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应用一元线性模型理论确定立地条件主导因子——朝阳低山丘陵区农田防护林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用一元线性模型理论分析了辽宁西部朝阳、建平、喀左和北票(市)4县17个乡范围内的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杨树(Populus spp.)、白榆(Ulumus pumila)的优势高与地形地貌、土壤肥力等立地条件因子的关系,确定地貌类型、坡位和土层厚度是本区农田防护林立地条件的主导因子,然后以地貌类型为单元将本区农田防护林的立地条件划分为3个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再用坡位和土层厚度分级与3个大类型组合细分为6个基本类型。最后确定各立地条件类型的适宜树种,并定量地评价主要树种对各立地条件类型的适宜性。
- 姜凤歧周新华杨瑞英
-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
- 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被引量:5
- 1993年
- 基于对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发生与为害的分析和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学积累的归纳总结,论证了防御农业自然灾害的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防御多种自然灾害、发挥多种效益的功能和持久、稳定而易于建设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根据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在辽宁省各地区的分布特点,在宏观上提出了辽宁省防御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在已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辽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辽中和辽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以海防林为主的沿海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科学的辽东山区多样化森林经营方式,并以科技兴林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一总体布局的实施。同时简述了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 姜凤歧周新华
-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林业生态工程
- 施肥对林带幼树生长的影响
- 1989年
- 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对试验林带施用氮、磷及其混合肥,进行了不同肥种和剂量的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和氮磷混合肥“二料”效果较好,其最适施用量分别为每株150克和250克。
- 姜凤岐杨瑞英周新华林鹤鸣
- 关键词:林地施肥
- 林带连续性经济效益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7
- 1999年
-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经营问题的深入系统的探讨,以阐明农田防护林考虑时空动态特征的连续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建立主要决定因素包括林带结构—疏透度变化规律,林带结构对防护效益影响,灾害因子参数确定及成林高等各相关子模型的基础上,构筑了农田防护林经营经济效益总模型,并以观测的杨树林带试验数据为例,确定了模型中主要子模型的参数变量,从而为农田防护林的经营、规划设计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 姜凤岐朱教君周新华
-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连续性
- 杨、榆混交型林带生长调解试验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我国三北地区大面积农田防护林网主要为杨树林网,树种单一,容易造成病虫害蔓延。但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网由于树种生长速度不同,造成树木群体生长参差不齐,而导致某些树木受压抑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从而降低了林带的防护效益。为改变这一现状并建立起一整套混交...
- 林鹤鸣范志平姜凤岐周新华朱教君孙铁汉
- 关键词:杨树
- 以“塔群”为核心的“立体-全息”森林生态系统信息化观测研究方法体系被引量:2
- 2023年
- 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在时空尺度上朝着更宏观和更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传统的观测研究方法或模式已不适合现代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当前森林生态观测科研范式亟需变革。本文基于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尔塔群”,提出以塔(群)为核心的“天-空-塔-地”一体化观测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主/被动星载遥感(天)、无人机+激光雷达+多/高光谱传感器的近地面遥感(空)、塔群或单塔(塔)、长期固定样地群(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自动获取、传输、运算、分析与展示,形成“立体-全息”森林生态系统信息化观测研究方法体系。该研究方法体系旨在促进森林生态学或生态系统生态学、林学等领域知识创新,探索科研范式变革提供实现途径;并为地理学、遥感科学和边界层气象学等学科提供参考。
- 朱教君高添高添孙一荣张金鑫刘志华孙一荣卢德亮孙涛刘志华于立忠杨凯宋立宁郑晓王绪高闫巧玲梁宇杨凯刘利芳宋立宁刘华琪郑晓李秀芬王绪高王庆伟
- 关键词:全息激光雷达
- 朝阳低山丘陵区农田防护林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系1988年5月对辽宁省西部朝阳低山丘陵区农防林进行调查研究的总结。以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总结为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对灾害因子的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本区营造农防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实了采取树种选择、按标准选用苗木、带内配置,特别是灌水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造林“三率”。因此,采用以抗旱保湿为核心的“三大一深”造林技术是与本区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成功经验;经评价预测低山丘陵农防林效益值可观,20年生的杂交杨和白榆(Ulmus pumila)林带累积效益值将分别高达41100¥/ha和58698¥/ha。
- 姜凤歧周新华杨瑞英
- 关键词:丘陵农田防护林造林水土保持
- 北方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与应用
- 朱教君曾德慧姜凤岐刘世荣范志平朱清科赵雨森宋西德周新华金昌杰
- 该项成果历时20余年的攻关,创建防护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体系;攻克防护林成熟龄界定、结构调控、衰退早期诊断等关键技术难题,突破防护林稳定经营技术瓶颈;创新了成果应用体系模式,产生巨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防护林经营理论原...
- 关键词:
- 关键词:防护林工程
- 试论林网在景观中布局的宏观度量与评价被引量:44
- 1994年
- 为通过对林网在景观中布局进行度量与评价而探讨在宏观上确定经营林网主要方向的依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了适合于度量林网在景观中布局的数量、分布以及成型状况等景观指标─—林网带斑比、优势度、连接度和环度。提出了用由林网建设方案得到的林网结构参数计算林网合理景观指标值和用由调查得到的现有林网结构参数计算现有林网实际景观指标值的方法;讨论了用这两套林网景观指标值对现有林网布局进行评价,在宏观上确定经营林网主要方向的方法。最后,以对吉林省农安县前岗乡林网现状进行度量与评价为例,示范了本文研究结果的应用。
- 周新华孙中伟
- 关键词:防护林景观生态
-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塔群平台的功能和应用被引量:11
- 2020年
-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是森林生态学和林学的永恒研究主题。受传统森林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监测及二者关系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独立流域内建成了以观测塔群(三座观测塔覆盖各自子流域代表性森林类型)为主体,集激光雷达(LiDAR)、通量仪器、水文站网、固定标准地和数据中心为综合体的"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激光雷达监测平台"(简称塔群平台)。塔群平台采用激光雷达扫描获取森林点云数据,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全息三维结构;依托独立流域/子流域内的通量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站网和通量源区内的长期固定标准地,可保证碳-水过程观测的可靠性,并用于验证复杂地形下的通量监测技术与方法,揭示森林生态水文与碳交换过程,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和固碳)。所有"塔-站"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汇集于数据中心,便于数据监视、管理与共享。此外,塔群平台将侧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量化的新方法和新指标,探索复杂地形森林生态系统中H2O/CO2/痕量气体通量观测的理论与方法,为阐明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服务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 高添于立忠于立忠王兴昌杨凯卢德亮王兴昌杨凯孙一荣刘利芳徐爽李秀芬闫巧玲王高峰孙一荣周新华刘利芳
- 关键词:激光雷达涡度相关水文站网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