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婷

作品数:28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解剖学
  • 9篇教学
  • 8篇人体解剖学
  • 7篇动脉
  • 6篇穿支
  • 5篇支皮瓣
  • 5篇皮瓣
  • 5篇教学改革
  • 5篇穿支皮瓣
  • 3篇动脉穿支
  • 3篇血管
  • 3篇腹壁
  • 3篇腹壁下
  • 3篇腹壁下动脉
  • 3篇腹壁下动脉穿...
  • 2篇蛋白
  • 2篇第二课堂
  • 2篇女性
  • 2篇外科
  • 2篇外科皮瓣

机构

  • 22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泰达国际心血...

作者

  • 28篇李文婷
  • 15篇王乃利
  • 12篇申新华
  • 10篇马超
  • 9篇刘克
  • 6篇刘伟
  • 5篇唐平章
  • 5篇徐震纲
  • 5篇张彬
  • 5篇冯云
  • 5篇陈咏梅
  • 3篇仇文颖
  • 3篇曹承刚
  • 2篇张庆霞
  • 2篇方柏荣
  • 2篇马超
  • 2篇王先成
  • 2篇郎景和
  • 2篇乔群
  • 2篇朱兰

传媒

  • 7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骨盆骶前区血管和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骶前区的血管和神经解剖特点,为阴道骶骨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对10具国人成年女性尸体(防腐固定的7具和新鲜的3具)的骶前区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9具(9/10)尸体的骶前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规律可循,每个椎体的盆面有一支横行的骶前横静脉支连接着两侧的骶外侧静脉(或髂内静脉)与中线附近的骶正中静脉,呈"楼梯"状分布,位于骶前区中线上、距离骶骨岬3 cm、边长也是3 c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附近为相对无血管区。结论大部分尸体的骶前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规律可循,位于骶前区中线上、距离骶骨岬3 cm、边长也是3 cm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附近为相对无血管区。为阴道骶骨固定术的适宜区域。
张庆霞郎景和朱兰王巍王乃利李文婷
关键词:血管解剖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本组10侧标本中,共有44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平均每侧(4.4±1.8)支;其中,肌皮穿支30支(68.2%),肌间隔穿支14支(31.8%)。最粗穿支蒂长平均为(10.86±1.18)cm(8.29~14.44 cm),距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端中点平均距离为(3.25±0.69)cm,主要位于该点外上部。源动脉主要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蒂动、静脉外径平均为(3.16±0.59)、(3.08±0.20)mm。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冯云李文婷王乃利唐平章徐震纲张彬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临床医学八年制人体解剖实验课第二课堂“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教学模式初探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清华大学结束两年半的医学预科学习后,回到协和基础医学阶段最早开设的课程。设计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人体解剖实验课第二课堂“以临床实...
李文婷马超王乃利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高等医学教育实验课
文献传递
以创新为理念的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改革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适应21世纪解剖教学改革的趋势,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临床应用解剖学课程从2010年开始改革,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对所获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刘伟刘伟刘克李文婷申新华陈咏梅
关键词: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改革
免疫去除血清高丰度蛋白对组织蛋白质组鉴定的影响
2015年
目的分析去除组织中血清高丰度蛋白对组织蛋白质组鉴定的影响。方法用去除12种血清高丰度蛋白抗体柱处理人甲状腺和垂体组织样品,所得到的低丰度蛋白和原样分别进行液质联用分析,分别进行多肽和蛋白质水平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甲状腺和垂体组织中血清高丰度蛋白分别被除去了92.11%±12.87%和78%±25%。所鉴定到的多肽和蛋白与原样品相比,甲状腺组织的非冗余性多肽提高了70%、蛋白数目提高了16.5%,垂体的非冗余性多肽提高了21.9%,鉴定蛋白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去除组织中的血清高丰度蛋白法可以显著的提高肽段和蛋白的鉴定效率,更适用于血管密集的样品。
邹丽莉李文婷王丹琪王曌孙伟
