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新媒体
  • 2篇网络证据
  • 2篇媒体
  • 1篇电影传播
  • 1篇电子证据
  • 1篇多尺度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信息视角
  • 1篇依法
  • 1篇依法治国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治国
  • 1篇散焦
  • 1篇散焦图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 1篇图像
  • 1篇注意力
  • 1篇媒体时代

机构

  • 8篇重庆邮电大学

作者

  • 8篇王静
  • 2篇熊志海
  • 2篇刘婷婷
  • 1篇唐述

传媒

  • 1篇中国刑事法杂...
  • 1篇教育财会研究
  • 1篇才智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明日风尚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变革——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视角
2016年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无国界的高度融合的时代,是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冲击、变革着我们的思维理念、工作与生活模式、商业模式与治理机制。同时,也使得当今世界拥有一种新型的能力——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挖掘与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深刻的见解。
王静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依法治国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困境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微信、微博、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交流、分享与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桎梏,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形态,微电影应运而生。随着政策、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微电影的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诸如政府监管缺位、艺术性与商业价值失衡等挑战与冲击,亟待解决。
刘婷婷王静
关键词:新媒体影响因素
网络证据之形式问题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网络证据能够用来证明待证事实的原因在于其蕴含了该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网络证据的存在形式由网络信息的获取及固定方式决定。只有保证其获取信息和固定信息方式的合理性,网络证据在形式上才具有作为证据的适格性。作为一种独立证据形式的网络证据,其划分应当以网络证据蕴含的信息内容及其固定方式为标准。
熊志海王静
关键词:网络证据存储介质
产教融合与“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兼议重庆邮电大学的创新与实践被引量:10
2018年
所谓产教融合,即通过开放合作,将产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推动高校与产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重要路径,其深度、力度和广度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和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过程共管"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应以产业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精准对接、紧密互动,搭建产学协同人才培养与开放合作平台,培养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新工科"一流创新人才。
王静
基于注意力的多尺度参数共享散焦图像去模糊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注意力的多尺度参数共享散焦图像去模糊方法,属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领。方法包括:对输入图片进行两次下采样得到三个不同尺度的散焦模糊图像;将这些图像输入不同的卷积块以得到特征向量;利用上下文注意力模块和特...
唐述王静董文琦韦哲韬梁雅琪姚智皓
信息视角下的证据生成研究
证据由待证事实信息依附于存储载体而生成,是内容(信息)与形式(载体)的结合体(或称统一体),即待证事实信息产生与固定,或者信息转移与留存所得的产物。证据的生成是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被固定、承载到一定载体之上,从而得到证...
王静
关键词:电子证据
文献传递
微电影传播法律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7年
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创造了一场传播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并逐渐成为传播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其在传播中遭遇了保护政策缺失、监管不力等法律困境。为保障微电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着力构建并完善集审查、监管、法律责任追溯为一体的微电影传播法律保护机制,同时大力推动行业自律以及社会民众监督。
刘婷婷王静
关键词:新媒体法律保护
证据之生成问题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证据由信息依附于存储载体而形成,是内容(信息)和形式(载体)的结合体,即信息发生转移与留存所得的产物。证据的生成是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被固定、承载到一定载体之上,从而得到证据的过程。从信息与载体的关系来看,证据的生成方式或信息的固定方式决定证据的存在形式。以信息的存储载体为标准,证据的生成方式可分为以人为信宿的生成方式和以物为信宿的生成方式。相应地,便形成了人证和物证两种证据形式。
熊志海王静
关键词:网络证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