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定国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双歧杆菌
  • 4篇基因
  • 4篇杆菌
  • 2篇膜炎
  • 2篇内镜
  • 2篇结核
  • 2篇结核性
  • 2篇结核性腹膜炎
  • 2篇腹膜
  • 2篇腹膜炎
  • 2篇IL-10基...
  • 2篇长双歧杆菌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蛋白
  • 1篇性基因
  • 1篇血卟啉
  • 1篇血卟啉病
  • 1篇腰背
  • 1篇腰背部

机构

  • 9篇深圳市人民医...
  • 6篇暨南大学第二...
  • 3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张定国
  • 7篇王立生
  • 4篇师瑞月
  • 4篇朱惠明
  • 3篇姚君
  • 3篇朱忠生
  • 2篇宋洋
  • 2篇李迎雪
  • 1篇魏道儒
  • 1篇徐正磊
  • 1篇钟运莲
  • 1篇赖明广
  • 1篇梅毅
  • 1篇曾位森
  • 1篇杨根华
  • 1篇黄云辉
  • 1篇谭庆红
  • 1篇李思珍
  • 1篇付丹
  • 1篇宋洋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取净结石,没有一例行机械碎石,胆总管内径6-18 mm,结石直径5-17 mm,结石数目1个23例,2个以上42例,最多1例取出4个结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疼痛。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1例术后出现呕血,予输血治疗,并行内镜下钛夹联合气囊压迫止血后止血成功,无穿孔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张定国王立生师瑞月钟运莲李思珍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胆总管结石
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可以在双歧杆菌表达外源性基因的系统。方法 PCR扩增双歧杆菌质粒聚合酶基因(BPP)并连接至质粒pBS-T以形成重组质粒pBS-BPP。PCR扩增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及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并连接至质粒pBAD-A以形成重组质粒pBAD-ara,然后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连接至质粒pBAD-ara以形成重组质粒pBAD-ara-GFP。采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含有ara、BPP、eGFP基因序列并可将外源性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及锚定表达于细胞壁的质粒pBS-BPP-ara-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含有pBS-BPP-ara-GFP质粒及对照质粒的E.coli,验证eGFP定位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表达系统可以在E.coli中表达eGFP基因。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双歧杆菌表达系统,其可将外源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
朱忠生王立生曾位森张定国付丹
关键词:双歧杆菌ARA
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1例被引量:2
2010年
张定国蔡筱彦朱惠明朱惠明宋洋
关键词: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排气排便开塞露塞肛末次月经腰背部腹痛
携带IL-10基因的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血浆及结肠组织NO和VEGF-A表达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携带IL-10基因的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血浆及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携带IL-10基因的双歧杆菌治疗UC的相关机制。方法筛选出能稳定表达具有生物活性hIL-10蛋白的BL-hIL-10菌株。用5%DSS诱导UC小鼠模型,5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BL治疗组、BL0治疗组和BL-hIL-10治疗组,每组10只。计算小鼠DAI、HE染色评估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小鼠血浆及结肠组织IL-13、VEGF-A和NO的含量。结果 (1)BL-hIL-10可以降低UC小鼠DAI,减轻UC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程度。(2)BL-hIL-10能降低UC小鼠血浆和结肠组织NO、VEGF-A和IL-13水平。结论口服BL-hIL-10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NO产生及下调VEGF-A表达有关。
黄云辉张定国杨根华姚君李迎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双歧杆菌白介素13
改良乒乓球法固定三腔二囊管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改良乒乓球固定法三腔二囊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按不同的固定胃管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滑轮装置牵引方法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乒乓球法固定。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耐受程度。[结果]所有病人均一次性成功置管,对照组与观察组止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病人耐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乒乓球法固定三腔二囊管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
严健芬谭庆红魏道儒师瑞月徐正磊张定国宋洋
关键词:三腔二囊管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并发症耐受程度
