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二线根除方案比较
- 2017年
- 目的比较8日含铋剂序贯方案、10日含铋剂序贯方案、10日序贯方案、10日铋剂四联方案,补救(二线)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40例初次(一线)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分为四组。A组:前4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果胶铋300mg;后4日,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奥硝唑500mg、果胶铋300mg。B组:前5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果胶铋300mg;后5日,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奥硝唑500mg、果胶铋300mg。C组:前5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后5日,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奥硝唑500mg。D组:雷贝拉唑10mg、果胶铋30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疗程10d。各种药物每日服用2次。比较各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采用按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按符合方案(PP)分析,对HP根除率进行比较。A、B、C、D四组的根除率ITT分析分别为:89.4%、90.6%、76.5%、77.6%,PP分析分别为:92.7%、93.9%、78.3%、81.5%。2种分析方法均显示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7.3%、6.0%、18.5%,A组、B组、C组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日含铋剂序贯方案可作为一线根除HP失败后安全有效的短疗程二线根除方案。
- 张杰蒋晓忠汪海涛段和力石丽霞张仲慧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序贯方案根除率
- 8d与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硝唑组成的8d与10d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ylori阳性的21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8d组(n=104)方案:前4d,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4d,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10d组(n=113)方案:前5d,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d,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根除治疗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H.pylori根除率.结果:8d组和10d组H.pyloriITT根除率分别为89.3%和91.2%,PP根除率分别为92.0%和93.7%.两种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的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8d序贯疗法降低了成本-效果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两种方案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d序贯疗法可以获得较高的H.pylori根除率和症状缓解率,且经济、安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 张杰段和力汪海涛
- 关键词: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不同腰围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开滦研究人群不同腰围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55358例无NAFLD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观察队列,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36978例,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2012-2013年度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按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分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3.5%、26.0%、31.6%和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3.4%、24.7%、30.3%和38.9%,女性4组NAFLD发病率分别为13.6%、28.8%、36.5%和36.0%;(2)影响NAFLD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及多种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腰围第二、三、四分位组NAFLD的发病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1.72、1.91和2.04.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男性OR值分别为1.66、1.87和2.19,女性OR值分别1.60、1.80、1.46.结论:腰围增加会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
- 王珊佟博张海玲蒋晓忠张杰段和力吴寿岭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腰围队列研究
- 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489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802例(男2344例,女458例),年龄22~88岁。hsCRP和SUA作为发生NAFLD的预测指标,按2006-2007年的hsCRP和SUA水平分为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高hsCRP及SUA组,比较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2年间观察队列2802例中有813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9.0%。(2)2年后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和高hsCRP及SUA组NAFLD的发病率分别为24.8%,32.6%,39.5%和42.2%。(3)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后,三组发生NAFLD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32、1.64和1.65倍。结论:基线hsCRP及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sCRP或SUA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发生NAFLD的风险更高。
- 张艳敏蒋晓忠常延河张杰段和力张萌佟博张海玲王珊吴寿岭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队列研究
-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病变主要在肝小叶,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症。NAFLD可以引起肝硬化,使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增加。目前认为NAFLD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一个组分,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组依据开滦研究资料(chicTR—TNC-11001489),分析了血脂异常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
- 张艳敏常延河蒋晓忠张杰段和力吴寿岭王谦朱国玲张海玲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脂NAFLD肝细胞脂肪变性代谢综合征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血清白细胞介素 - 8(IL - 8)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简称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 ,选择初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 50例 (A组 )、初发腔隙性脑梗死1 50例 (B组 )、健康体检者对照 1 50例 (C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 ,同时检测血清IL - 8浓度等。结果 A、B、C三组Hp -IgG阳性率分别为 :87% (1 31 / 1 50 )、68% (1 0 2 / 1 50 )、58% (87/ 1 50 ) ,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2 .49,P <0 .0 1 ,OR =4.99,95 %CI :2 .79~ 8.92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6 .1 6 ,P <0 .0 1 ,OR =3 .2 4 ,95 %CI:1 .80~ 5 .86)。A组的IL - 8浓度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B组与C组的IL - 8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相关 ,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无相关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后血清IL - 8浓度升高。
- 段和力王燕玲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脑梗死白细胞介素-8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式,选择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二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分别为;73%(51/70)和51%(36/7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P〈0.01,OR=2.54,95%CI:1.25~5.13)观察组的Hp-IgG阳性率高于照组。结论Hp感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
- 段和力张杰石丽霞冯启红蒋晓忠李桂玲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菌感染抗体蛛网膜下腔出血
-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经^(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且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647例患者,以12日艾普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作为初次根除治疗方案,根据Hp根除结果分为根除成功组及根除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四联方案Hp根除率为89.5%。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及依从性与Hp根除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吸烟、依从性是影响Hp根除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吸烟及依从性是影响Hp根除率的不利因素,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Hp根除率。
- 汪海涛张杰蒋晓忠段和力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脑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 谭秀芳段和力杨国成吴连杰林士德
- 该研究对HP感染与脑梗死、TIA、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HP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维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中采用的根除HP的方案,成本低,用药方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再发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式,选择再发脑梗死患者85例(A组)、初发脑梗死患者85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85例(C组)。检测3组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结果A、B、C3组的HP-IgG阳性率分别为92%(78/85)、72%(61/85)和54%(46/85),A组与B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0.52,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再发脑梗死患者的HP感染率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但二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梗死者。
- 段和力高竞生王燕玲张艳敏张萌张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