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禄彪
- 作品数:43 被引量:19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病理学检查,同时所有患者检测HBVDNA、HBeAg及肝功能,比较患者的肝功能、HBeAg及HBV DNA水平在不同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的炎症分级患者中,ALT以C3组最高,G0-1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TBil以G4组最高,G0-1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BVDNA载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纤维化分期患者中,ALT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l以S4组最高,S2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HBVDNA载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分级为G3-4的患者比例在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分期S3-4的患者比例在HBeAg阳性组(38%)比HBeAg阴性组(53%)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能反映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高,TBil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有良好的相关性,ALT水平与炎症分级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与纤维化分期无关。
- 徐启桓舒欣陈禄彪黄海辉张卡李刚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肝功能
- OAS1基因SNP与慢性HBV感染E系统转换以及抗原表达的关系
- 研究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全球约有3.5亿HBV现症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和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3个期,即免疫耐受期、...
- 陈禄彪
- 关键词:肝炎病毒抗原表达干扰素血清转换
- 文献传递
- OAS-1基因SNP rs2660与慢性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位点rs26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收集126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组58例,HBeAb阳性组68例)和无HBV感染者(对照组72例)的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和扩增,再利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CD-PCR)进行扩增,并结合酶免疫法显色以检测该SNP的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比例或等位基因频率采用χ2检验和优势比(OR)计算。【结果】在HBeAg阳性组SNPrs2660基因型GG+GA比例为29.3%(17/58)、等位基因G频率为16.4%(19/116),而在HBeAb阳性组分别为47.1%(32/68)和28.7%(39/136),对照组分别为52.7%(38/72)和30.6%(44/144);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42和0.007;等位基因:P=0.021和0.008),而HBeAb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499;等位基因:P=0.731)。【结论】SNPrs2660等位基因G可能有助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其基因型检测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 陈禄彪揭育胜许镇徐启桓彭晓谋高志良
- 关键词:等位基因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了解HBV和HCV不同模式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HCV和HBV重叠感染患者186例.统计分析不同病毒学模式重叠感染患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表现,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等.结果 186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 DNA(-)/HCV RNA(-)组66例(35.5%),HBV DNA(+)/HCV RNA(+)组8例(4.3%),HBV DNA(+)/HCV RNA(-)组68例(36.6%),HBV DNA(-)/HCV RNA(+)组44例(23.7%).4组在性别构成、并发症发生率、吸毒传播途径、ALT、TBil、PTA及HBeAg阴转率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或x2值分别为11.578、8.451、11.738、2.669、5.102、4.254和18.413;均P〈0.05).HCV RNA(-)与HCV RNA (+)患者相比,吸毒感染分别为49.3%、23.1%(x2=9.987,P=0.002);输血感染分别为29.9%、46.2%(x2=4.412,P=0.036).HBVDNA(-)时,HCV RNA(-)和HCV RNA(+)患者的ALT中位数分别为177 U/L和62 U/L(t=2.200,P〈0.05),TBil中位数分别为133μmol/L和20/μmol/L(t=3.608,P〈0.05),PTA分别为70.6%±27.7%和83.3%±27.8%(t=-1.982,P〈0.05).HCV RNA水平不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t=0.707,P〉0.05).HBV DNA(-)患者HBeAg阴转率为85.5%,明显高于HBV DNA(+)患者的59.2%(x2=16.393,P〈0.05).结论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4种病毒学模式中,以HBV DNA(+/一)/HCV RNA(-)模式为主.HBV DNA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疾病进展和转归有关.HCV RNA水平越低,肝功能越差,病情越重.HBV DNA与HBeAg阴转相关,而HCV RNA与HBeAg血清学转换无关.
- 张卡曹红杨小安陈禄彪洪晓绿舒欣李刚徐启桓
- 关键词:肝硬化
- 珠三角地区慢性HBV感染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
- 2011年
- 目的对慢性HBV感染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方法对感染科门诊就医的慢性HBV感染者,自愿在门诊登记并长期随访,统计分析观察对象中未抗病毒治疗的主客观原因。结果 951例(男749例,女202例)患者中未行抗病毒治疗者共424例(男300例,女124例),其中未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319例(75.2%),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105例(24.8%),有指征而未抗病毒治疗的原因分别为:担心对生育影响49例(46.7%),经济困难31例(29.5%),顾虑不良反应或不确定疗程19例(18.1%),依从性差6例(5.7%);按性别比较,女性未抗病毒治疗的比例高于男性(61.4%vs 40.0%,P<0.001)。结论未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是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而符合治疗指征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生育困扰、经济困难、对安全性与疗效疗程不确定性的担忧、依从性差。干预策略:长期规范的随访和消除患者的疑虑是提高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的有效措施。
- 林国莉张秀娟吴元凯陈禄彪杨柳青卢翠蓉崇雨田高志良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访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eAg阴性252例,HBeAg阳性者100例,分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24周生存率。结果HBeAg阴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年龄、血清总胆红素高于HBeAg阳性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基线HBVDNA水平较低,并发肝性脑病及原发性腹膜炎的比例较高。观察24周,HBeAg阴性者与HBeAg阳性者的存活率无差异(P〉0.05)。HBeAg阴性者抗病毒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HBeAg阳性者不同,但短期生存率无差异。抗病毒治疗可提高HBeAg阴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 陈旎徐启桓舒欣曹红陈禄彪张卡李刚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E抗原肝功能衰竭抗病毒治疗
- 一种负压病房环境控制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病房环境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负压病房内用于采集病房内环境信息的采集机构、设置在负压病房外面墙壁上的控制箱以及设置在病房内的执行机构,控制箱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信息的控制按钮和用于显示病房内环境信息...
- 高志良林炳亮揭育胜李莉莉邓洪吴元凯王娟刘静陈禄彪赖菁赵绮毅
- HBeAg阴性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要点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111例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8例和对照组53例,抗病毒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除死亡8例外其余患者均完成96周治疗和随访,抗病毒组的ALT复常率和HBV DNA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抗病毒组及对照组的HBV DNA转阴率(〈500拷/m1)分别为88.7%及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27,P=0.001).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对HBeag阴性的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疾病及药物知识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时观察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黄丽芬陈禄彪张丽华
- 关键词:肝硬化核苷类护理
- 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并同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ALT、AST、PLT等指标,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计算出FIB-4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212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3例(1.4%),S1期49例(23.1%),S2期66例(31.1%),S3期50例(23.6%),S4期44例(20.8%),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160例(75.5%),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94例(44.3%),肝硬化者(S4期)44例(20.8%).FIB-4指数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733(95%(CI:0.660~0.806,P〈0.01)、0.746(95%CI:0.679~0.813,P〈0.01)、0.756(95%CI:0.687~0.825,P〈0.01).结论 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的、准确的、经济的非创性诊断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使多数患者避免肝穿刺活检.
- 张宇锋时红陈禄彪徐启桓
- 关键词:肝硬化
- 2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PHC诊断标准的265例患者的HBV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65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241例(90.9%),其中HBVDNA阳性201例(75.8%),抗-HBe阳性167例(63.0%),而在167例抗-HBe阳性者中HBVDNA阳性141例(84.4%)。结论:HBV感染是PHC发生的重要的始动因子,大部分PHC病人中存在HBVDNA活动性复制。
- 郭耿龙徐启桓陈禄彪张卡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