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苑
- 作品数:29 被引量:2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HBIG应用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方法 :将 13 4例HBsAg阳性产妇分为 2组 ,HBIG组(A组 ) 66例 ,于孕 2 8、3 2、3 6周分别注射HBIG 2 0 0IU ,非HBIG组 (B组 ) 68例不用药。分别检测孕妇外周血、初乳和婴儿 0、6个月外周血中乙肝两对半和HBV DNA。结果 :HBIG组与非HBIG组初乳中HBsAg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 ,初乳中不论HBsAg阳性或阴性 ,婴儿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sAg携带孕妇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6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 孟钊肖小敏何明娇徐玉苑李耘
- 关键词:HBIG婴儿乙肝病毒携带产妇HBSAG阳性
- ADA2011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标准的卫生经济效益分析
- 研究背景:临床研究显示未经干预的GDM不良围产期结局(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肩难产等)及远期影响的发生率增高.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关系研究协会(IADPSG)基于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制定了新的诊断标准....
- 明伟杰李帅罗惠娟陈新缪缙陈宝霞徐玉苑肖小敏
- 孕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作用。方法外周血HBsAg阳性孕妇291例,HBsAg、HBeAg双阳性83例,分为HBIG(A组,59例)及非HBIG(B组,24例)组;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1、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并检验乙肝两对半。结果1.HBeAg阳性孕妇的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76.56%,显著高于HBeAg阴性孕妇(8.22%),P<0.01;2.孕晚期应用1,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各月龄HBsAg阳性率及HRsAb阳转率无显著差异;3.A组新生儿出生当天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5;B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仅37.5%,显著低于A组(81.4%),P<0.001。结论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降低乙肝宫内感染率,提高6个月龄婴儿HBsAb阳转率。
- 肖小敏何明娇肖昕陈新叶志海孟钊徐玉苑李耘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
-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其转归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所生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转归。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0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根据母亲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144例,HBeAg阴性组356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IU,并按常规0、1、6方案分别在出生时、1月龄和6月龄注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5μg,注射主被动免疫前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HBV-M。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HBeAg均阳性者分别为24例和9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和5例,HBs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分别为4例和21例,追踪至6月龄时,HBsAg阴转率分别为100%和85.7%。出生时HBsAg阴性、HBeAg阳性者,HBeAg阳性组为29例,占20.1%,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比例(P<0.01),其6月龄HBsAg阳转率为6.9%,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P<0.01)。在接受全程主被动免疫的情况下,HBeAg阳性组新生儿6月龄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9.7%和67.4%,HBeAg阴性组分别为3.1%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不能作为判断宫内感染的指标,HBeAg阳性新生儿预后与母亲HBeAg状态密切相关,母亲HBeAg阳性会抑制新生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反应。
- 肖小敏郦爱贞刘东洋孟庆举陈新徐玉苑董爱芝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血清标志物
-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教对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利用微信平台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医学健康教育,密切监测其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方法:建立GDM微信管理平台,选取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07例GDM孕妇,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微信平台组(57例)和常规干预组(50例)。微信平台组:实时营养干预,记录每日各时点血糖值。常规干预组:按妊娠期糖尿病处理规范给予常规门诊产检及健康教育指导。微信平台组、常规干预组分别记录了10406次和231次血糖值。分析两组干预后记录的血糖值、年龄、孕产次、OGTT三时点血糖值、孕期血糖监测次数、分娩孕龄、孕期是否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酮体阳性和胎膜早破及分娩方式与胎儿体重之间关系。对以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微信平台组控制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血糖监测次数明显多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控制后餐后1h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GTT FBG、控制后FBG和控制后1h PB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P<0.05);而血糖监测次数、OGTT 1h、OGTT 2h和餐后2h血糖值与胎儿体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后空腹血糖、分娩孕周和OGTT空腹血糖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控制饮食后FPG和OGTT FPG高的孕妇,临床上应加强对胎儿体重的监控。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尚不能降低餐后1h血糖,胎儿体重不受血糖监测次数影响。
- 罗文斌杨平李帅陈新陈宝霞徐玉苑肖小敏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
-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所生新生儿分为HBIG组和对照组;HBIG组孕妇28、32、36周各注射HBIG 200 IU,对照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作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HBIG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和HBV-DNA阳性率无明显降低,抗-HBs检出率无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的HBIG接种时间和剂量尚未能完全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 何明娇徐玉苑李耘奚丽鸾黄少贤陈利红蓝兰英刘青妮
- 关键词:乙肝病毒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
- 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将 2 2 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的产后抑郁水平和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 (P <0 .0 1)。
- 何明娇徐玉苑李耘聂红邱保华叶风彩林锦绒
- 关键词:陪伴分娩产后抑郁症护理
- 产褥期产妇进食辛辣食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产褥期产妇进食辛辣食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50例分娩的初产妇进行饮食情况随访,从中随机挑选未进食辛辣食物组50例(A组)、少量进食辛辣食物50例(B组)和大量进食辛辣食物50例(C组)。观察3组产妇产后发生便秘、痔疮、消化不良、恶露延长、睡眠欠佳的情况,以及3组婴儿出生后发生吐奶、腹胀以及皮肤红斑、红疹、湿疹、脓疱疮等情况。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产妇产后发生口干、便秘、痔疮、消化不良、恶露延长、睡眠欠佳明显增加(P<0·05);C组婴儿出生后发生吐奶、腹胀以及皮肤红斑、湿疹、脓疱疮情况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除B组产妇消化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无明显差异;A组、B组均比C组更具备营养知识(P<0·05)。结论产褥期妇女过量进食辛辣食物不利于母婴的健康,少量进食辛辣食物则无明显影响,产褥期妇女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利于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的水平。
- 黄少贤杨巧红梁泳怡徐玉苑
- 关键词:产褥期产妇辛辣食物母婴健康护理
-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分析被引量:33
- 2003年
- 徐建平王彦林徐玉苑
- 关键词: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早产分娩方式
-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66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200U,B组68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Ⅰ、Ⅱ、Ⅲ组,Ⅰ、Ⅱ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IG100U,Ⅲ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10μg。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Ⅰ、Ⅲ组婴儿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HBsAb的阳性率。
- 孟钊肖小敏何明娇徐玉苑李耘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