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洁秋
- 作品数:47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36例临床分析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害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本文分析了16岁以下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间住院的36例儿童SLE患者的临...
- 刘冼宜王振宇初洁秋韩莉
- 文献传递
- 脉炎消注射液的免疫学实验研究
- 1997年
- 脉炎消注射液可在体外抑制PHA诱导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直接的毒性杀伤作用,其中受作用的细胞主要为CD19+B细胞和CD4+T细胞;脉炎消注射液还可抑制sRBC免疫小鼠IgM型抗体生成细胞的产生及降低sRBC免疫小鼠的脾脏重量。
- 初洁秋韩莉何维胡愉
- 关键词:脉炎消注射液中药品免疫学
- 大动脉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7年
-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巨细胞斑片状炎性浸润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全层动脉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引起内膜增厚、纤维化和狭窄以及有或无血栓形成。最后导致组织器官局部缺血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在亚洲和南美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种族。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感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制、性激素等。本文就近几年T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刘洗宜初洁秋王新婷
- 关键词:发病机制大动脉炎病因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炎性浸润冠状动脉
- 多发性大动脉炎与白塞病重叠一例报告
- 1989年
- 患者,女,24岁,1988年4月28日入院。病史:反复出现口腔、阴部粘膜痛性溃疡,双眼结膜炎5年,伴四肢大关节痛,头昏头痛,四肢无力,双上肢无脉。于10年前患淋巴腺结核,有昏厥及高血压病史。曾诊断完全型白塞病。查体:体温37.2℃,双眼结膜充血。
- 初洁秋赵育松赵晓刚
- 关键词:大动脉炎白塞病
- 彩色二维超声对中药脉炎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观察(摘要)
- 目的用彩色二维超声观测主动脉及颈部大血管内径、管壁厚度以判定中药脉炎消的疗效。方法检测30 例99段血管治疗前后的管径及管壁厚度变化,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后动脉内径均较疗前有增宽;管壁厚度也均较疗前变薄,PAK...
- 田家玮苏雁欣王素梅初洁秋韩莉
- 文献传递
- 环磷酰胺治疗大动脉炎活动期12例报告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期病人 ,经常规治疗活动期病情难以控制者 ,在原有治疗基础上 ,给予环磷酰胺 (CTX)治疗 ,连用 3~ 4次评定疗效。结果 活动期症状消失 (发热、关节肌肉疼痛、患肢血管疼痛 ) ,实验室检查血沉恢复正常 (P <0 .0 0 1 )。结论 CTX对大动脉炎活动期有较好控制作用 。
- 刘冼宜初洁秋韩莉
- 关键词:大动脉炎环磷酰胺血沉药物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膜后纤维化一例
- 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腹膜后广泛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造成腹膜后空腔器官受压而发生梗阻。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药物治疗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我科采用...
- 刘冼宜初洁秋
- 文献传递
- 脉炎消注射液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 1998年
- 脉炎消注射液对急慢性毒性试验,过敏试验,血管刺激试验的结果表明:脉炎消注射液是一种安全的复方中药静脉注射剂。
- 初洁秋韩莉孙平曲福君徐凯健李士勋王玲
- 关键词:脉炎消安全性注射液中药
- 我国北方林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患病情况报告被引量:2
- 1992年
- 1988年11月~1989年6月我们在大兴安岭塔河县盘古镇进行了风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的2311名成人中发现多发性大动脉炎3例,患病率为O.13%。我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7条依据供参考。
- 任潞雪张凤山杨远航初洁秋
- 关键词:多发性动脉炎发病率
- 活血解毒、益气养阴法治疗狼疮性血管炎临床及免疫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益气养阴法对狼疮性血管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其中活动期伴血管炎40例,非活动期20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并将40例活动期伴血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狼疮饮+常规西药)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6个月sTM、VEGF、ANCA水平和阳性率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sTM、VEGF、ANCA水平和阳性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狼疮性血管炎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
- 刘冼宜王新婷初洁秋孙平闻颖
- 关键词:血管炎活血解毒法益气养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