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 作品数:17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颅脑手术合并心脏支架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功能1例报告
- 2017年
-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进展极快,后期并发症多,治疗颇为复杂,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合并冠心病支架术后长期服用双抗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密切监测血小板聚集试验以平衡预防出血与心脏事件之间的矛盾极为关键。现报告动态监测血小板功能应用于急诊颅脑手术合并心脏支架术后患者1例。
- 蒲佐魏俊吉刘小海吴昊马百涛王任直刘大为柴文昭刘震宇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试验
- 多中心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 调查多中心神经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12个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14 d的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416例.采集患者的年龄、诊断、既往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入院24h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颅内感染,卒中,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心、脑、肺复苏后,休克,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17个与溃疡出血可能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416例患者中,182例发生SU出血,发生率为12.9% (95%CI:11.2-14.7),其中10例为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出血,发生率为0.7% (95% CI:0.3-1.3).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机械通气〉48 h(RR=0.526,95% CI:0.381-0.726,P〈0.0001)、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RR=0.458,95% CI:0.327 -0.643,P〈0.0001)是影响SU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RR=0.082,95% CI:0.016 -0.411,P=0.0023)的患者出血风险较高.结论 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SU出血并不少见,应当重视预防,尤其要重视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
- 魏俊吉常健博江荣才康德智李立宏游潮张建民赵刚高亮黄齐兵罗端午张宏义吴昊王硕王任直
- 关键词:重症监护神经外科手术应激性溃疡
- 隐球菌脑膜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0
- 2019年
- 隐球菌脑膜炎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问题。颅内压增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作为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监测、治疗此类疾病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由于隐球菌脑膜炎病理生理机制的特点,药物等内科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通常需要有创操作的干预。本文总结了隐球菌脑膜炎并发颅内压增高的相关诊治进展。
- 常健博吴昊魏俊吉
- 关键词:隐球菌脑膜炎颅内压增高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外引流
- 生物标志物在制备甲状腺癌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的产品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生物标志物在制备甲状腺癌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的产品中的应用,具体的,所述的生物标志物包括BST2、SERPINC1、RNH1、或DEFA1。该生物标志物对甲状腺癌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能够用于实现甲状腺癌的早期鉴...
- 刘子文曹桢吴建强吴昊
- 神经急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疗效
- 2016年
- 目的 分析神经急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11例神经急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均在术前接受输注血小板治疗.通过观察术后6个月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中6例微创手术术前血小板计数纠正至80×10^9/L,5例开颅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血小板计数纠正至100×10^9/L并在术中输注血小板,根据术后血小板计数,8例术后输注血小板,11例均围手术期顺利.术后2例院内死亡,1例出院后死亡,其他8例术后6个月GOS评分平均4.5(4~5)分.结论 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神经急重症患者,可在相关科室的协作下,很好的完成神经外科手术,改善预后.
- 吴昊魏俊吉马百涛柴文昭马文斌李永宁刘小海韩冰朱华栋甘佳刘婧婧王任直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输注颅内压增高
- 成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成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病例,汇总行VPS干预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随访的一般情况、脑积水评分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共入组33例患者,同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脑积水评分显著改善(3.0±1.0比6.0±2.5,P〈0.01);术后6、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临床症状脑积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影像学资料显示Evans指数、三脑室宽度均有明显减小。1例患者发生硬膜下血肿,未发生感染及堵管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VPS是治疗成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多学科协作综合评估是诊断此病的关键和基础。
- 马百涛魏俊吉高晶吴昊张笑常健博陈亦豪刘彩燕崔丽英王任直
- 关键词: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痴呆
- 皮瓣重建修复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外露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皮瓣重建技术修复因重症下肢缺血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外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192例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其中5例(2.6%)在前次术后6~13d发生人工血管外露,包括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2—81岁,中位年龄68岁。外科处理主要包括局部清创及保留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转移修复术,3例应用“Z”形任意皮瓣改形修复,2例采用腹直肌或股直肌皮瓣转移修复。结果4例成功保留了人工血管,切口一期愈合;随访5—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问38个月,均未再出现人工血管外露及感染症状,旁路血管通畅;1例术后2周人工血管破裂出血,切除人工血管后因患肢缺血严重行膝上截肢术。结论人工血管外露后果严重,保留血管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修复术是有效的外科处理手段。
- 吴巍巍吴昊曾昂白明曾嵘陈宇刘昌伟
- 关键词:闭塞性人工血管清创术外科皮瓣
- 血脑屏障损伤诱发神经病变的评估方法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血脑屏障(BBB)是人体的生理屏障结构,发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颅内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均可以引起血脑屏障的损害。此外,血脑屏障损伤可以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目前,缺乏简明精确的血脑屏障评估手段成为中枢神经病变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因此,血脑屏障评估技术及其完整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意义十分重要。
- 陈亦豪吴昊魏俊吉
- 关键词: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进展迅速的无功能垂体腺癌一例
- 2015年
- 患者女,50岁,2013年4月因左眼胀痛1个月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视力、视野未见异常,头颅MRI示鞍区23mm×22mm×17mm不规则稍长T1/T2信号结节灶,压迫视交叉,均匀强化,考虑垂体腺瘤,图1。血人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催乳激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在正常范同。
- 吴昊肖建齐姚勇邓侃冯铭冯逢钟定荣马文斌王任直
- 关键词:垂体腺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头颅MRI人生长激素T2信号
- 肢体人工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7例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及保留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转移覆盖术。结果 17例患者均行保留移植血管的(肌)皮瓣转移覆盖术,术后14例成功保全了人工血管,切口Ⅰ期愈合,动脉搏动良好,成功率82.4%;3例术后未顺利愈合,最终切除血管移植物。结论保留血管移植物的(肌)皮瓣转移覆盖术是肢体人工血管移植物外露的有效外科处理手段。
- 吴昊吴巍巍白明曾嵘宋小军陈宇刘昌伟
- 关键词:人工血管移植术任意皮瓣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