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丽健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超声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刺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 1篇血压
  • 1篇尿道
  • 1篇尿道结石
  • 1篇桡动脉
  • 1篇桡动脉穿刺
  • 1篇桡动脉穿刺术
  • 1篇内皮
  • 1篇内皮功能
  • 1篇结石
  • 1篇后尿道
  • 1篇后尿道结石
  • 1篇会阴
  • 1篇会阴部
  • 1篇高血压

机构

  • 3篇厦门市第二医...

作者

  • 3篇黄丽健
  • 1篇单立刚
  • 1篇马多
  • 1篇陈祖平
  • 1篇王亚兰
  • 1篇谢春眉

传媒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会阴部后尿道结石的超声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后尿道结石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方法对52例后尿道结石患者应用经会阴部超声检查,观察后尿道结石的形态、大小、回声、位置及结石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共有后尿道结石53处(尿道内口31处,前列腺部9处,膜部13处),其中1例尿道内口及膜部各见一处结石。结石的形状多呈米粒状、椭圆状及小长条状;结石较大的为1.7 cm×0.9 cm,较小的为0.6 cm×0.5 cm,常伴弱声影,与尿道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经腹部超声后尿道结石的检出率为79.24%,经会阴部超声后尿道结石的检出率为92.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部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及重复性好,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能做出准确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祖平谢春眉黄丽健
关键词:后尿道结石超声诊断
超声对血管内皮功能评估价值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利用超声波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分析比较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探讨超声波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4-10月高血压患者48例,年龄18-60岁,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病史,未用药物治疗,而且超声波检查颈动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斑块而且颈动脉内膜厚度(IMT)〈1.0mm。对照组健康人群自愿组48例无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年龄18-60岁,对两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相应关系。结果健康人群组的FMD值比高血压组高(P〈0.05),高血压与FMD值有相关性。结论超声对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评定,能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对其临床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黄丽健
关键词:超声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厦门市第二医院集美总院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后持续监测动脉血压及多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患者61例,随机分为传统解剖定位即盲探法(盲探穿刺,BP)31例,超声引导(UG)桡动脉穿刺组30例,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并发症(出血、血肿、血管痉挛)发生率、总操作时间。结果UG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0%(24/30),与BP组51.6%(16/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组总成功率为93.4%(28/30),与BP组70.9%(2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组穿刺过程中发生血肿2例,桡动脉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BP组血肿3-例,出血1例,桡动脉痉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0.05)。UG组总操作时间(1.4±0.4)min与BP组(3.0±1.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法可以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减少出血、血肿、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总操作时间,临床效果优于盲探穿刺法。
马多黄丽健王亚兰单立刚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