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汉波

作品数:74 被引量:474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铅锌矿渣
  • 10篇微生物
  • 8篇短梗霉
  • 8篇植物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8篇紫茎泽兰
  • 8篇出芽短梗霉
  • 6篇原生质
  • 6篇原生质体
  • 6篇质体
  • 6篇入侵
  • 6篇入侵植物
  • 6篇内生真菌
  • 6篇污染
  • 6篇发酵
  • 5篇松茸
  • 5篇天麻
  • 5篇土壤
  • 5篇葡萄

机构

  • 74篇云南大学
  • 4篇昭通市天麻研...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昭通学院
  • 1篇昆明学院
  • 1篇山东轻工业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作者

  • 74篇张汉波
  • 30篇沙涛
  • 28篇程立忠
  • 20篇丁骅孙
  • 19篇杨明挚
  • 10篇段昌群
  • 10篇赵之伟
  • 4篇张婷
  • 4篇施雯
  • 4篇于春蓓
  • 4篇张亚平
  • 3篇吕霞
  • 3篇陈林
  • 3篇张德著
  • 3篇史云涛
  • 3篇胡斌
  • 2篇李玉
  • 2篇杨晨
  • 2篇美亮
  • 2篇赵新节

传媒

  • 9篇云南大学学报...
  • 6篇微生物学通报
  • 6篇中国食用菌
  • 5篇生物技术
  • 4篇云南植物研究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遗传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食用菌
  • 2篇中国南方果树
  • 2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面微环境和微生物群落被引量:17
2007年
叶面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植物叶面微环境和叶面微生物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叶面环境的特点、叶面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叶面微生物的入侵方式和定居位置。最后对叶面微环境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施雯张汉波
关键词:叶面定居
白色污染的防治被引量:2
1998年
农膜残留田中完全降解约需200-400年,除法规限制,回收利用,掩埋和焚烧外,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降解塑料。目前国内外研制的有光降解性、生物降解性和可溶性几大类塑料,其中以生物降解性的较多,有直接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制造、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的完全生物降解膜和物理改性淀粉填充、化学改性淀粉填充及光、生物降解等不完全生物降解膜。
杨爱明董勤马衡杨玉林张红张汉波
关键词:污染防治塑料膜降解塑料
云南会泽铅锌矿渣中节杆菌的生理特征和系统发育被引量:6
2010年
对分离自铅锌矿渣中一种具有奶油色不扩散菌落形态的优势细菌进行了系统发育和部分生理特征研究。在可培养的细菌类型中,该种菌落的出现频率在50%左右。利用60个菌株16SrRNA基因约500bp的序列和其相关种构建的系统树表明,这些菌落属于节杆菌属内多个系统发育地位有差异的类群。各类群代表菌株BS11、BS20和AS19约1440bp左右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BS11菌株同Arthrobacter histidinolovorans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关系密切,BS20菌株同Arthrobacter chlorophenolicus关系密切,而AS19同Arthrobacter aurescens和Arthrobacter ilicis关系密切。在考察的39个碳源中,3个代表菌株都能利用其中的15个,不能利用其中的12个,而对另外12个的利用存在差异。此外,它们对Zn2+、Pb2+、Cd2+、Cu2+和Co2+等5种重金属的抗性水平都较高,但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利福平4种抗生素较敏感。它们是潜在的新物种。
张汉波程立忠
关键词:铅锌矿渣节杆菌生理特征系统发育分析
核酸染料Genefinder使用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使用核酸染料Genefinder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核酸,通过比较预染样品法、胶内染色法和后染法三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了解该染料的染色特性,以期找到性能稳定,染色效果好的染色方法。方法: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以不同的染色方法使用核酸染料Genefinder进行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电泳后染色方法染色效果较好,胶内染色法次之,预染样品法效果最差。结论:核酸染料Genefinder会干扰DNA的迁移效率,因此,使用Genefinder进行电泳后染色是一种较好的染色方法。
