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娟

作品数:289 被引量:2,468H指数:26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3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12篇科技成果
  • 9篇学位论文
  • 9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25篇农业科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6篇土壤
  • 34篇施肥
  • 32篇玉米
  • 31篇小麦
  • 25篇养分
  • 24篇大豆
  • 23篇硝态氮
  • 22篇葡萄
  • 18篇氮素
  • 15篇肥料
  • 14篇农田
  • 14篇
  • 13篇冬小麦
  • 13篇土壤养分
  • 12篇氮肥
  • 12篇苹果
  • 12篇夏玉米
  • 12篇秸秆
  • 10篇作物
  • 9篇性状

机构

  • 185篇河北农业大学
  • 45篇内蒙古民族大...
  • 41篇中国农业大学
  • 2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8篇东北农业大学
  • 10篇河北经贸大学
  • 8篇青岛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莱阳农学院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阜阳市农业技...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巢湖市居巢区...
  • 3篇河北清苑县农...
  • 3篇河南心连心化...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287篇张丽娟
  • 70篇吉艳芝
  • 32篇巨晓棠
  • 20篇郭艳杰
  • 19篇马友华
  • 19篇尹兴
  • 18篇冯万忠
  • 14篇李彦慧
  • 13篇刘会玲
  • 12篇刘文菊
  • 12篇刘树庆
  • 11篇朱小红
  • 10篇汪丽婷
  • 10篇袁丽金
  • 10篇张彩英
  • 10篇刘新宇
  • 10篇杨恒山
  • 10篇王桂苓
  • 10篇张杰
  • 9篇李博文

