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建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房颤
  • 16篇心房
  • 15篇心房颤动
  • 13篇消融
  • 8篇阵发
  • 8篇阵发性
  • 6篇导管
  • 6篇导管消融
  • 5篇预后
  • 5篇阵发性心房颤...
  • 4篇静脉
  • 4篇肺静脉
  • 4篇复发
  • 3篇射频导管
  • 3篇射频导管消融
  • 3篇射频消融
  • 3篇术后
  • 3篇随访
  • 3篇随访结果
  • 3篇房性

机构

  • 17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杭州市下沙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林建伟
  • 17篇蒋晨阳
  • 16篇蒋汝红
  • 14篇刘强
  • 12篇盛夏
  • 8篇张祖文
  • 7篇于路
  • 7篇张培
  • 6篇陈世权
  • 5篇孙雅逊
  • 4篇傅国胜
  • 3篇樊友启
  • 1篇朱俊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心电与循环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5年浙...
  • 1篇2009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性心房颤动不同消融终点的预后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触”)转为窦性心律与否在术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预测价值。并探讨相关的复发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分步法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9例,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冠状窦消融、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对充分消融后未转为窦性心律者给予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依据消融结果分为A组(转为窦性心律组,n=25)和B组(未转为窦性心律组。n=54),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经过平均(121±4.9)个月的随访。A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20%)低于B组(5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维持转为窦性心律上A组高于B组(P〈0.05)。在预测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因素中,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消融术后未能转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史长和左心房前后径增大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转为窦性心律与否直接影响术后的成功率。消融术后未能转为窦性心律、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及心房颤动史长是术后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建伟蒋汝红刘强张祖文樊友启蒋晨阳
关键词:消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外科手术室无射线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临床效果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年
目的 评估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外科手术室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手术室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以患者年龄、性别、BMI为主要匹配特征,以1∶1配对的方式选取同时期行房颤消融的患者为导管室组做对照。最终149例手术室组及152例导管室组进入随访队列,观察患者房颤消融手术并发症以及1年房颤复发等临床终点。结果 两组间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心包积液2.01%(3/149)比1.97%(3/152)(P=0.980);食道损伤0%(0/149)比0.66%(1/152)(P=0.321)。术后1年成功率无差异,生存分析显示95.59%(130/136)比91.72%(122/133)(P=0.172)。多因素Cox回归示手术室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2,P=0.054)。同时手术室组术后发热及住院时间有优势,术后发热2.01%(3/149)比8.55%(13/152)(P=0.011);平均住院时间(3.3±1.2)d比(4.3±1.8)d(P=0.001),操作时间无差异(145.9±41.6)min比(154.6±45.1)min(P=0.139)。结论 与传统导管室相比,在无DSA的外科手术室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时间相当。
方加圆程晖于路蒋汝红刘强林建伟孙雅逊张培蒋晨阳
关键词:心房颤动外科手术室发热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临床预后的Meta分析
林建伟刘强蒋汝红蒋晨阳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对房颤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目前研究表明,AF本身造成的心房电重构是其能够自身进展的机制之一。近年来,RAS与AF之间的关系逐步引起...
