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学谦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肺癌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纵隔
  • 3篇细胞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2篇单孔
  • 2篇单孔胸腔镜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术后
  • 2篇老年
  • 2篇根治性
  • 2篇肺叶
  • 2篇肺叶切除
  • 2篇N2
  • 1篇动脉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0篇商学谦
  • 8篇李简
  • 4篇林钢
  • 3篇赵虎
  • 3篇刘敬伟
  • 2篇刘海波
  • 2篇黄伟明
  • 1篇张继新
  • 1篇林刚
  • 1篇陈夏欢
  • 1篇龙志强
  • 1篇张诗杰
  • 1篇黄波
  • 1篇耿慧
  • 1篇董士勇
  • 1篇刘庆浩
  • 1篇孙丹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胸腔镜系统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3D胸腔镜系统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应用3D胸腔镜系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共7例。其中纵隔肿物2例,肺楔形切除2例,肺癌根治手术3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 3D胸腔镜系统可以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安全地应用。它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和更好的景深感,增加安全性。
商学谦李简赵虎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癌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ⅢA,N2期的6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监测肿瘤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复发影响因素。结果63例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46.6%和57.3%,其中主要以转移性复发为主(27/28),局部复发仅1例;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组织中有淋巴血管侵犯(LVl)术后复发风险是LVI阴性者的2.54倍;N2阳性淋巴结数量〉3者的复发风险是淋巴结数1~3者的2.48倍;N2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是N2单站淋巴结转移者的3.34倍;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风险是未转移者的2.11倍。结论ⅢA—N2期NSCLC患者主要以转移性复发为主,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Lvl、N2阳性淋巴结站数、N2阳性淋巴结数量和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
刘敬伟李简林钢商学谦
关键词:纵隔复发
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短期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部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0年1~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行保护神经胸部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胸肺切除术。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与传统切口胸肺切除术相比,保护神经的胸部小切口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短期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小。
商学谦李简林钢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外科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期间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ⅢA-N2期NSCLC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状况,计算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89例ⅢA-N2期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和31.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LVI)、N2阳性淋巴结数目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按年龄分层分析提示,上述预后危险因素的影响在年龄≥55岁者中尤为显著。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T3/T1)、LVI和N2淋巴结转移站数是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3期、LVI阳性和N2多站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鸭期、LvI、N2阳性淋巴结站数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刘敬伟李简林刚商学谦
关键词:肺切除术根治性纵隔淋巴结转移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例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57.7岁,其中男4例,女2例。肿瘤位于中段2例、下段4例。内镜活检误诊2例,确诊需结合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1例单纯手术治疗,5例行术后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其中1例术后21个月行肺转移瘤切除,术后60个月随访存活。患者生存时间8~60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经过严格挑选的病例,转移瘤的切除也有生存获益。免疫靶向治疗的进展,能改善更多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庆浩龙志强黄伟明商学谦李简
关键词: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手术预后
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单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单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6月-2017年1月应用单孔胸腔镜技术行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20例,对比该科室同期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上叶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第7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单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在疼痛评分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低,在肿瘤大小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小,在手术时间方面较单操作孔胸腔镜组(支气管后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短。两组患者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经支气管前方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是一个可行的手术方案,在手术质量及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商学谦李简赵虎
老年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的院内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同期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11例老年患者完成同期冠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9 h(3.7~9.9 h)。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均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3.9 h(4.1~19.5 h),术后住监护室时间平均3 d(1~5 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3 d(10~15 d)。术中出血量平均500 ml(400~800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浓度由术前132 g/L(115~149 g/L)下降至114 g/L(100~145 g/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14 g/L。1例患者术后48 h发生急性肾损伤,治疗后恢复。11例患者整体血肌酐水平出院前与入院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平均发热3 d(1~8 d),无心包、纵隔、胸腔感染发生。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及新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结论 基础心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的老年患者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肺叶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陈夏欢孙丹黄波耿慧董士勇商学谦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肺叶切除
多原发肺癌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多原发肺癌(MPLC)是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目前MPLC主要依据肿瘤的病理类型、遗传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出现的部位及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并采取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本文总结最新的文献进展,从MPLC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马义祥商学谦赵虎
关键词:多原发肺癌
电刀切割和机械切割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中应用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背景与目的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随早期肺癌的高检出率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电刀切割手工缝合和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两种。但仅有很少的研究对两者进行对比,且均针对开放式肺段切除术,目前尚未有相应的研究针对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方法在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连续58例患者,根据段间平面分离方法不同分为电刀切割组30例和机械切割组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除手术时间[电刀切割组(248.70±54.46)min和机械切割组(209.39±67.25)min]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7)外,术中出血量(60.00mL vs 65.00 mL)、胸腔引流总量(445.00 mL vs 590.00 mL)、术后3天胸腔引流量[(455.33±318.333)mL vs(422.32±194.95)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3.50天vs 4.00天)和术后住院时间(6.00天vs 6.00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0vs 2/2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的分离方法中,应用电刀切割手工缝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安全性不劣于应用切割缝合器机械切割缝合。
刘海波林钢张诗杰黄伟明商学谦李简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切割缝合器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7例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诊治经验。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胸部CT显示前纵隔肿物,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均明显升高。5例术前接受穿刺活检,诊断为卵黄囊瘤,接受含铂双药或三药方案化疗后行肿瘤扩大切除,其中4例术后继续进行化疗;另2例患者术前未接受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卵黄囊瘤,并接受含铂方案化疗。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达到R0切除,1例为R1切除。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肺炎和1例肺不张)。3例术后1年内出现肺转移,4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较高,经合理诊治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马义祥刘敬伟齐康张继新林钢刘海波商学谦李简
关键词:化疗扩大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