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冠盖藤茎叶萃取物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定量分析研究
- :研究冠盖藤叶和茎甲醇提取物和各萃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并对其茎叶进行了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为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生物活性导向. 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以及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
- 李小军王翔刘向前权玉京李炯圭
- 关键词:抗炎活性化学成分
- 苗药冠盖藤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研究苗药冠盖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苗药冠盖藤藤茎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3-氧代木栓烷-28-醛(2)、豆甾-4-烯-3-酮(3)、豆甾醇(4)、(24R)-5A-豆甾烷-3,6-二酮(5)、二十四烷胺(6)、乌苏酸(7)、坡模酸(8)、齐墩果酸(9)、伞形花内酯(10)、4-hydroxymellein(11)、臭矢菜素A(12)、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1、12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冠盖藤中分离得到。
- 李小军袁燕李芝刘向前
- 关键词:豆甾醇乌苏酸齐墩果酸
- 红楤木根、茎、叶、果实各萃取物的体外抗炎及细胞毒性研究
- :采用体外炎症模型研究红楤木根、茎、叶、果实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萃取物的体外抗炎效果,以期筛选出抗炎活性部位. 方法:建立LPS诱导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MTT法研究四种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萃取物对RAW细胞生...
- 王翔罗娇李小军刘向前
- 关键词:果实萃取物抗炎活性细胞毒性
- 天然产物中木栓烷型三萜核磁共振波谱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对天然产物中发现的木栓烷型三萜化合物的13C-NMR、1H-NMR谱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减少天然产物特别是木栓烷型三萜结构鉴定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木栓烷型三萜提供经验借鉴。
- 刘向前李小军金伦喆陆昌洙
- 关键词:1H-NMR
- 五加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五加属植物隶属五加科,其广泛的地理分布、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在植物进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其产生了大量结构新颖的二次代谢产物,并呈现出一定的化学多样性。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五加属植物发现并报道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多种结构类型。本文对近十年来五加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五加属植物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 张斌贝李小军高大林肖珊鲁曼霞鲁曼霞卢茂芳
- 关键词:五加属化学成分多样性萜类
- 糙叶五加花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Oliv.) Harms花的化学成分及其粗提物抗炎活性。方法糙叶五加花70%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硅胶、反相C18柱、Sephadex LH-20、HPLC、制备薄层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胶质细胞BV2为筛选模型评价提取物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芸香糖苷(4)、1,5-双咖啡酰奎宁酸(5)、1,4-双咖啡酰奎宁酸(6)、1,3-双咖啡酰奎宁酸(7)、4,5-双咖啡酰奎宁酸(8)、3,4-双咖啡酰奎宁酸(9)、3,5-双咖啡酰奎宁酸(10)、山柰酚(11)、芦丁(12)、二氢芝麻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13)、丁香酚苷(14)、3,5-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5)、3,4-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6)、1,3-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7)。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李小军吴贤哲金伦喆刘向前
-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 糙叶五加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糙叶五加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层析方法及重结晶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技术和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糙叶五加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胡萝卜苷(2)、蜜蜡酸(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虫漆蜡酸(5)、正十六烷酸(6)、山奈酚(7)、芦丁(8)、槲皮素(9)、正三十四烷酸(10)。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糙叶五加叶的物质基础,为今后开发该植物提供了实验数据。
- 李芝邹亲朋李小军叶惠煊黄玮超谢霞刘向前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吴茱萸五加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及其抗炎活性和细胞毒活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
- 2015年
-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吴茱萸五加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叶中鉴定出28种成分,占叶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从茎皮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茎皮总挥发性成分的92.61%。以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分别用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存活率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20 μg/mL浓度范围内两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表现出轻微的细胞毒性,但叶挥发性成分表现出了显著的一氧化氮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利用吴茱萸五加这一丰富的民间药物资源并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抗炎物质提供科学基础。
- 李小军黄玮超李芝张晓丹刘向前权玉京李炯圭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抗炎细胞毒活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糙叶五加果实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为生物活性导向模型首次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Oliv.) Harms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制备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糙叶五加果实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1)、5-羟基麦芽酚(2)、原儿茶酸(3)、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奈酚-3-芸香苷(6)、(-)-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simplexoside(8)、(-)-芝麻素(9)、松香(10)、苯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O-乙酸酯(11)、3,4-二羟基-p-薄荷-1-烯(12)、(4R)-p-薄荷-1-烯-4,7-二醇(13)、(2E,6R)-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14)、(+)-(3S,4S,6R)-3,6-二羟基-1-薄荷烯(15)、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16)、styraxlignolide E(17)、styraxlignolide D(18)。化合物2、8、10~15、17、18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6、9、16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被测试化合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NO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4、7、9、12、13、18表现出了适度的抑制NO生成的活性。
- 李小军李小军张晓丹张晓丹金伦喆刘向前
- 关键词:黄酮木脂素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 糙叶五加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胶质细胞BV2为生物活性导向模型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糙叶五加茎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反式咖啡酸甲酯(3)、咖啡酸(4)、反式松柏醛(5)、丁香醛(6)、香草醛(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8)、反式芥子醛(9)、十一烷二酸单甲酯(10)、(-)-芝麻素(11)、3-O-咖啡酰奎宁酸(12)、5-O-咖啡酰奎宁酸(13)、1,3-双咖啡酰奎宁酸(14)、1,4-双咖啡酰奎宁酸(15)、1,5-双咖啡酰奎宁酸(16)、豆甾醇(17)、β-谷甾醇(18)。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2、14、17、1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李小军金官佑吴贤哲金伦喆刘向前
- 关键词:咖啡酰奎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