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茂林
- 作品数:99 被引量:4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凝视-面-臂-言语-时间评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评估简单、快速的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FAST)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5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静脉溶栓前完成头颅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病例12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评分≤ 2分者作为预后良好组(74例),mRS评分≥3分者作为预后不良组(5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FAST评分、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前循环大动脉闭塞(LAVO)等,据此结果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8.7%(74/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相比较年龄较低[分别为(61.72±11.98)、(69.53±11.58)岁,t=-3.317,P=0.001]、心房颤动病史比例较低[分别为18.9%(14/74)、36.5%(19/52),χ^2=4.905,P=0.027]、溶栓时间窗较短[分别为(145.19±43.44)、(164.26±40.07)min,t=-2.19,P=0.031]、基线NIHSS评分较低[分别为(9.65±5.33)、(12.83±6.25)分,t=-2.760,P=0.007]、溶栓前G-FAST评分较低[分别为(2.46±1.00)、(3.02±0.79)分,t=-3.068,P=0.003]、ASPECTS较高[分别为(8.06±1.29)、(6.89±1.91)分,t=3.613,P=0.000]、LAVO比例较低[分别为39.2%(29/74)、67.3%(35/52),χ^2=9.661,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G-FAST评分(OR=1.583,95%CI 1.432~1.855,P=0.000)及高龄(OR=1.609,95%CI 1.067~2.001,P=0.026)、心房颤动病史(OR=1.302,95%CI 1.157~1.658,P=0.002)、LAVO(OR=6.416,95%CI 3.302~12.84,P=0.000)、较长的溶栓时间窗(OR=6.756,95%CI 2.035~9.754,P=0.001)、较低的ASPECTS(OR=1.452,95%CI 1.035~2.279,P=0.002)、较高的基线NIHSS评分(OR=1.309,95%CI 1.083~1.542,P=
- 张运王莉莉唐涛贺茂林
-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动脉闭塞性疾病
- 急性脑梗死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溶栓治疗的价值
- 不同病情的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有所不同。在6856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连续病例观察研究中,约20%病例溶栓治疗在发病90分钟内,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后,溶栓获益最多的是轻中型卒中患者(NIHSS 7...
- 贺茂林
- APP(swe)转基因小鼠模型脑内GRK5表达改变对阿尔茨海默病样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 张运陈立云贺茂林
- 震颤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
- 2013年
- 诊治要点:·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在青年女性中多见,但在75岁以上老年人中未见报道。本例老年患者,以震颤、肌张力增高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表现,入院后检查发现血中抗核抗体强阳性;补体低,抗dsDNA阳性,抗Sm抗体阳性但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各项免疫指标异常,使用急速效果明显。·对于重症SLE患者的治疗主要分2阶段: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一单高度怀疑重症SLE应立即启动治疗。启示:·文献对老年人NP—SLE报道较少,应与老年人常见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相鉴别。·NP-SLE为SLE重症,一旦确诊,立即治疗,迅速控制病情,可以改善预后。
- 陈立云张国平贺茂林
- 关键词:红斑狼疮神经病学表现
-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通过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研究中药制剂通心络对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4 h对照组、24 h通心络组、5 d对照组、5 d通心络组以及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MMP- 9的表达。结果通心络治疗后24 h及5 d通心络组缺血侧MMP 9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 0 .05)。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MMP- 9 的表达起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刘冉贺茂林张巍黄一宁
- 关键词:通心络脑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
- 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运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分布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分布的正常值。方法:选择2004-05/2005-03知情同意的健康志愿者29人进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检测,测定了正中、尺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范围,并对最慢纤维传导速度(慢纤维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了2名健康人不同肢体皮温(变化范围2~4℃)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和10名健康人的不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刺激强度(最大、最大+15%~50%)传导速度分布的变化。对5名健康人的相同神经采用相同的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参数和方法分别进行3次重复检测,观察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①室温20~22℃,肢体皮温(31.9±0.89)℃情况下,测得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正中神经最慢速度(慢纤维速度CV10%)(47.31±4.58)m/s、中等速度(中速纤维速度CV50%)(52.17±3.78)m/s、最快速度(快纤维速度CV90%)(56.14±5.13)m/s;尺神经慢纤维速度(48.46±6.0)m/s、中速纤维速度(53.11±5.16)m/s、快纤维速度(57.33±5.04)m/s;腓总神经慢纤维速度(35.58±5.98)m/s、中速纤维速度(41.61±4.76)m/s、快纤维速度(46.04±3.50)m/s。②回归分析显示:身高、皮温和年龄与慢纤维速度呈负相关,身高是慢纤维速度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013)。③肢体皮温下降2℃时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与标准皮温比较无明显变化,下降4℃的传导速度分布数值明显降低,快纤维速度降低7~10m/s,慢纤维速度降低3~9m/s。④最大刺激强度和超强刺激(最大刺激量+15%~50%)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比较显示<50m/s的纤维分布明显减少,而快纤维速度无明显差别;超强刺激强度变化对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无明显影响(P=0.999)。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重复实验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正中=0.649,P腓总=0.984)。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对研究不同传导速度的运动神经纤维具有重
- 栾松崔丽英贺茂林屈晓霞梁晓春冯兴中靳红李本红张光
-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传导计算机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 张国平贺茂林王莉莉陈彪
-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 本文对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进行了介绍,并就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新动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 贺茂林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他汀类药物
- 文献传递
- 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估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发病3h内的4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并就患者预后良好比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与国外多个大样本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行DSA显示25%(10/401未见血管闭塞,7.5%(3/40)有严重血管狭窄f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67.5%(27/40)发现血管闭塞(颈内动脉9例,大脑中动脉18例)。其中24例于发病后180~390min[平均(304±61)min]开始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TICI分级2或3级1为79.2%(19/24)。再梗死发生率为7.5%(3/40)。3个月时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比例为60%(24/40),与NINDS试验安慰剂组[27.2%(85/3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NIHSS评分≤1)比例为52.5%(21/40),与NINDS试验rt-PA组[31%(97/312)]、安慰剂组[20%(62/312)]和IMS[27.5%(22/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5%(1/40),病死率为10%(4/401,与NINDS试验rt-PA组、安慰剂组、EMS和I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提供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付睿赵星辉黄栋张彤戴威贺茂林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溶栓疗法动静脉联合再通率
-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诊疗特点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比较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疗效的差异,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 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作为抑郁障碍诊断依据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价抑郁障碍严重程度 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分别对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心理卫生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在基线期和研究结束时(6周抗抑郁治疗)进行评估.结果 连续纳入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者共45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39例(86.7%)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 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49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42例(85.7%)就诊于心理卫生门诊.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即抑郁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在基线期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和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相比,生理机能评分(分别为61和83分,P=0.044)更低损害更突出,而精力受损不如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严重(分别为39和29分,P=0.007).经过6周抗抑郁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缓解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效的评价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患者的疼痛(治疗前60分,治疗后65分,P=0.048)的恢复明显好于单纯的抑郁患者.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患者更多地就诊于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其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损害有别于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而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后可以获得同样的缓解率和有效率,正确地认识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综合医院医师对抑郁障碍的诊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菁贺茂林李舜伟
-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系统疾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