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长生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教师
  • 3篇教学
  • 2篇道德
  • 2篇师专
  • 2篇中小学教师
  • 2篇小学教师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课例
  • 2篇课例研究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教学
  • 2篇教师实践
  • 2篇教师专业
  • 1篇道德规范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序列化
  • 1篇学徒
  • 1篇学徒制

机构

  • 1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作者

  • 17篇吕长生
  • 4篇刘登珲
  • 1篇徐晓琴

传媒

  • 3篇现代基础教育...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辽宁教育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天津市教科院...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教育科学论坛
  • 1篇上海教育科研
  • 1篇基础教育
  • 1篇教书育人(教...
  • 1篇基础教育课程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杜威经验观的教育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经验"作为杜威教育思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概念,是在对原有经验的批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体现了新的内涵,即经验概念在内容来源和性质上的统一性。以此为基础,杜威分析了经验有教育意义的标准以及经验的改造的层次性。从杜威对经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重视教师在儿童获取经验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吕长生
关键词:教育意义
香港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与启示——以小学四年级常识科“电”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围绕"变易学习理论"的基本架构,香港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体现为互动协调的六个步骤:研究小组的成立及培训、选取课题拟定学习内容、确定关键特征、开展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评估。以变易学习理论为理论内核,以学习内容为研究起点,以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发展为目标是其主要特征。对内地而言,借鉴香港课例研究实践模式关键要注重课例研究活动的连续性、构建多重资源支持系统、深入课例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刘登珲吕长生
关键词:课例研究
近年来有效教师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
2012年
近年来,作为从有效教学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畴的有效教师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从有效教师的内涵、特征、研究视角等角度对不同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吕长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师
大规模学业测评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
2012年
大规模学业测评是衡量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活动具有重大影响。论坛嘉宾围绕如何构建科学的测评理论和使用适切的测评技术,相互交流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促进教学的大规模学业测评体系就大规模学业测评如何促进教学的问题,论坛上交流了4C评价体系、绿色指标评价体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系统和SBAC评价体系的研究与进展。
吕长生
关键词:学业质量测评理论测评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教学活动
我国教师实践能力研究:进展与反思被引量:2
2015年
教师实践能力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梳理教师实践能力现有研究,其发展脉络和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教师实践能力的定义研究、结构研究、形成过程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和提升策略研究。已有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教师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在该领域研究中需以“知识授受——儿童发展——教师专业化”作为指导思想,树立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前沿意识,促使研究主体进行相互结合。
吕长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现实的缺失和理论的必要被引量:3
2012年
教师实践能力是教师在一定教育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问题的能力,是标示教师完成特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当今的课堂教学现实来看,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从理论的视角出发,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必要。
吕长生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
波斯纳基于预期学习结果的课程结构思想被引量:3
2017年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波斯纳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对学科结构理论存在的不足、已有课程结构相关研究以及课程定义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基于预期学习结果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课程结构的广度体现的是课程要素结构化的公有性和时间性;课程结构的深度主要解决的是课程结构的序列化原则问题。深入分析波斯纳基于预期学习结果的课程结构思想,对当前我国课程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吕长生
关键词:课程结构序列化
教师批判性提问的现实境遇与专业发展诉求
2017年
教师批判性提问是教师保持专业判断力和专业信念的重要机制。教师对新知识欠缺论证、追求"结论只有一个"的思维以及"识记知识—传授知识"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批判性提问陷入现实困境。教师需要在达成与知识的互动、培养质疑的意识和批判性地评估自身观点等三个方面获得突破,以便实现教师批判性提问在专业理论、专业角色和专业研究上的专业发展诉求。
吕长生徐晓琴
关键词:知识互动
教书育人中教师应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被引量:3
2012年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中的“教书育人”条目中提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在师德规范中强调这三点既体现了它们是中国教书育人内涵的优良传统,又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书育人所要遵循的三个具体原则。说它是优良传统,因为这三点都可以追溯到孔孟,在孑L孟的教育思想中找到源头,是孔孟对其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内涵又在后人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融合进了后人对教书育人的思考;说它是具体原则,因为这三个原则是对教书育人规律最基本的反映,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实践性,是人们把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主观化的结果,是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的具体行动要求,是规范教学过程应该怎么做的行动指南。因此,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教师应用“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三个基本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吕长生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教书育人因材施教主观能动性师德规范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研究
通过对当今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考察以及从课堂教学变革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出发,从现实层面和理论层面提出了研究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背景。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逻辑起点定在了能力上,并从“属”和“种差”的角度重新...
吕长生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能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