刘强蒋汝红林建伟樊友启盛夏傅国胜蒋晨阳
文献传递
心房颤动消融术中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患者进行特征性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心内科所有接受房颤消融术的患者(1484例),依据术中是否合并室上速分为合并室上速组和未合并室上速组,分析性别、年龄、房颤类型是否与房颤消融术中合并室上速的关系。同时,以年龄50岁和65岁为界点,再次进行分层分析。术中合并室上速组患者明确机制后同时行慢径改良或旁路消融,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房颤消融术中合并室上速共41例(41/1484,2.76%)。其中,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9例,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2例。女性房颤组合并室上速(25/505)明显高于男性组(16/979,4.95%对1.63%,P<0.001);≤50岁房颤组合并室上速(8/133)的患者明显高于>50岁组(33/1351,6.02%对2.44%,P=0.016);阵发性房颤组合并室上速(29/741)的患者明显高于持续性房颤组(12/743,3.91%对6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50岁、阵发性房颤是房颤消融术中合并室上速患者的高危因素(女性:OR=0.292,95%CI 0.151~0.565,P<0.050;≤50岁:OR=0.301,95%CI 0.131~0.689,P=0.004;阵发性房颤:OR=0.456,95%CI 0.230~0.906,P=0.025)。结论房颤消融术中患者应同时行电生理检查排除室上速,尤其是年龄较轻的女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管方园于路刘强孙雅逊林建伟张祖文盛夏陈世权蒋晨阳
关键词: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性别
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估导管消融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并探讨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药物治疗无效而首次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532例,随访12个月,评估导管消融术的疗效,探讨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5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均完成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即刻消融成功率100%。随访12个月,416例(78.2%)维持窦性心律(未复发组),116例(21.8%)复发(复发组)。空白期内早期复发有94例,随访12个月,其中64例(68.1%)远期复发,30例(31.9%)维持窦性心律。20例(3.8%)发生导管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手术穿刺部位血肿13例(2.4%),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0.8%),股动静脉瘘3例(0.6%),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预危险因素(均P<0. 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左心房内径扩大、早期复发是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建伟蒋汝红刘强张培于路盛夏傅国胜蒋晨阳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预后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价肥胖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首次行导管消融治疗的肥胖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体重指数BMI≥28 kg/m2,肥胖组),同期选择按性别、年龄、房颤病程、基础疾病、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匹配的70例正常BMI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8.5≤BMI<24 kg/m^2,正常组)。两组均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式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肥胖组与正常组的复发率,并探讨肥胖对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肥胖组的复发率高于正常组(27.1%vs 12.9%,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高BMI、扩大的左心房内径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结论肥胖患者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有效的。肥胖、左心房扩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建伟蒋汝红张培于路刘强盛夏蒋晨阳
关键词:肥胖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及消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中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和三磷酸腺苷:ATP),在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12月色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所有患者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CPVI术136例患者,其中87例消融前后分别应用ISO+ATP诱发房颤,Lasso导管置于右上肺静脉口、消融导管置于左上肺静脉中,结合冠状静冰窦导管判断房颤的触发灶,然后通过消融验证。结果87例首次接受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吏用ISO+ATP后16例证实有非肺静脉房颤触发灶。其中,消融前诱发8例房颤、1例房性心动过速(房塞)、1例频发房性早搏(房早)。2例消融前诱发的患者CPVI术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仍存在,余8例及5例消融前未被诱发者CPVI后再次诱发时又检出非肺静脉触发灶。其中,9例为房颤(起源上腔静脉5例、冠状静脉窦内靠近口部1例、左心房后壁2例、不明1例),3例房性心动过速(均为冠状挣脉窦口起源)和1例频发房性早搏(上腔静脉起源)。14例患者在相应非肺静脉触发灶部位消融后心聿失常均终止,且不再被诱发。2例起源不明的房颤患者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年,单次手术或功率为87.5%(14/16)。结论静脉注射ISO+ATP可简单有效地检出阵发性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
林建伟刘强蒋汝红张祖文盛夏孙雅逊张培陈世权傅国胜蒋晨阳
关键词:心房颤动异丙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对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心房颤动具有自身延续性。目前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本身造成的心房电重构是其能够自身进展的机制之一。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逐步引起注意,多项动物及临床试验均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
刘强蒋汝红林建伟樊友启盛夏傅国胜蒋晨阳
文献传递
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的处置及预后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是否消融终止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持续心房颤动行分步法消融术中转为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86例,43例继续消融终止房性心动过速(消融终止组),43例消融不能终止房性心动过速而行电复律(未终止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结果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55例(63.95%),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31例(36.05%)。复发率消融终止组(27.91%)与消融未终止组(4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前后径窦性心律组[(41.78±7.95)mm]小于复发组[(45.85±8.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术中房性心动过速能否消融终止不影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复发。
林建伟蒋汝红盛夏蒋晨阳
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