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绍彩

作品数:19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胆固醇
  • 8篇固醇
  • 7篇动脉
  • 7篇血症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高脂
  • 5篇脂蛋白
  • 4篇血脂
  • 4篇脂血症
  • 4篇高脂血
  • 4篇高脂血症
  • 4篇高胆固醇
  • 4篇高密度脂蛋白
  • 3篇调节蛋白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血栓
  • 3篇血栓调节
  • 3篇血栓调节蛋白
  • 3篇氧合酶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中国人民武装...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9篇洪绍彩
  • 12篇赵水平
  • 5篇吴智鸿
  • 5篇邓平
  • 4篇黄学成
  • 4篇赵焕堂
  • 4篇刘琼
  • 4篇陶新智
  • 4篇尹瑞兴
  • 3篇刘顺华
  • 2篇王星
  • 2篇吴智宏
  • 1篇陈亿莉
  • 1篇黄红光
  • 1篇刘唐威
  • 1篇尚晓斌
  • 1篇段曼
  • 1篇董静
  • 1篇倪占玲
  • 1篇王立升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对 62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同时测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变化 ,服普罗布考 0 5 g ,每日 2次 ,4周后再次复查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分析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FMD与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 495、-0 780、-0 410和 -0 415 ,P分别 <0 0 1、0 0 1、0 0 5和 0 0 5 )。②FMD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的FMD呈显著正相关(r =0 764 ,P <0 0 1) ,与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 660、-0 5 65和 -0 43 0 ,P分别 <0 0 1、0 0 1和 0 0 5 )。结论 :高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及C 反应蛋白为致FMD障碍的危险因子。
洪绍彩梁衍时尹瑞兴赵焕堂刘顺华陶新智黄学成
关键词: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环氧合酶2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检测环氧合酶2在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环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8)和高胆固醇饮食组(n=16),喂养8周后,将后者随机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n=8)和阿托伐他汀组[2.5 mg/(kg.d),n=8],继续喂养6周后,取各组兔主动脉,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动脉环氧合酶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环氧合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高胆固醇饮食兔经阿托伐他汀干预6周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高胆固醇血症组显著缩小(43.0%±12.5%比83.0%±11.6%,P<0.05)。高胆固醇饮食兔主动脉环氧合酶2 mRNA表达较正常饮食兔明显增强(1.03±0.09比0.09±0.01,P<0.05),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明显下降(0.57±0.10,P<0.05),且主动脉环氧合酶2 mRNA表达与斑块面积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3和0.795,P均<0.05)。高胆固醇血症组14周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阿托伐他汀组显著性降低(62.4%±8.5%比34.3%±8.8%,P<0.05),且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7,P<0.05)。结论环氧合酶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主动脉及其粥样斑块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从而发挥降脂以外的抗炎症作用。
邓平赵水平戴海鹰黄红光洪绍彩吴智鸿
关键词:药理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环氧合酶2阿托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
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兔肝功能及胆汁酸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兔肝功能及肝脏胆汁酸受体(FX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1)高胆固醇组(n=8):继续饲以高脂饲料6周;(2)普罗布考组(n=8):在饲以高脂饲料的基础上给予1%普罗布考,共6周。正常饲料组(n=8):另选8只饲以普通饲料14周的兔为对照组。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实验结束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肝脏FXR mRNA的表达。结果①普罗布考治疗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下降;②普罗布考组谷丙转氨酶(ALT)(45.34±14.91)U/L及谷草转氨酶(AST)(49.68±15.84)U/L,较高胆固醇组[ALT(67.20±17.34)U/L,AST(81.36±22.97)U/L]均明显降低,P均<0.01;③与高胆固醇组比较,普罗布考组血清总胆汁酸(TBA)(46.11±18.58)mmol/L vs(56.34±20.67)mmol/L,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降低,为(3.04±1.06)mmol/L vs(5.34±1.38)mmol/L,P均<0.05;④肝脏FXR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为0.86±0.05 vs 0.62±0.06,P=0.018。结论普罗布考具有护肝作用,其降低HDL-C可能与上调FXRmRNA的表达有关。
洪绍彩赵水平刘琼
关键词:胆汁酸胆固醇肝功能
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并改善早期炎症反应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2(COX-2)MRNA表达及其对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观察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MRNA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取AMI患者40例(AMI组),冠心病(CHD)稳定期患者18例(对照组)。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0)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0MG/D,N=20)治疗一周。抽取对照组及AMI组治疗前后静脉血,分离、纯化单核细胞,培养24H,其中AMI组治疗前的单核细胞培养时,采用不同浓度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干预(浓度分别为0、0·1、1和10ΜMOL/L)。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单核细胞COX-2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浓度和血浆中高敏CRP浓度。