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莉

作品数:29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委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血
  • 6篇神经元
  • 6篇脑缺血
  • 5篇再灌流
  • 5篇鼠脑
  • 5篇大鼠脑
  • 5篇大鼠脑缺血
  • 4篇凋亡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神经传导
  • 4篇缺血再灌流
  • 4篇综合征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3篇兴奋性
  • 3篇神经根
  • 3篇神经根病
  • 3篇神经元凋亡
  • 3篇周围神经病

机构

  • 21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大港油田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9篇严莉
  • 13篇汪仁斌
  • 12篇焦劲松
  • 11篇孙少杰
  • 9篇王国相
  • 8篇毛坤
  • 7篇刘尊敬
  • 7篇崔丽英
  • 5篇段晓慧
  • 5篇董明睿
  • 5篇丰宏林
  • 3篇孙青
  • 2篇王丽
  • 2篇薛爽
  • 2篇郝莹
  • 2篇张伟赫
  • 2篇汪伟
  • 2篇张永庆
  • 2篇彭丹涛
  • 2篇管欣琴

传媒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4例急性脑卒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血糖代谢异常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40例行给予胰岛素联合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综合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空腹血糖变化。结果:两组间治疗前相比,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5.76±1.09)低于对照组(9.36±1.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8.2%,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为39.4±2.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2±1.6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为5.4±1.2均高于对照组(27.7±1.4、6.4±1.2、3.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诺和灵、血栓通、奥扎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合并血糖代谢异常,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变化和脑部功能。
吴艳巧严莉刘尊敬任丽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血糖代谢异常
半胱氨酸蛋白酶-3抑制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脑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z DEVD fmk对大脑皮层缺血再灌流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流大鼠模型,于再灌流前向治疗组缺血侧脑室注射z DEVD fmk(7μg/kg)。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AB法)等方法,检测各组颞顶叶皮层缺血再灌流区caspase3表达和活化、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和切割灭活及神经元凋亡。结果未治疗组(A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B组)、z DEVD fmk治疗组(C组),再灌流1h及24h缺血脑区的caspase3前体含量分别为16.7±3.0、11.5±3.0、47.5±3.5及76.1±3.5、71.3±6.4、88.2±5.5;12000caspase3切割片段含量分别为8.2±2.3、9.4±1.2、4.3±1.6及59.0±6.3、60.5±7.2、17.3±2.8;PARP含量分别为12.6±3.0、13.9±2.0、53.7±4.1及67.5±8.6、61.1±6.6、93.6±4.1;24000PARP切割片段含量分别为6.0±0.7、6.6±1.2、3.6±1.1及27.4±2.6、25.8±3.2、12.1±2.8(相对灰度值);凋亡神经元密度分别为83.3±7.5、84.3±5.7、45.7±4.0及197.4±11.8、185.2±11.2、99.1±5.8(个/0.1mm2,x±s)。3组各自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缺血脑区以上5种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C组再灌流各时间点缺血脑区以上5种指标与A组及B组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但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灌流不同时间点这5种指标的变化彼此间均呈正相关(r=0.630~0.942,P<0.01)。各组缺血再灌流脑区表达PARP的细胞主要是神经元,但3组间比较其密度差别不大。结论再灌流激发的caspase3表达和活化异常增加使PARP过度切割灭活,是再灌流导致缺血脑区受损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z DEVD fmk可通过抑制caspase3活性和自活化,减少PARP切割灭活,阻止受损神经元凋亡。
于士柱严莉王虔安同岭管欣琴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脱噬作用
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严莉张永庆焦劲松王国相
关键词: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氧化代谢三羧酸循环脂肪酸代谢转运蛋白
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早期运动皮质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05年
背景:目前认为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局部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及神经组织损伤后再塑形等均有调节作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损伤同侧和对侧的皮质功能重建有关,经颅重频磁刺激能否对脑缺血后皮质功能有影响,起到保护缺血神经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目的:观察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运动皮质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电生理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北京协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健康雄性成年W istar大鼠22只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只。方法:造模前测定W istar大鼠正常情况下右后肢运动阈值(平均运动阈值为最大输出的22%),测定后两组动物均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h再灌注72h 模型,对照组不干预,实验组在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2,36,60h 分别给予经颅重频磁刺激(20H z,40%最大输出,每序列5s,序列间隔2m in,共10个序列),末次刺激4h 后再次测定两组大鼠的运动阈值。于再灌注24和72h 时,以姿势反射实验(0分为无明显肢体瘫痪,5分为昏迷,1~3分纳入实验)和前肢放置实验(0:肢体动作迅速完全;1∶肢体动作缓慢,不完全,>2s;2:无肢体动作)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72h 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计算脑梗死体积。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动物损伤前后的运动阈值。②再灌注24,72h 时的神经功能评分。③再灌注72h 时脑梗死体积。结果:1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阈值:损伤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损伤后对照组为实验组的1.49倍,但无统计学差异犤(41.62±24.73)%,(28.00±9.35)%,t=-1.17,P=0.27犦。②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损伤24h 时无差异(P=0.46);损伤72h 时,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0±1.52,7.75±3.62,t=-3.57,P=0.004)。③脑梗死体积:损伤72h 时,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62.
