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信荣

作品数:23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海豚
  • 9篇中华白海豚
  • 7篇种群
  • 3篇江豚
  • 2篇沿岸
  • 2篇中国沿岸
  • 2篇生态学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家域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鱼类
  • 1篇鱼类资源
  • 1篇渔业
  • 1篇社会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学
  • 1篇食性
  • 1篇食性分析

机构

  • 1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徐信荣
  • 15篇杨光
  • 10篇陈炳耀
  • 6篇周开亚
  • 2篇王倩
  • 1篇吕秀玲
  • 1篇孙江
  • 1篇顾舒荣
  • 1篇高安利
  • 1篇郑芳
  • 1篇孙红英
  • 1篇赵强
  • 1篇吴孝兵
  • 1篇翟飞飞
  • 1篇高伟
  • 1篇王炼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第八届全国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湖口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被引量:7
1998年
长江南京~湖口间421km长的江段有江豚约697头,其中以华阳至湖口一带密度最高.江豚的分布为聚集分布.此外,江豚还具有很强的趋岸性,88.8%的江豚出现在离岸500m的范围内.长江江豚的数量近年来有所下降.以本文中的平均密度粗略估计江阴至武汉段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1481头,比张先锋等(1993)报道的该江段江豚的数量低171头.
周开亚杨光高安利孙江徐信荣
关键词:江豚种群数量长江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中华白海豚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国际组织CITES、IUCN、CMS保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华白海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回顾了中华白海豚的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鉴于目前的生存及保护现状,提出了研究展望.
徐信荣陈炳耀
关键词:中华白海豚种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家域
东海窄脊江豚微量元素累积、风险和金属硫蛋白多态相关性分析
刘军陈炳耀王惠徐信荣杨光
台湾海峡厦门-东山水域瓶鼻海豚的种群密度、分布和误捕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台湾海峡厦门东山水域瓶鼻海豚 ( Tursiopsaduncus)的种群密度约为 0 .0 4 36± 0 .0 2 86头 /km2 ,该水域南部瓶鼻海豚的发现率高于中部和北部。问卷调查和随船出海调查表明围网作业发现和误捕小型鲸类的频率要高于拖网 ,同时拖网又高于刺网。调查期间从东山港记录到的误捕致死的 2 0头小型鲸类中 ,6头 (占 30 % )为瓶鼻海豚 ,分别由拖网和围网捕获。需要开展对当地渔民的宣传教育和加强台湾海峡瓶鼻海豚等小型鲸类的种群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
杨光周开亚徐信荣
关键词:瓶鼻海豚种群台湾海峡
厦门濒危中华白海豚联系模式和社会分化研究
陈炳耀李闪闪朱槿灿徐信荣杨光
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利用规律的研究
陈炳耀徐信荣杨光周开亚
关键词:家域栖息地选择物种保护中华白海豚
中国沿岸捕鲨渔业及其对鲨种群的影响
中国沿岸在解放前和50~60年代曾有相当规模的捕鲨渔业,当时主要使用的渔具有昂鲨钩、钓具类和刺网类。从60年代中期开始直接捕鲨的规模减小。近年来随着机拖网、围网和张网等的大规模发展,兼捕的鲨鱼量有所上升。1994年在东海...
杨光周开亚徐信荣
关键词:捕捞
文献传递
中国沿岸小型鲸类误捕情况的调查被引量:7
1999年
报道了1994 ~1995 年对中国沿岸小型鲸类误捕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表明,有误捕记录的小型鲸类主要有5 种,即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长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瓶鼻海豚( Tursiopstruncatus) 、点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 和伪虎鲸( Pseudorca crassidens) ,其中以江豚的误捕率最高.1994 年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岸渔业误捕的小型鲸类约3045 ±2120 头,其中江豚的误捕量约2132 ±1484 头.误捕小型鲸类的渔具主要有拖网、刺网和张网.中国沿岸没有专门捕鲸的渔业方式.误捕的小型鲸类在沿岸居民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它们大部分被丢弃或廉价出售.目前尚不知道误捕对中国水域小型鲸种群影响的程度,但可能是造成数量下降原因之一.
杨光周开亚徐信荣Stephen Leatherwood
关键词:中国沿岸海兽
江豚胃容物的鉴定及食性分析
陈炳耀杨光王炼徐信荣
关键词:食性
ISSR标记在河蟹种质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7年
将I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天然水域河蟹(Eriocheir japonica)的遗传检测,结合来自母系的线粒体DNA分子标记鉴别,并通过对部分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位点测定,对ISSR标记检测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对PCR/RFLP检测发现的2个携带中华亚种单元型的湛江青年河样本与来自鸭绿江、长江、闽江和南流江样本的ISSR检测与聚类分析表明:1)来自4个水系的河蟹聚为2大支,与中国大陆绒螯蟹的2个亚种分支相对应,即E.japonica sinensis和E.japonica hepuensis;2)来自南方水系湛江青年河的2个携带中华亚种单元型个体聚在北方的中华亚种(E.j.sinenesis)分支中。进一步对这2个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测定分析表明,它们分别来源于中华亚种的ES2和ES15支系。提示ISSR标记可以提供天然水域河蟹种质混杂状况的核DNA方面的证据。同时表明,ISSR标记可以为河蟹种质资源的遗传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46-51]
郑芳吕秀玲孙红英周开亚赵强高伟徐信荣
关键词:ISSR河蟹分子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