陈云娇陈莉敏美亮张德著史云涛张汉波
天麻共生蜜环菌菌包及替代菌材原料的筛选优化被引量:3
2012年
选用壳斗科及桦木科常见树种的细小枝条和叶片及农作物茎干培养蜜环菌,分析测定菌丝体的长势和性状并对材料进行评价。筛选出玉米秸秆可作为蜜环菌菌包生产的最佳原料,而麻栎枝段可作为天麻种植中替代菌材的最适材料。玉米秸秆添加2%蔗糖可显著增加菌丝产量和缩短培养周期。与麻栎枝段相比,质量比为7:3的麻栎和旱冬瓜混合枝段培养蜜环菌,菌索产量和性状无显著差异,但菌丝生长更好。
刘冰王后平李海东张汉波曹安江杨明挚
关键词:天麻栽培
建设区域特色明显的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云南大学生物学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
本文介绍了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本科生野外综合实习总体情况和西双版纳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特点、功能及实习安排。并就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共建西双版纳野外实习基地,以及改革野外综合实习方法与内容,形成'点线结合,知识与能力...
肖蘅叶辉马绍宾张汉波张理珉
关键词:生物学
文献传递
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再生变异菌株的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出芽短梗霉的亲本菌株及其 4株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脂酶、谷氨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了比较。发现各变异菌株之间 ,变异菌株与亲本菌株之间的谱带均有差异 ,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变异涉及酶蛋白的改变。
张汉波沙涛程立忠丁骅孙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再生菌株同工酶可溶性蛋白
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节杆菌群体遗传结构分化被引量:5
2005年
从堆积时间分别有10、20a和80a以上的3个矿渣堆5~10cm层面、25~30cm层面采集了6个样品,经测试分析发现它们有极高的Pb,Zn和Cd等重金属含量。在这些样品中分离纯化出48株细菌,经过分析它们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片段长度在474bp^708bp之间变化),发现这些菌株属于节杆菌属的成员,同A rthrobacter key seri和A.ureaf aciens两个种的系统发育地位最为接近,大约600bp碱基片段的序列同源性在99.1%~100%。接下来利用RAPD(R andom ly Am p lifiedPo lym orph ic DNA)技术探讨了该种群在遗传结构上的分化。结果表明来自矿渣A(堆积时间为10a)和矿渣堆C(堆积时间大于80a)的亚群之间遗传分化最大。此外,不论是来自同一个矿渣堆5~10cm层面和25~30cm层面之间的亚群还是来自不同矿渣堆相同深度的亚群,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都随矿渣堆积时间延长而增加。有趣的是各亚群的N e i基因多样性减少同矿渣可溶性Pb含量呈现明显负相关,表明可溶性Pb可能是导致该节杆菌类群遗传多样性减少的主导环境因子。
张汉波任维敏邵启雍段昌群
关键词:铅锌矿渣节杆菌系统发育RAPD
出芽短梗霉发酵产生普罗蓝糖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对一株野生型的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Ft1和从Ft1出发经原生质体再生筛选出的菌株R45进行了摇瓶发酵产普罗蓝糖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45无论从形态,菌体生长情况,还是从普罗蓝糖的产量,黑色素的产生等方面都与亲株Ft1有明显的区别,说明R45是一株具有一定生产价值的变异菌株.
赵之伟张雷张汉波丁骅孙程立忠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发酵
大肠杆菌FC40系统静止期突变中的F因子转移被引量:1
2003年
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GM133 rif^r细胞和营养收集细胞HB214 sir^r进行适应性突变实验。在混合30min和2d后添加链霉素杀死GM133基因型细胞,继续培养5d后,在选择平板上出现了一定数量的lac^+str^r基因型回复突变菌落。根据这些突变菌落的数量,估计在lac^+突变产生之前,GM133和HB214细胞之间的接合频率分别为0.07%和7.47%。在培养了7d的选择平板上添加含链霉素的M9选择培养基,2d后也观察到大量发生lac^+突变但没有形成肉眼可见菌落的营养收集细胞。此外,在lac^+突变发生后,也有F因子从GM133细胞转移进入HB214细胞。这些事实表明,在FC40系统的适应性突变实验中发生了真正的F因子转移。
张汉波沙涛程立忠丁骅孙施雯于春蓓张会荣
关键词:静止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