严莉丰宏林崔丽英
关键词:磁疗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的患者55例(84侧)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50侧)。采用蚓状肌-骨间肌法测定蚓状肌(2L)和骨间肌(I)潜伏期(DML)及其差值(2LIDML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此外常规记录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和CTS组2LIDMLD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0.13±0.07ms、1.07±0.55ms,CT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蚓状肌-骨间肌法和常规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CTS,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63.09%。结论:2LIDMLD是诊断CTS的敏感的的电生理指标,蚓状肌-骨间肌法为一种快捷方便、诊断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
孙少杰汪仁斌严莉毛坤焦劲松王国相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
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神经功能及MAP-2和ATP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经颅重频磁刺激(rTM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运动皮层兴奋性、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了解rTMS是否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治...
丰宏林严莉崔丽英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运动诱发电位
文献传递
大鼠缺血再灌流脑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流脑区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变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后再灌流1、6、12、24 h时,颞顶叶皮层缺血脑区caspase-3表达和活化、多(ADP-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和切割灭活及神经元凋亡程度的变化.结果再灌流1、6、12及24 h组,缺血脑区的caspase-3前体及其12 000切割片段含量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6.72±2.96、28.36±3.51、51.15±3.10、76.14±3.45及8.17±2.31、15.36±1.39、31.23±5.43、58.95±6.28;PARP及其24 000切割片段含量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63±3.02、22.65±4.38、30.81±3.16、67.49±8.59及6.02±0.73、12.86±2.30、20.76±3.16、27.36±2.63;PARP阳性神经元及凋亡神经元的密度(细胞数/0.1 mm2)分别为68.00±6.67、91.40±9.56、112.20±11.78、127.00±11.51及83.31±7.53、100.70±6.16、121.53±7.21、197.36±11.78.以上6种指标的变化彼此间均呈正相关(r= 0.805~0.942, P<0.01);除6 h与12 h组间PARP含量的差异及6 h与12 h组间和12 h与24 h组间PARP阳性神经元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上述6种指标的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再灌流可迅速增加缺血脑区caspase-3表达和活化,后者通过切割灭活PARP启动受损神经元凋亡;再灌流早期PARP表达适量增加可部分抵消上述过程,保护受损神经元;PARP过度表达和蓄积可能会通过干扰能量代谢和启动其他凋亡途径加速受损神经元死亡.
严莉于士柱安同岭张丽侠管欣琴杨露春
关键词:PARP神经元凋亡脑区缺血再灌流流脑半胱氨酸蛋白酶-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特点。方法对60例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神经系统查体,常规测定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用计算机辅助对冲方法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范围,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照。结果正中神经最慢速度(CV10%)为(46.7±5.7)m/s、中等速度(CV50%)为(50.6±5.2)m/s、最快速度(CV90%)为(53.4±5.0)m/s;尺神经CV10%为(47.4±5.6)m/s、CV50%为(51.6±5.3)m/s、CV90%为(55.0±5.4)m/s;腓总神经CV10%为(34.9±5.4)m/s、CV50%为(39.2±4.6)m/s、CV90%为(42.7±4.7)m/s。除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CV10%及所有检测神经的CV50%外,60例患者与健康人的结果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神经速度分布峰值左移,各级速度纤维传导均减慢。各级纤维非均匀损害,快传导速度纤维优先受累最常见。运动神经速度分布检测比常规运动传导测定更敏感、稳定,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和发现亚临床病变。
栾松崔丽英汤晓芙姜楠管宇宙王含严莉翦凡李本红杜华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神经元神经传导
经颅重频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早期运动皮层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经颅重频磁刺激(rTM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早期运动皮层兴奋性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Wistar大鼠右后肢运动阈值(MT),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流模型,给予rTMS(1次/d),再灌流72 h处死取脑。比较大鼠MCAO再灌流损伤不同时间MT、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及rTMS的影响。结果MCAO再灌流损伤使大鼠出现局灶性梗死灶,MT升高;神经功能障碍且其程度随损伤时间延长而愈加明显,表现为功能评分升高;rTMS可改善大鼠MCAO再灌流损伤72 h的MT和功能障碍程度,减小梗死体积。尤其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rTMS可能对早期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进一步研究、应用前景。
严莉丰宏林崔丽英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神经功能评分
腰骶神经根病的神经传导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神经传导检测各项指标对腰骶神经根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的神经传导检测资料,包括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及相应的异常率。共有102条胫后神经和102条腓神经纳入统计。结果:所检胫后神经中,52%的患者出现H反射异常,表现为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或H反射缺失。8%的患者有F波异常,均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在所检腓神经中,4%的患者有轻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所有胫神经和腓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正常。在H反射异常的病例中,波幅减低者(49%)显著多于潜伏期延长者(26%,P<0.01)。结论:腰骶神经根病可表现为各种神经传导检测异常,但H反射的检测更易于早期发现神经根损伤,尤其H反射波幅减低是敏感指标,而F波和神经传导速度对于反映近端神经根病变敏感性有限。
焦劲松严莉汪仁斌孙少杰毛坤薛爽王国相
关键词:H反射F波腰骶神经根病神经传导速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