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阳
- 作品数:101 被引量:5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防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外敷离子导入防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外敷离子导入。观察2组患者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发生率及合并胰腺炎或胰高淀粉酶血症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至正常的天数,并对术后患者腹痛进行评分。结果剔除符合剔除标准的病例17例,治疗组纳入142例,对照组141例。治疗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合并胰腺炎患者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25±0.95)d和(5.28±1.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合并胰高淀粉酶血症患者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88±0.78)d和(3.81±1.6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患者腹痛评分分别为(0.95±1.04)分和(1.21±1.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外敷离子导入能促进ERCP术后合并高淀粉酶血症患者血清淀粉酶的恢复,并能较好地缓解术后腹痛症状。
- 高文艳张援林一帆麻树人杨卓巩阳王长洪刘俊丽
- 关键词:中药离子导入胰胆管造影术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
- 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改变
- 2013年
-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石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改变。[方法]对100例经腹部超声、CT、MRCP检查,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与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前白蛋白进行对照。[结果]胆石组有96%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156±4.23)低于正常值标准,对照组只有32%(259±3.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石症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较其他疾病降低。
- 胡伟朱虹林一帆巩阳刘杨高文艳季芳雷春红李昊燃盛天骄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血清前白蛋白
- 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对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甲硝唑、叶酸三联疗法对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胃黏膜病理改变与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脾虚血瘀型胃脘痛,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治疗组(n=34),给予加味四君子汤100ml 2次/日,联合甲硝唑200 mg 2次/日、叶酸10 mg 3次/日,对照组(n=34)仅给予甲硝唑200mg 2次/日、叶酸10 mg3次/日。以上药物除甲硝唑服用1周外,其他服用至第2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黏膜病理、PCNA表达。结果:三联治疗组治疗后PC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0.01),三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病理改变逆转总有效率(79.4%)均优于对照组(39.4%)(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能有效改善症状,一定程度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并对胃黏膜异常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脾虚血瘀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
- 宋福林林一帆李昊燃陆宇平杨卓高文艳巩阳刘阳陈山泉王长洪
-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加味四君子汤PCNA
-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比较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S 乙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灌喂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进行实验性治疗 ,然后于 1周、2周、4周三个时间点测定结肠EGF含量变化。结果 :温脾汤组结肠EGF在UC整个病种中呈上升趋势 ,而真人养脏汤组始终保持较低水平 ,甚至在UC早期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温脾汤能更好地促进EGF含量的增加 ,即温下法比温涩法能更好地通过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 ,减轻UC黏膜的损伤和炎症。
- 金基成巩阳王新月田德禄顾立刚
- 关键词:温下法温涩法UC结肠EGF
- 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并改变CdX2 基因蛋白的表达
- 目的:为研究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甲硝唑、叶酸三联治疗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黏膜改变及CdX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8例脾虚血瘀型胃脘痛,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
- 林一帆刘阳陈山泉王长洪宋福林张续李昊燃邹蕾陆宇平杨卓高文艳巩阳
-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四君子汤
- 文献传递
- 辛开苦降法合“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研究辛开苦降法合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合抗Hp的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应用"标准三联"治疗。两组均分别治疗14 d,停药30 d后,复查Hp并判断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6.2%,治疗组为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整体积分疗效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治疗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合"标准三联"治疗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单纯应用西药,可更好的根除Hp和改善临床症状。
- 巩阳魏玮
- 关键词:辛开苦降法幽门螺杆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 大肠息肉、大肠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否为大肠息肉、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06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内窥镜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收入患者,其中大肠息肉组患者30例,大肠癌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13 C呼气试验检测Hp,并对大肠息肉、大肠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大肠息肉组(50.0%)、大肠癌组(46.7%)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大肠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χ2=6.99,P〈0.01),大肠癌组与对照组比较(χ2=5.65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大肠息肉组与大肠癌组比较(χ2=0.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p阳性的大肠息肉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χ2=24.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阳性的大肠癌患者中,阴阳两虚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χ2=8.2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是大肠息肉、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大肠息肉、大肠癌分别与中医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密切相关,根除Hp并结合温阳散结、养阴益气治疗可能是防治大肠息肉、大肠癌的方法之一。
- 祖浩妍杨卓蒋会勇巩阳林一帆刘杨
- 关键词:大肠息肉大肠癌HP感染中医证型
- 温下法和温涩法对UC大鼠结肠MIP-1α含量的影响比较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温下法和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结肠MIP 1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S/乙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分别灌喂温脾汤和真人养脏汤进行实验性治疗 ,然后于 1、2、4周 3个时间点测定结肠MIP 1α含量变化。结果 温脾汤组结肠MIP 1α在第 1周明显下降 ,而真人养脏汤组在第 1周时其含量无明显下降 ,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第 2周始随着模型组MIP 1α含量下降 ,各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温脾汤在早期能更好地减少MIP 1α的表达 。
- 金基成张前巩阳王新月田德禄李澎涛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温下法温涩法
- 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热郁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评价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GA)气虚血瘀热郁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对照方法。72例CAG气虚血瘀热郁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仁术健胃颗粒1袋(12 g)/次,3次/d及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疗程12周。以胃黏膜病理及胃镜下炎症变化为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记分、幽门螺杆菌(Hp)为次要疗效指标进行评价。以血、尿、粪便常规加潜血、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作为安全性评价的依据。[结果]病理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50.0%;胃镜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67.7%;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63.9%;综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47.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Hp阴转率的比较P>0.05。[结论]仁术健胃颗粒能有效治疗CAG气虚血瘀热郁证,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王长洪高文艳林一帆陈山泉陆宇平杨卓巩阳刘杨王立新
- 关键词:仁术健胃颗粒
- 伴有食物不耐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17和IL-23的表达及健脾法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伴有食物不耐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十二指肠黏膜IL-17和IL-23的表达及健脾法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法为主的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内镜下取十二指肠黏膜,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IL-17、IL-2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IL-17、IL-2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和IL-23参与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患者的发病,健脾法治疗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有效,有可能通过调节IL-17和IL-23在肠黏膜的表达达治疗效果。
- 高文艳王长洪吕冠华林一帆陆宇平巩阳刘杨季芳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健脾法IL-17IL-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