携带IL-10基因双歧杆菌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IL-10基因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分泌型表达载体,探索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方法选择以往试验已构建好的质粒载体pBADs-GFP与生物合成的含有hIL-10质粒,通过双酶切、酶连反应构建并鉴定 pBADs-hIL-10穿梭质粒,将 pBADs/hIL-10质粒电转化入长双歧杆菌(NCC 2705),合成BL-hIL-10,筛选出阳性克隆菌株,用RT-PCR法验证质粒hIL-10的基因表达后,以0.2% L-阿拉伯糖(L-Arb)诱导表达12 h、24 h、36 h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验证转基因双歧杆菌中hIL-10蛋白表达水平,并选择最佳的诱导表达时间。结果在长双歧杆菌NCC 2705中,成功的构建了能分泌hIL-10蛋白的BL-hIL-10传递体;其最佳诱导的表达时间是24 h。结论在长双歧杆菌(NCC 2705)内成功构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IL-10的传递系统,BL-hIL-10能稳定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hIL-10蛋白。为IL-10转基因双歧杆菌治疗IBS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定国姚君朱忠生赖明广魏铖王立生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IL-10穿梭质粒
腹腔内镜检查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内镜检查及直视下腹膜活检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并评价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在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包括经脐及经胃NOTES路径)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镇静麻醉下顺利完成操作,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经脐路径26例,经胃NOTES路径22例,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B超或CT)均有腹腔积液,均呈渗出液改变。其他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的阳性例数分别为血沉升高41例、CA125升高35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3例、血红蛋白下降11例、结核抗体阳性3例、结肠镜检查阳性1例,5例患者胸片显示有陈旧性肺结核征象。所有患者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腹腔积液细菌学检查、胃镜检查均阴性。腹腔内镜检查腹膜及邻近器官表面有白色粟粒样结节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最具有特异性,根据内镜表现可分为粟粒型、粘连型、干酪型及混合型4种类型。结论腹腔内镜检查及靶向性腹膜活检是确诊结核性腹膜炎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镇静麻醉下行腹腔探查操作安全可行。
张定国王立生王立生师瑞月李迎雪
关键词:腹腔积液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结核性腹膜炎
疑似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镜及腹膜活检14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内镜检查及直视下腹膜活检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TBP)的14例患者进行腹腔内镜检查及腹膜活检。结果:本组均成功行腹腔内镜检查及腹膜活检,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8例,腹膜癌4例,脾淋巴瘤1例,慢性肝炎1例。结论:腹腔内镜检查安全、经济,确诊率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超细胃镜在腹膜疾病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宋洋张定国朱惠明林湫泠
关键词:腹膜炎活组织检查针吸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内镜下表现。方法对15例确诊的EG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病人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占93.3%,9例(60%)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EC)计数增多。内镜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降段、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小溃疡等,个别病例黏膜正常,腹腔内镜检查空肠浆膜节段性充血水肿。结论外周血EC增多对诊断EG有提示作用,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对EG诊断有重要意义,腹腔内镜检查对浆膜型EG有重要诊断价值。
宋洋张定国朱惠明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胃肠炎
携带IP-10基因双歧杆菌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携带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分泌型表达载体,探索抗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方法用改良型MRS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人新鲜粪便分离长双歧杆菌,通过PCR方法克隆双歧杆菌的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启动子和分泌性信号肽DNA序列(ara)。然后以大肠杆菌质粒pBAD-A和pBS-T为基础,以ara启动子取代原有的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为报告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pBS-BPP-ara-GFP。通过PCR方法扩增真核表达载体pBLAST49-hIP-10质粒中的IP-10基因,将其克隆到穿梭质粒pBS-BPP-ara-GFP中,采用电转化法将正确克隆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质粒导入双歧杆菌中,并以L-arabinose诱导表达。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双歧杆菌中GFP蛋白的表达;运用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双歧杆菌中IP-1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含GFP基因的转基因双歧杆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含IP-10基因的转基因双歧杆菌经Western blot检测到分子量为8.47 kD的目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构建能表达IP-10蛋白的穿梭质粒载体pBS-BPP-ara-GFP-IP-10,为IP-10转基因双歧杆菌的抗肿瘤机制及其抑瘤效应的研究奠定基础。
梅毅张定国张定国朱忠生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