结果AMI组单核细胞COX-2表达(0·92±0·13)明显高于对照组(0·19±0·08)(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其表达降低66%(与常规治疗相比,P<0·05);AMI组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IL-6浓度为(204·8±45·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9±1·2)NG/L(P<0·05),经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0·01、1和10ΜMOL/L)体外干预培养后,10ΜMOL/L塞来昔布使IL-6浓度下降58%(与基线值相比较,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AMI组血浆CRP浓度为(43·3±14·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7±0·8)MG/L,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水平降低62%(与常规治疗比较,P<0·05);AMI组单核细胞COX-2表达水平与培养上清液中IL-6浓度和血浆中CRP浓度均呈正相关(R=0·636和0·662,均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单核细胞源性COX-2可能起重要的促炎作用;阿托伐他汀抑制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OX-2表达,并可能通过这一途径改善AMI的早期炎症反应。
邓平赵水平吴洁洪绍彩吴智鸿周宏年聂赛
关键词:心肌梗塞炎症降血脂药环氧化酶2
普罗布考与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评价普罗布考降脂的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 ,将 5 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普罗布考组 (36例 ) ,服用普罗布考 0 5 ,Bid ;普伐他汀组 (16例 ) ,服用普伐他汀 10mg ,Qn ,疗程均为 4周。选择血脂正常的 2 0例健康者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①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为 (4 6± 3 2 ) %比 (12 8± 3 5 ) %,P <0 0 1,而对硝酸甘油的反应 (NMD)正常。②普罗布考明显降低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③治疗后均使FMD明显增强 ,NMD无显著性改变。④普罗布考降TC及对FMD的改善作用稍优于普伐他汀 ,P分别 <0 0 1和 0 0 5。结论 ①高脂血症主要影响FMD ;②普罗布考可作为良好的调脂和保护内皮功能的药物 ;③普罗布考降低HDL ,但不影响其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洪绍彩尹瑞兴赵焕堂梁衍时刘顺华黄学成陶新智
关键词:普伐他汀高脂血症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普罗布考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实验研究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因此,HDL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它的一个主要的心血管保护功能...
洪绍彩
关键词: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调节蛋白
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评价普罗布考降血脂的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 ,将 5 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普罗布考组 (36例 ) ,服用普罗布考 0 .5 ,Bid;普伐他汀组 (16例 ) ,服用普伐他汀 10 mg,QN,疗程均为 4周。选择血脂正常的 2 0例健康者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4.6± 3.2 ) %比 (12 .8± 3.5 ) % ,P<0 .0 1],而对硝酸甘油的反应 (NMD)正常。 2普罗布考明显降低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三酰甘油变化不明显。 3普罗布考使 FMD明显增强 ,NMD无显著性改变。 4普罗布考降 TC及对 FMD的改善作用均不比普伐他汀差 (分别P<0 .0 1和 P<0 .0 5 )。 5 FMD的改善与 TC及 L DL - c无相关性。结论 普罗布考短期治疗即可显著降低血脂 ,并明显改善 FMD,可作为良好的保护内皮功能的药物 ,其改善
洪绍彩尹瑞兴赵焕堂梁衍时刘顺华黄学成陶新智
关键词:高脂血症内皮血管舒张
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表达及普罗布考对HO-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后,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8,普罗布考组)或淀粉(n=8,淀粉组)6周。检测两组兔以及正常新西兰大白兔(n=8,正常对照组)血脂、体重和血清丙二醛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HO-1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淀粉组相比,普罗布考组动脉粥样斑块缩小,HO-1在斑块内及动脉平滑肌内表达增多,MMP-9在斑块内表达减少,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丙二醛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普罗布考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还可能通过上调HO-1、下调MMP-9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王星洪绍彩陈亿莉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动脉粥样硬化
高锰酸钾氧化茴脑制备茴香酸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以茴脑为原料,高锰酸钾做氧化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氧化合成了茴香酸。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n(茴脑)∶n(高锰酸钾)∶n(TBAB)=1∶2.2∶0.002,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为6 h,产率可达85.8%。产物结构经1HNMR,MS确证。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茴香酸奠定了基础。
殷勇王立升洪绍彩杨华田娟段曼
关键词:茴脑高锰酸钾TBAB茴香酸相转移催化剂
扩张型心肌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4 3例DCM病人和 4 0例健康对照组 2 4h内三个时点 (8am、4pm、12pm)的血清IGF Ⅰ浓度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LVEF≤ 0 2 0的DCM亚组平均IGF 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DCM患者的平均血清IGF Ⅰ水平随充血性心衰(CHF)的加重而降低 ,心功能Ⅳ级的DCM患者平均IGF 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8)。结论 血清IGF Ⅰ水平可能是反映CHF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DCM患者补充一定量的IGF Ⅰ可能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黄学成尹瑞兴刘唐威陶新智尚晓斌洪绍彩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血清放射免疫分析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