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
-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癌基因c-erbB-2及其蛋白产物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癌基因c-erbB-2及其蛋白产物(P185)的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c-erbB-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不同分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无转移组及乳腺良性病变组.应用免疫组化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所有患者癌基因c-erbB-2及癌胚抗原(CEA)进行检测.比较三组患者P185、CEA指标的差异以及c-erbB-2表达和CEA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分析c-erbB-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和乳腺癌无转移组患者P185和CEA指标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t=7.093、6.443、9.232、8.508,均P<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P185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2.281,P<0.05),而两组间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6,P>0.05).癌基因c-erbB-2表达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与CEA相当(x2=0.632,P>0.05),但特异度明显高于CEA检测(x2 =11.900,P<0.01).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癌基因c-erbB-2表达阳性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患者(x2=5.141,P<0.05).结论 癌基因c-erbB-2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与乳腺癌术后复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叶红
- 关键词:癌基因C-ERBB-2癌胚抗原乳腺肿瘤淋巴结转移
- 基层医院病理科的现状与对策被引量:5
- 2003年
-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医院病理科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一些基层医院病理科的现状令人担忧.
- 邓云特叶红
- 关键词:病理科
- 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结直肠溃疡病因的诊断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结直肠溃疡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结直肠溃疡患者采用结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以明确其病因。结果20例患者中,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48例、肠结核12例、克罗恩病16例、恶性淋巴瘤8例、大肠癌23例、阿米巴感染3例、慢性细菌性痢疾10例。在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阿米巴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等诊断中,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结肠镜检查、单纯病理检查(χ2=12.37、13.58、15.02、17.77、18.39,均P〈0.05);在恶性淋巴瘤、大肠癌等诊断中,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结肠镜检查(χ2=10.95、11.40,均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溃疡的病因诊断,结肠镜结病理学检查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手段。
- 叶红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溃疡
- 县级市三级医院病理科管理现状及对策
- 叶红
- 乳腺颗粒细胞瘤病理误诊2例分析
- 2011年
- 目的总结乳腺颗粒细胞瘤临床误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术前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例乳腺颗粒细胞瘤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特殊性,镜下结构,细胞形态特殊,生长方式呈浸润性,免疫组化检查显示S-100、NSE(+),CEA(-)。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较少见,临床、细胞学及冰冻、微波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术前病理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扩大手术。
- 叶红
- 关键词:误诊
- 化生性胸腺瘤三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化生f生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化生性胸腺瘤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45、52、40岁。所有肿瘤显示双相分化特点,上皮细胞区域与梭形细胞区域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呈相互吻合的束状、岛状及宽大的梁状排列,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偶见核分裂象;梭形细胞呈短束状或席纹状排列,细胞温和,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上皮细胞区域AE1/AE3呈强阳性表达,梭形细胞区域表达Vimentin,两种区域中Ki-67指数均〈5%。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属低度恶性肿瘤,偶尔有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和复发,完整切除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 陈勇叶红
- 关键词:化生胸腺瘤免疫组织化学
- tM2-PK在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M2-PK)在结直肠癌患者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49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tM2-PK表达情况,并研究癌组织tM2-PK与患者血清tM2-PK水平相关性,分析tM2-PK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49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tM2-PK阳性率分别为81.6%、42.9%,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最大Φ≥5cm结直肠癌tM2-PK阳性率高于最大Φ<5cm结直肠癌,在TNM分期中Ⅲ+Ⅳ期tM2-PK阳性率高于Ⅰ+Ⅱ期,不同Duck分期上C+D期tM2-PK阳性率高于A+B期;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不同分化程度上tM2-PK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tM2-PK阳性患者,平均评分7.53±1.94,其tM2-PK血清浓度26.59±10.24,两者呈正相关,r=0.876,P=0.001 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2-PK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上有广阔前景。
- 叶红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微小癌的53例病理新鲜检品,进行冷冻和石蜡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病检结果显示40例为经典的乳头状癌;13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结论手术中的取材得到的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结果可靠,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概率。
- 叶红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病理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浮舰蛋白-1(Flotillin-1)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4 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lotillin-1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lotil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6.0%(54/15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8.0%(1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lotil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期、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lotil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Ⅱ~Ⅲ期、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Ⅱ~Ⅲ期、浸润深度﹥1/2以及Flotillin-1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短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Ⅰ期、浸润深度≤1/2及Flotillin-1阳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Ⅱ~Ⅲ期、浸润深度﹥1/2以及Flotillin-1阴性表达均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Flotillin-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华顺叶红吴华李荣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子宫内膜癌合并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双基因突变Lynch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患者女,58岁.2003年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瘤,就诊于镇卫生院行全子宫切除,送本院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外院行2个疗程化疗后,个人原因放弃继续治疗.2009年因“大便异常,带血2个月,腹痛,肛门停止排气1”入院,病灶位于直肠,最大径10cm,呈半环状肠腔内生长,侵犯肠壁全层,与后腹膜广泛致密黏连浸润,侵犯腹主动脉,盆腔内子宫缺失.
- 王林叶红朱晓辉李威威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LYNCH综合征基因突变阴道不规则出血胃癌全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