维标测系统完成零透视消融),50例为对照组(X线透视消融)。比较两组间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X线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辐射剂量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75.68±18.02 m Gy)(P<0.001)。结论与常规标测相比,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采用En Site Velocity^(TM)标测系统指导完成零透视射频导管消融具有相近的成功率并安全可行。
崔烺袁越林利高路于霞王勤
关键词:三维标测射频导管消融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儿童心源性晕厥临床诊治与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晕厥是儿科常见病症,指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短暂,呈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的意识丧失。根据病理生理机制,晕厥可分为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以及心源性晕厥。一般认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导致晕厥的最主要原因,心源性晕厥是第二位原因。
那嘉林利袁越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短暂意识丧失心律转复除颤器BRUGADA反射性晕厥
婴幼儿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的射频消融治疗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IIVT)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射频消融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8例IIVT合并心衰婴幼儿,其中男16例,女12例;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26例,分析IIVT及心衰的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结果:28例婴幼儿首诊平均月龄13.9个月,均存在心衰表现,1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合并心源性晕厥,2例合并呼吸衰竭予呼吸支持,1例死亡。心脏彩超均提示左室内径增大和(或)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抗心衰治疗有效27例(96.4%),电复律5例,有效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17例(60.7%)。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26例(92.9%,26/28),即时成功23例(88.5%,23/26),有效3例(11.5%,3/26)。随访3~36个月,心功能恢复正常25例(96.2%,25/26),复发3例(11.5%,3/26例),再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后成功。术中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1例(3.8%,1/26)。26例手术婴幼儿中,应用X线二维标测15例,应用三维标测11例,累积X线曝光量分别为87.0(51.5,151.5)mGy和1.2(0,15.9)mGy,剂量面积乘积分别为39.8(19.2,427.8)μGy/m^(2)和2.8(0,44.3)μGy/m^(2),提示三维标测方法下累积X线曝光量和剂量面积乘积显著降低(P<0.001)。结论:IIVT合并心衰的婴幼儿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电复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在尽量控制心衰后尽早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为较好的根治方法,术中应用三维标测技术可明显减少电离辐射。
崔烺袁越高路林利于霞邵魏
关键词:心力衰竭射频消融婴幼儿
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儿童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LVT)的临床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56例ILV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治疗,左心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左心室流出道VT(LOT)和左前间隔来源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消融终点为程序刺激或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室速不被诱发。结果:RF-CA治疗ILVT的成功率为98.2%,复发率为5.5%。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心室后间隔部47例,左前间隔3例,左心室流出道6例。结论:ILVT的RFCA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林利袁越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心律失常儿童
婴幼儿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ILVT的37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例ILVT患儿1岁以上者多见,男童好发,临床表现多样化,尿少伴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者5例,晕厥发作2例,烦躁哭闹、乏力多汗2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者8例。37例患儿中,20例(54.1%)为无休止陛发作,17例(45.9%)为短阵发作。9例(24.3%)患儿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其中8例继发于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无TIC患儿与TIC患儿心室率[(206.2±38.7)次/minvs.(171.8±38.7)次/min]和病程[(22.64-15.3)dvs.(9.8±6.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例患儿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维拉帕米转复率较高(87.0%,20/23)。8例患儿药物治疗无效行射频消融根治。经随访,所有患儿恢复良好,TIC患儿在心动过速控制后,心脏结构及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35.4±7.2)mm vs.(28.9±5.6)mm,左室射血分数:(46.7±4.0)%VS.(70.1±1.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儿VT临床少见,病情轻重相差悬殊。持续无休止性发作、心室率越快及病程长易并发TIC。射频消融为有效根治方法。早期诊断并终止心动过速尤为重要,预后好。
李奇蕊袁越王勤林利高路邵魏
关键词:婴幼儿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探讨可溶性Fas与可溶性Fas配体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与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eardial fibroelastosis,EF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例EFE患儿为试验组,同期门诊26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为对照组。取血后测量血清中sFas/sFas—L含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年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2.3)kg、(10.0±1.9)kg,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间s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1±125.1)pg/ml、(306.4±228.4)pg/ml,P〉0.05)],sFas—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023.5±668.7)pg/ml、(1259.8±719.8)pg/ml,P〉0.05)]。同时将试验组患儿按预后分层,死亡病例与病情无缓解患儿合并为预后不良组,病情好转者为普通组。对照组、普通组与预后不良组间s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4±228.4)pg/ml、(234.8±141.4)pg/ml、(184±44)pg/ml,P〉0.05],sFas—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259.8±719.8)pg/ml、(985.6±671.1)pg/ml、(1137.2±725.4)pg/ml,P〉0.05]。结论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EF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无显著作用。
唐浩勋袁越王利平林利
关键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细胞凋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