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 作品数:26 被引量:8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平皿计数法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和B类评定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以提高实验室结果科学性。方法采用平皿计数法检测饮用水中菌落总数,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某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40 7和0.055 4,菌落总数报告分别为(45±4)CFU/ml和(5.1±0.6)CFU/ml(k=2.26,P=95%)。结论 A类和B类不确定度均应进行评定,可用多次重复性检测评定不确定度,在标准限值附近的样品应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李宗瑾 王轶 郭晏强 李爱军 王慧晶关键词:生活饮用水 菌落总数 不确定度 平顶山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特征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特点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收集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系统上报的事件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季节、场所、原因、致病因素等特点。结果2015-2019年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31起,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381例,罹患率19.14%,病死率0.52%。第三季度为高发期,其中8月最高,占35.48%。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发病患者数最多的为农村宴席。发病患者数小于10例的事件占64.52%。不明原因引起的事件和发病患者数最多,化学性中毒事件罹患率和病死率最高。亚硝酸盐、毒蕈、致病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原因。误食误用和加工储备不当为主要已知致病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季节仍是夏秋季,应加强重点时节及场所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宋秋坤 王慧晶 王轶 王孝文 郭晏强 李爱军关键词:健康教育 一起农村宴席引起的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一起农村宴席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及可疑危险因素,为类似事件调查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件进行分析,借助实验室检测技术查找致病因素。结果260人参加宴席,发病62人,罹患率23.85%。患者主要症状为腹泻、发热;潜伏期最短2 h,最长35 h,平均18.5 h;50岁以上患者占46.77%。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椒盐大虾(OR=2.97)和凉拌猪头肉(OR=2.83)为可疑食品;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结果显示,患者排泄物、可疑食物半成品、可疑物品中检出的肠炎沙门氏菌属同一克隆株。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判定,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建议相关部门对农村餐饮机构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宋秋坤 赵雯婧 王轶 郭晏强 李爱军 张璐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人布鲁氏菌病诊断效能的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在人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为科学诊断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鲁氏菌病门诊就诊的疑似布病患者血清,对血清标本运用RBT、SAT和IELISA方法同时检测,以《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中布鲁氏菌病确诊方法为诊断金标准将血清学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各组检测方法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共采集228份血清标本,RBT、SAT及IELISA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2.98%(98/228)、33.77%(77/228)和45.18%(103/228),RBT与IELIS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05),SAT的阳性率均低于RBT(χ^(2)=6.921,P<0.05)和IELISA(χ^(2)=6.205,P<0.05);IELISA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89.90%、89.15%、89.47%、0.503和0.751。结论RBT、SAT和I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均对人布鲁氏菌病检测有一定的价值,根据不同情况,建议RBT和IELISA的联合应用,可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布鲁氏菌抗体,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值得推广应用。 王轶 郭建沂 李艳艳 马广周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试管凝集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平顶山市852份食品中细菌性污染状况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食品细菌性污染现状,为政府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3年-2017年采集平顶山市食品852份,对834份样品进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11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对434份样品进行大肠菌群计数和菌落总数卫生指示菌检测。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4.56%,肉及肉制品致病菌总检出率最高,为13.89%。11种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14%和6.37%。卫生指示菌大于M值的检出率为12.21%,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计数大于M值检出率分别为9.56%和6.91%。散装食品致病菌总检出率和卫生指示菌大于M值总检出率均高于预包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99、8.336,P<0.01)。结论建议加强平顶山市重点食品监测和监管力度,以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宗瑾 宋秋坤 王孝文 王轶 郭晏强 李爱军关键词: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2009-2019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征,为今后本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平顶山市2009-2019年HFMD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9年平顶山市共有HFMD报告病例53477例,重症病例5878例,死亡16例,年均发病率为109.70/10万,重症比例为10.99%,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2010年和2014年出现了2次HFMD大规模流行。城市市区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县。报告病例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春,夏季节性高发,呈单峰分布,4—5月出现高峰。人群分布情况,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报告病例集中在0~5岁组儿童,有50557例,占94.54%;人群散居儿童报告病例较多,有40352例,占75.46%。病原学特征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阳性为主,HFMD病原谱有一定变化,EV71阳性构成比自2015年以来逐渐降低,EV71构成比的变化与重症比例呈正比例变化,两者呈正相关(r=0.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与HFMD疫情的整体趋势一致,而幼托机构是聚集性发生的主要场所。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简称EV71疫苗)的HFMD病例中无EV71阳性病例,接种EV71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病例的EV71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7,P=0.113,P>0.05)。结论在HFMD流行季节,须加强5岁以下儿童及托幼机构等场所的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推广EV71疫苗接种是控制HFMD疫情的关键。 李艳艳 李宗瑾 宋秋坤 王轶 刘娜 王慧晶 张俊杰 马西平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平顶山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2010-2013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情况,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市区内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4年共检测各类样品2 760份,合格率为91.63%,2010-2013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灭菌后物品、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医疗机构污水合格率均为100.00%,而室内空气、氧气湿化瓶和医护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58.33%、76.47%和88.1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平顶山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总体合格率偏低并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今后需加强技术知识培训和监督管理,从而将院内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 罗学东 吕锐利 王轶 席慧霞 王国琴关键词:监测分析 2006年-2007年平顶山市7家大酒店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部分大酒店的卫生状况。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8月,随机调查了平顶山市7家大酒店的公共用具以及餐具卫生情况。检测项目为大肠菌群、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方法按(GB4789.1-4789.31)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结果公共用具的合格率分别为98%、92.3%、99%、73.5%、94.4%、84.5%和72.2%,餐具的合格率分别为90.5%、77.7%、75.7%、83.3%、93.1%、85.0%和95.0%,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提示应继续加强卫生监督监测,提高卫生质量。 王轶 罗学东 席慧霞关键词:餐具卫生 卫生监督监测 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分型分析,为临床治疗和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排泄物、从业人员肛拭、可疑食品和环境样本,运用PCR方法快速筛查病原菌;采用实验室传统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23份可疑样本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其中可疑食品、患者排泄物和环境样本中分别检出4株、2株和2株。PFGE分型结果显示8株肠炎沙门菌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属同一克隆株。结论本起事件为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PCR快速筛查和PFGE同源分析对食物中毒事件快速判定及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王轶 宋秋坤 石岩 李艳艳 郭晏强关键词:肠炎沙门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1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14年 目的对平顶山市2011年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2011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1年平顶山市各地送检的49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和脑脊液等标本507份,应用RT-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 49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507份各类样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PE)阳性84份,EV71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167份,CA16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125份。499例手足口病病例中,阳性376例,阳性率75.35%;其中EV71阳性167例,占阳性人数44.41%,CA16阳性共125例,占阳性人数33.24%,EV71的检出率较CA16高。已检验499例中,重症患者133例,阳性109例,阳性率81.95%;其中EV71共91例,占阳性人数83.49%,CA16共9例,占阳性人数8.26%。结论 EV71是2011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同时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毒株类型。 王轶 李军伟 孙南叶关键词:手足口病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肠道病毒属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