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顺秀

作品数:32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梗
  • 12篇梗死
  • 11篇脑梗死
  • 6篇疗效
  • 5篇注射
  • 5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大脑
  • 3篇丹参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血管
  • 3篇抑郁
  • 3篇影像
  • 3篇治疗急性脑梗...
  • 3篇注射液
  • 3篇综合征
  • 3篇卒中
  • 3篇疗效观察

机构

  • 29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汕头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作者

  • 32篇巫顺秀
  • 17篇李森美
  • 14篇陈显光
  • 8篇庄伟端
  • 7篇许楚芸
  • 5篇何文贞
  • 4篇杜登青
  • 3篇魏丽玲
  • 3篇郑俊忠
  • 3篇郑璇
  • 3篇吴育彬
  • 3篇肖颖秀
  • 3篇陈荣波
  • 2篇李雯
  • 2篇吴丽萍
  • 1篇王文莉
  • 1篇张凌玲
  • 1篇陈少如
  • 1篇杜玉琴
  • 1篇欧利民

传媒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莫通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0年
巫顺秀李森美
关键词: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尼莫通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IL-10与IL-18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IL-10与IL-18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髓炎(EAE)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应用豚鼠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以豚鼠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弗氏完全佐剂(CFA)免疫Wistar大鼠,在第11、18、25d处死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10与IL-18水平。结果EAE组的IL-10水平在疾病缓解期升高,IL-18的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升高,在缓解期有所下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L-10与IL-18在EA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陈荣波李森美吴丽萍巫顺秀郑俊忠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IL-10IL-18
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梗死后血糖水平和梗死指数与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2003年
随着抗凝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所收集的汕头地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92例发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梗死后血糖水平、梗死指数对HI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年龄>70岁患者HI发生率增高。
巫顺秀陈显光
关键词: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梗死出血性脑梗死
尼莫地平和培磊能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和培磊能联合用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VD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尼莫地 平加培磊能组(40例),先用尼莫地平 10 g静滴,每日 1次,连续 10~14 d后改口服40 mg;每日 3次并用培磊能 2. 5 mg,每日 2次,共 3 个月。对照组(30例)单纯尼莫地平治疗,方法与实验组相同。比较两组MMSE、HDS、ADL、SSS 4种量表得分。结果两组病人治疗3 个月后4种量表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培磊能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较佳药物组合。
李森美陈显光巫顺秀张庆臣吴育彬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尼莫地平培磊能药物疗法
脑梗死后皮质性出血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皮质性出血 (CHI)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 11例经CT扫描证实CH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至少 3例早期即发生CHI,5例CHI的发生发展与溶栓 ,抗凝治疗有关 ,5例发生CHI时病情加重 ,其中 2例死亡。结论 :CHI发生于病程各期且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溶栓抗凝治疗对CHI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许楚芸何文贞巫顺秀
关键词:脑梗死CHI发病机制溶栓抗凝治疗
大脑半球卒中眼球反病灶侧偏视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中风眼球反病灶侧偏视这一体征发生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了12 0例伴有眼球同向偏视的急性幕上脑中风病例 ,对其中表现为反病灶侧偏视的 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出血或梗死病灶。入院时均有眼球向病灶侧同向偏视的体征。当病情加重 ,出现脑干功能受累诸临床征象时 ,偏视指向病灶半球的对侧。 5例死于枕大孔疝 ,3例由于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好转出院。结论 大脑半球卒中病情恶化是由于继发中心性脑疝形成。眼球反病灶侧偏视是其相关体征。
许楚芸何文贞巫顺秀
关键词:大脑半球卒中
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我院89例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进行对照,通过ELISA法测定MMP-9及CRP,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及部位分型差异。结果健康组MMP-9、CRP分别为(175.03±34.20)ng/ml、(2.67±0.77)mg/L,较其他3组低(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MMP-9分别为(312.57±49.20)ng/ml、(431.54±84.69)ng/ml、(649.25±74.88)ng/ml,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CRP水平分别为(3.49±1.61)mg/L、(4.33±2.03)mg/L、(7.28±3.03)mg/L,与MMP-9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梗死体积越大,MMP-9、CRP水平越高;皮质加皮质下梗死MMP-9、CRP均高于皮质梗死、皮质下梗死、脑干或小脑梗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中年大脑前循环区脑梗死患者MMP-9、CRP水平显著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部位分型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病变程度观察指标。
李雯巫顺秀杨俭庄伟端肖颖秀
关键词:青中年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s)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用 8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其中 40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 ;余 48例除常规治疗外 ,加用LMWHs 0 .4ml皮下注射bid× 10d为治疗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ND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组显效率 6 6 .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早期给予LMWHs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庄伟端郑俊忠巫顺秀
关键词:脑梗死低分子肝素
Eales′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Eales′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诊断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Eales′病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Eales′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为眼前黑点、记忆力减退和头痛;病灶位于视网膜、大脑半球、脑干及脊髓。结论: Eales′病是一种视网膜血管炎,出现眼部症状后数个月至数年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眼底荧光造影及影像学表现。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治疗有效。
巫顺秀庄伟端蒋雨平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脑梗死患者长程服用尼膜同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尼膜同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预防其复发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19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防治组59例,对照组 60 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防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尼膜同每次 30mg,每天3次,至少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的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复发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防治组治疗 1 个月的显效率为 78.0%,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和71.1%(均P<0.01);1年内的复发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1)。与脑梗死复发有关的血黏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防治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尼膜同长程给药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有效预防脑梗死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巫顺秀陈显光李森美吴育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