人松果体组织结构的退行性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人松果体的细微和超微结构,探讨松果体内脑砂的形态特点、大小、多少及分布规律。方法:取人尸体的松果体,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结果:松果体主要由实质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松果体实质由松果体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间质为结缔组织和穿行其中的神经和血管。脑砂多分布于松果体的中央部,常聚集形成较大的斑块。脑砂的大小、多少个体差异较大。变化趋势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松果体内脑砂增多、增大,并伴有间质成分的结缔组织增生;然而,松果体实质成分减少;而且,在大量的松果体细胞内,可观察到颗粒空泡样变性。结论:松果体组织结构出现的退行性变化,可造成松果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进行性减退。
申新华马超李文婷王乃利鲍双振王保芝
关键词:松果体退行性变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局部解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解剖国人新鲜成人尸体5具,观察并测量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AP)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定位。结果腹壁下动脉穿支数目(>0.5mm)为124支,平均每侧(12.4±3.01)支,均为肌皮支。优势穿支的平均蒂长(14.5±3.13)cm,位置位于脐外6cm,脐上、下3cm之内。腹壁下动、静脉外径为(2.77±0.31)mm~(3.0±0.26)mm、(2.58±0.4)mm~(3.1±0.42)mm。结论DIEAP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冯云李文婷唐平章徐震纲张彬王乃利
关键词:外科皮瓣尸体解剖
缓释VEGF的可吸收性微管在TMR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缓释技术 ,促机械性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利用机械钻在家兔左室前壁进行心肌钻孔 ,形成透室壁性心肌管道 ,实验组心肌管道内放入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 ;对照组放入不含VEGF及肝素的可吸收性多孔缓释微管。动物于术后8周处死 ,利用组织切片染色法 ,对照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状况。结果 :实验组TMR管道内血管生成的密度 /数量为 9.2 4± 0 .46条 /10× 4倍 ;对照组为 1.98± 0 .87条 /10× 4倍 ,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VEGF通过可吸收性多孔微管的缓释作用 ,对管道内血管的再生与重建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李姗姗张晓东杨菁李若凡王冬曲彦明李文婷刘克宋存先刘晓程徐达传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机械钻孔
成年女性骶棘韧带区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ament,SSL)区的血管神经解剖特点,为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女性尸体的SSL区进行解剖、观查并测量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 SSL的长度是(52.3±4.2)mm,距离坐骨棘2.5 cm处的宽度为(12.0±2.1)mm。大部分臀下血管(15/20)出骨盆前经过SSL外侧一半的后方或紧邻上缘,且大部分(18/20)在近SSL上缘处发出尾动脉,它在SSL上缘处距离坐骨棘(15.7±5.6)mm。阴部神经在坐骨棘内侧从内上向外下斜行跨越SSL背侧进入坐骨小孔,位于阴部内血管的内侧或内上方,在SSL上、下缘其最内界与坐骨棘的距离分别是(23.4±3.6)mm和(15.7±1.3)mm。15个半骨盆中(15/20)找到肛提肌神经,其跨越SSL上缘处与坐骨棘的距离是(39.6±8.3)mm。结论 SSLF中,选择缝合SSL距离坐骨棘至少2.5 cm处、宽度为韧带靠近下缘的1/2、深度为韧带全层厚度的浅层之1/2,即宽度约5 mm,深度约1 mm,可避免损伤其后方及上缘的血管神经。
张庆霞郎景和朱兰王乃利李文婷寇印华
关键词:骶棘韧带阴部神经
四维CT血管显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四维CT血管显影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的血管构造。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取10具新鲜尸体腹壁标本,在腹壁下动脉的不同水平段将造影剂欧乃派克灌注入皮瓣,包括腹壁下动脉主干、内排分支、外排分支、外排单根穿支、内排单根穿支,在灌注过程中应用四维CT进行扫描(三维CT加上时间轴称之为四维),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结果腹壁下动脉穿支在Scarpa筋膜(腹壁浅筋膜深层)浅面以及真皮下两个层次产生分支,最终走向真皮下血管网。腹壁中线两侧穿支吻合发生在真皮下血管网,较稀疏。皮瓣内血流的分布包括真皮下血管网以及已存在的血管结构2种途径。皮瓣灌注最好的区域是血管蒂同侧腹直肌的表面,其次是血管蒂同侧腹直肌的外侧,再其次是对侧腹直肌表面,灌注最差的是对侧腹直肌外侧。结论四维CT血管显影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在浅筋膜内结构的方法。
方柏荣王先成乔群李文婷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腹壁下动脉穿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