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3篇苯酞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纤溶
  • 2篇血浆纤溶酶原...
  • 2篇血浆纤溶酶原...
  • 2篇血浆纤溶酶原...
  • 2篇治疗脑梗死
  • 2篇启动子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机构

  • 7篇南华大学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湖南省怀化市...
  • 2篇怀化市第一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唐显毕
  • 5篇耿德勤
  • 5篇刘双喜
  • 4篇周军
  • 3篇杨巧云
  • 2篇樊红彬
  • 2篇马慧芝
  • 2篇董瑞国
  • 2篇刘军
  • 1篇谭利明
  • 1篇刘丽
  • 1篇刘丽
  • 1篇蔡桂香
  • 1篇帅杰
  • 1篇刘军
  • 1篇陈涤民
  • 1篇李罗根
  • 1篇杨水冰
  • 1篇武斌
  • 1篇武斌

传媒

  • 6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2008年天...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治疗脑梗死(CI)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院脑梗死患者予以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钙40 mg,每晚1次,同时进行高压氧和系统康复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患者同时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14 d,通过ESS评分、Glasgow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疗效。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在治疗中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效。
刘军周军刘双喜唐显毕刘丽马慧芝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ESS评分NIHSS评分GLASGOW评分
脑血管造影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30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共有13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5.65%,2例患者过早活动,7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2例多次穿刺,1例过早活动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过度肥胖,4例患者经局部压迫治愈,9例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愈。结论过早活动、过度肥胖、多次穿刺、高血压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局部压迫疗法和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唐显毕帅杰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和琼脂糖电泳对30例脑出血患者、9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例,小面积脑梗死30例,大面积脑梗死30例)进行了AP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并与30例非脑血管疾病者对照比较。结果对照组、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脑出血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脑梗死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4G/4G基因型频率(44.4%)较对照组(20%)高;脑梗死组4G等位基因频率(63.3%)较对照组(38.8%)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各亚型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在各组不同基因型中分布:对照组及脑出血组性别在不同基因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性别在不同基因型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G/4G基因型中男性占25%;女性占6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及小面积脑梗死组性别在不同基因型中分布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性别在不同基因型中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G/4G基因型男性占21.4%;女性占7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在怀化市正常人群中大致分布为:4G/4G占20%;4G/5G占63.3%;5G/5G占16.7%。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4G/4G基因型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可能与女性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面积无关。
唐显毕刘双喜耿德勤周军
关键词:PAI-1基因多态性
遗传代谢性疾病与儿童卒中
卒中多见于中年以上,儿童卒中虽然较成人少见,但并非罕见。儿童卒中发病率为每年2.52/10万。心源性栓塞、劲动脉夹层动脉瘤、偏头痛卒中、外伤和血液病是儿童卒中主要原因,遗传代谢性疾病为其少见原因。遗传代谢性脑血管病是一组...
唐显毕耿德勤
关键词:遗传代谢性疾病血管结构异常发病机制线粒体异常
文献传递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与鉴别(附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LD)进行探讨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 16例ALD病人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 1~ 17岁起病 ,平均发病年龄 6 .4岁。部分病人有家族史。表现为进行性听力、视力和智力减退、精神运动障碍、抽搐及皮肤变黑。尿 17-羟类固醇及 17-酮类固醇减低 ,血长链脂肪酸升高。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脑电图异常。CT或MRI提示双侧大脑半球顶、枕、颞叶白质对称性脱髓鞘改变。结论 ALD是一种X -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对儿童期起病有进行性精神运动障碍、抽搐、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之一的患儿 ,应及早做CT或MRI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
唐显毕耿德勤杨巧云董瑞国樊红彬
关键词: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T检查MRI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儿童遗传疾病
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行阿霉素联合无水酒精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注射阿霉素联合无水酒精毁损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螺旋CT引导经皮穿刺卵圆孔,缓慢注射无水酒精和阿霉素0.2~0.5 mL.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测定疼痛强度.[结果]45例治疗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者8例(17.8%);一周后疼痛完全缓解39例(86.8%),明显缓解5例.经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有效率分别为 97.8%,97.8%.并发症少而轻微.[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注射阿霉素联合无水酒精毁损疗法对三叉神经痛具有定位准确,无痛苦,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唐显毕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关系的Meta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DLB)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采用Newcastle-Ottawa(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高质量文献的有用部分,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DLB患者1178例,健康对照6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ε4是DLB的危险因素,其中ε4 vs.ε3(OR=2.51,95%CI:1.87~3.38,P<0.001)、ε4 vs.ε2(OR=2.71,95%CI:1.73~4.26,P=0.007),APOEε2与DLB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高加索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出一致结果.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DLB具有相关性,APOEε4是DLB发病的危险因素,APOEε2与DLB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潘楚政武斌刘丽唐显毕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基因多态性路易体痴呆META分析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复发脑梗死的关系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和琼脂糖电泳对5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64例复发脑梗死患者进行了AP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并与50例非脑血管疾病对照比较。结果两组脑梗死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复发脑梗死组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初发脑梗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是中国人群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但可能与复发脑梗死无关。
唐显毕陈涤民耿德勤杨巧云
关键词:PAI-1基因多态性复发脑梗死
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对脑梗死预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法舒地尔组,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抽血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清晨空腹hs-CRP水平,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组与其他两组相比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马慧芝武斌刘双喜唐显毕刘军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法舒地尔高敏C-反应蛋白
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独立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偏瘫类患者功能独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期该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该研究的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我们给予常规的康复方法即Rood、Brunnstrmn、Bobath等技术,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认知干预训练,并运用洛文斯顿作业的疗法来测定患者的认知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的情况。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认知干预训练后,患者在功能独立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者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以及功能独立性这几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也是临床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的一项重要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桂香唐显毕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认知康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