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俊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特性被引量:2
- 2011年
- 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具有部分胚胎干细胞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肝细胞。本研究鉴定了hAECs的肝细胞特异性功能基因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并检测了其表面特异性标记,旨在进一步分析hAECs的生物学特性。
- 罗宏武黄湘俊黄飞舟刘浔阳
- 关键词:上皮细胞羊膜细胞分化细胞
- 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急性肝损伤小鼠的定量效果分析
- 2013年
-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关于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动物体内的存活、迁徙及相关特性的初步研究,但其对移植效果的定量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对脾内移植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小鼠血清肝生化功能及人血白蛋白的定量分析。方法:4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肝叶切除+细胞移植2周组、肝叶切除+细胞移植4周组、肝叶切除+盐水组,行半肝叶切除,肝叶切除+细胞移植组自脾下极移植密度为5×106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约0.2mL,分别于移植后2周和4周采血;肝叶切除+盐水组自脾下极注射生理盐水0.2mL;单纯细胞移植组:不行肝叶切除,自脾下极移植密度为5×106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约0.2mL。检测其各组肝脾组织学、形态学的改变及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人血白蛋白的变化和人血白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急性肝损伤小鼠4周后肝脾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组织学可检测到特异性细胞,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人血白蛋白有明显改善,血清中能检测到人血白蛋白且移植后4周较移植后2周有明显升高。因此,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肝受损小鼠体内能存活超过4周且仍表达肝细胞样细胞的部分特性及功能,改善小鼠的肝功能,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
- 罗宏武寻权黄湘俊黄飞舟
- 关键词:干细胞人羊膜上皮细胞脾内移植
- 腺相关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体外转染人羊膜上皮细胞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人羊膜上皮细胞易于获得,采集简单,是细胞移植和组织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标记、示踪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报道。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转染效果。方法:取人羊膜标本,以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采用含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进行转染,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与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成功地在体外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经含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颗粒转染后,可稳定高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效率达58%。
- 罗宏武黄湘俊刘浔阳黄飞舟
- 关键词:腺相关病毒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人羊膜上皮细胞
- 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横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英文)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评价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地塞米松(Dex),HGF,IGF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hAE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诱导周期为2周,诱导过程中采用RT-PCR鉴定albumin(ALB),CYP1A1,CYP1A2,IGFR,c-met等肝细胞相关关键功能基因及HNF3,HNF4和C/EBPa 3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集落细胞表面标记ALB,AFP和CK18的时程变化。结果:诱导2周后hAECs表达ALB,CYP1A1,CYP1A2,c-met等肝细胞功能基因及HNF3,HNF4,C/EBPa,HNF1等转录因子,且功能基因随诱导天数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强;细胞表面标记检测发现:诱导第6天时,hAECs主要表达AFP+,为(15.1±2.1)%;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第10天时hAECs表达AFP+/ALB+,为(6.5±1.4)%;而诱导第14天时,hAECs基本上只表达ALB+,为(13.9±2.3)%。诱导第10天时的hAECs开始表达ALB+/CK18+;为(2.5±1.4)%;诱导第14天时,细胞依然表达ALB+/CK18+,且这种双阳性的细胞量有明显增加,为(18.9±3.1)%;同时CK18+细胞数并没有明显减少,诱导第10天时,CK18+细胞数为(16.1±1.2)%;诱导第14天时,CK18+细胞数为(21.3±4.6)%。提示诱导过程中的hAECs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结论:体外诱导的hAECs具有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特性。
- 罗宏武黄湘俊黄飞舟刘浔阳
-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0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3组,40例行内镜套扎术(套扎组),35例行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组),分析3组术前1d及术后1,3,7d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比较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奇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再出血率等相关资料。结果:联合组与开腹组术后第1天TBIL,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开腹组及套扎组在治疗前后奇静脉血流量及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再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断流联合食管静脉套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能减少奇静脉血流量等优点,疗效确切。
- 罗宏武黄湘俊黄飞舟刘浔阳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腹腔镜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 人羊膜上皮细胞横向分化及脾内移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具有干细胞特性及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潜能,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理想的种子细胞。研究hAECs移植入肝受损裸小鼠脾脏后的存活、迁移情况,探讨其肝细胞特性的表达。方法取顺产产妇自愿捐赠胎盘分离培养hAECs。30只6~8周龄裸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2 g。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A、C组制备肝切除(常规切除2/3肝)模型,B组仅开腹但未行肝叶切除;术后A、B组分别自脾下极移植细胞密度为5×106个/mL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reen?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标记的第3代hAECs 0.2 mL,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脾、心、肺、脑、肾行大体观察,冰冻切片行组织学及免疫荧光检测,追踪hAECs存活、迁移及肝细胞特性表达。结果 3组裸小鼠肝及脾组织未见异常癌性结节及肿块,HE染色未见肿瘤细胞。A组肝及脾组织HE染色可见大量类圆形、胞质少、核大而深染的细胞;B、C组肝、脾组织及3组肾、心、肺、脑组织均未见异常细胞。荧光显微镜下A组肝、脾组织中均发现绿色荧光信号的hAECs,且大部分表达白蛋白;B、C组肝、脾组织及3组肾、心、肺、脑组织未见绿色荧光细胞。结论 AAV-GFP转染后的hAECs移植入肝受损裸小鼠体内可存活并保持部分肝细胞特性。
- 罗宏武黄湘俊黄飞舟刘浔阳
-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腺相关病毒绿色荧光蛋白裸小鼠
- 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免疫大鼠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在正常免疫大鼠体内存活、迁徙及对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为 hAECs 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0 周龄雄性 SD 大鼠 64 只,体重 220 ~ 280 g,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6 只。A 组为肝纤维化 + 细胞移植(移植细胞量 4×10^6个)组,B 组为肝纤维化 + 生理盐水组,C 组为肝纤维化组,D 组为空白对照组。移植后 2 周,取 A 组大鼠心、肝、脾、肾、肺、脑组织采用 DNA-PCR 法检测人 Alu 基因重复序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白细胞抗原 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表达,并比较各脏器阳性表达百分比(脾脏为细胞注入器官不纳入统计);取各组肝组织,行 HE 染色观察并采用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行肝纤维化半定量分析,行 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mmunohistochemical score,ISH);取各组血清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浓度检测,定量分析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结果 A 组各脏器中人 Alu 基因重复序列及 HLA-G 均表达阳性,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余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分别为(10.47±3.20)(、13.84±3.46)(、13.85±3.16)分,A 组显著低于 B、C 组(P〈0.05);B、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 组 TGF-β1的 ISH 评分分别为(3.60±1.50)、(5.38±2.60)、(5.50±2.40)、(1.87±1.36)分,A、B、C 组显著高于 D 组,A 组显著低于 B、C 组(P〈0.05);B、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组血清 AST、ALT 浓度显著高于 D 组,A 组显著低于 B、C 组(P〈0.05),B、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寻权罗宏武黄湘俊黄飞舟
-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细胞移植肝纤维化
-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前行超声、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肝脏萎缩及肝硬化情况,在腹腔镜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3-6个月,超声检查了解结石复发或残余情况。对该手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行单纯病肝切除9例,左半肝切除、胆总管取石引流、胆囊切除23例,左半肝加部分V段切除、胆总管取石引流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4min,平均出血量34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4d。术后发生胆漏5例,肝断面脓肿1例,均经引流治愈。无发生出血及膈下脓肿等近、远期并发症。患者均接受术后超声检查随访3-6个月,无肝内结石复发或残余。结论腹腔镜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罗宏武黄湘俊黄飞舟刘浔阳
- 关键词: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