传媒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植物营养与肥...
  • 16篇水土保持学报
  • 13篇内蒙古民族大...
  • 1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大豆科学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林业与生态科...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北方园艺
  • 5篇中国油料作物...
  • 5篇农业环境与发...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河北林果研究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中国果树
  • 4篇农业资源与环...
  • 3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15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17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13篇2012
  • 19篇2011
  • 36篇2010
  • 6篇2009
  • 16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2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土壤肥力与林业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2003年
该文简要综述了土壤肥力及提高林地土壤肥力的途径 ,包括土壤肥力的概念、林地土壤肥力衰退状况以及通过优化林木结构、施肥、施用生物肥等途径提高林地土壤肥力 。
李彦慧张丽娟宋珍周怀军聂庆娟
关键词: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肥力林业可持续发展
坡地土壤酶流失规律初探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人工室内降雨方法就河北内邱县岗底坡地褐土酶活性流失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单位土体酶活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除脲酶外流失泥沙均高于土壤中酶活性,有明显富集,呈现出高肥力土壤高流失,低肥力土壤低流失的基本规律;土壤酶流失总量与坡度呈指数变化关系,符合MC=atb预测模型;流失四种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土流失引起酶总体的损失;土壤酶和养分流失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可作为土壤侵蚀度的分级指标。
毕淑芹张丽娟贺晓敏张金柱李鑫薛宝民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水土流失
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区玉米氮效率及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以东北黑土区玉米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玉米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碳排放的影响,以实现该地区粮食平稳增产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方法】在黑龙江典型黑土区进行了两年玉米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推荐施肥处理(RF);推荐施肥+有机氮替代20%化肥氮(MRF);推荐施肥+秸秆还田(SRF)和农民传统施肥(TF)。通过调查玉米全生育期农资投入,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法,系统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与TF处理相比,RF、MRF和SRF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3%、6.2%、7.6%,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1.3%、82.6%、50.3%(P<0.0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了29.0%、69.0%、37.0%(P<0.05);各处理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在不同年际间均无显著变化。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RF、MRF、SRF及TF处理的碳排放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7.6%、24.0%、38.5%、63.6%(P<0.05),两年试验各施氮处理碳排放量均以MRF处理最低。玉米整个生产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是氮肥投入量及氮损失(N_(2)O+NH_(3)+NO_(3)^(-)),贡献率超过70%;其次为农药与柴油投入,贡献率分别约为10.2%、13.6%;磷、钾肥占比最低,贡献率总和不足3%。与TF处理相比,RF、MRF及SRF处理的碳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6.0%、24.7%、16.4%,MRF处理的碳排放量又较RF与SRF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9.9%、10.4%(P<0.05)。【结论】在东北黑土区玉米生产中,氮肥用量及损失量贡献了70%的总碳排放。降低氮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用量可以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相较推荐施肥和秸秆还田处理,有机态氮代替20%化肥氮处理可以在稳产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因而其综合的碳排放最低,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张杰张杰李艳金梁李艳赵士诚徐新朋仇少君魏丹张丽娟
关键词:黑土氮肥利用率碳排放
玉米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该玉米播种机包括设有行走机构的机架,机架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开沟铧和播种器,开沟铧和播种器各设有若干个,开沟铧的上方设有用于喷出能细化土壤的高压水的高压水喷嘴,在机架上还设有肥箱,肥箱设有...
杨恒山张玉芹张丽娟张瑞富范秀艳邰继承贾东洲
文献传递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田氮去向和气态损失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该文研究氮肥对冬小麦田肥料氮素去向和气态损失的影响。通过布置田间微区试验,采用15N微区示踪技术和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密闭式静态箱法田间原位监测冬小麦氮肥的去向和气态损失。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增加,但当施氮量高于150 kg/hm2时,产量出现降低的趋势,地上部吸氮比例也以土壤氮为主转变为肥料氮为主。4个施氮处理N75、N150、N225和N300的0-100 cm的土壤氮残留分别为32.6,26.8,34.7,40.6 kg/hm2。冬小麦田间土壤氨挥发排放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排放量在6.03~13.26kg/hm2之间,占施N量的5.4%~11.4%。N2O排放造成的氮素损失比例为0.08%~0.28%,苗期是冬小麦季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化肥氮在冬小麦当季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及损失量分别为37.2%~50.2%,26.7%~40.6%,17.4%~22.2%,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本试验条件下,150 kg/hm2是适宜的氮肥用量,产量最高,土壤氮残留最低,气态损失占肥料氮总损失的比例高于75 kg/h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控制氮肥用量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项关键措施。
吉艳芝巨晓棠刘新宇张丽娟李鑫刘楠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残留
耕层水氮调控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耕层水氮调控对小麦利用土壤深层累积硝态氮的影响。【方法】设置0、150kgN·hm-22个氮水平和传统灌溉、优化灌溉2种灌水方式,共4个处理:不施氮传统灌溉(N0W1)、不施氮优化灌溉(N0W2)、施氮传统灌溉(N150W1)、施氮优化灌溉(N150W2)。采用15N微区注射技术,布置田间微区试验,将15N标记于110cm土层处。【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能够吸收注射在110cm处的标记硝态氮;不施氮的传统及优化灌溉、施氮的传统及优化灌溉对深层标记氮的吸收量分别为336.7、900.3、497.4和657.1mg·m-2,利用率分别是8.4%、22.4%、12.4%和16.3%,适当的水氮胁迫有利于小麦对土壤剖面深层标记硝态氮的吸收利用。4个处理80—150cm土层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0—150cm)的24.4%、32.3%、26.4%和28.2%,氮素不足优化灌溉有利于小麦中下层根系发育。【结论】耕层氮素养分不足及水分适度胁迫促进小麦中下层根系发育,提高小麦对土壤深层硝态氮的利用。
刘新宇张丽娟袁丽金巨晓棠文宏达
关键词:小麦硝态氮氮肥利用率根系
围封与放牧对沙地植物功能群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沙地围栏内、外植被的生物量、盖度、密度、株高等相关指标测定,探讨围栏设置对沙地植被功能群和多样性的影响,为沙地放牧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过围栏设置能够显著提高生物量(P<0.05),且围栏内出现了凋落物;围栏外植物种类为17种,围栏内为10种,且围栏外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围栏内(P<0.05).由此可见,在草地围封过程中适当放牧应该更有利于草地的进展演替,也将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于永奇张丽娟高凯
关键词:放牧功能群围封多样性生物量
一种显微镜防护罩
一种显微镜防护罩,它涉及一种防护罩,它解决了布制防护罩硬度较低导致对显微镜保护能力差,玻璃制的防护罩重量较大、易破碎的问题。它的塑料的矩形面、两个相对的塑料侧面和塑料的圆弧形面共同围成下开口的四面体结构;所述塑料的矩形面...
李景欣陈铁军张丽娟
文献传递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被引量:14
2007年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张永亮张丽娟高凯王建丽
关键词:苜蓿无芒雀麦总糖混播草地
专业课课程思政“3维-4步-5入”模式的构建——以资源环境分析课程为例
2023年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资源环境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3维-4步-5入”模式。从教师、教学、环境3个维度挖掘思政元素,按照“载体、元素、融入点、目标”4步构建课程思政体系,通过“5入”落实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育人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刘会玲耿丽平任霏焦会青张丽娟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