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农田防护
  • 2篇农田防护林
  • 2篇丘陵区
  • 2篇护林
  • 2篇防护林
  • 1篇幼树
  • 1篇造林
  • 1篇施肥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丘陵
  • 1篇立地条件类型
  • 1篇林带
  • 1篇林地
  • 1篇林地施肥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杨瑞英
  • 3篇周新华
  • 2篇姜凤歧
  • 2篇林鹤鸣
  • 2篇姜凤岐
  • 1篇薛才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施肥对林带幼树生长的影响
1989年
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对试验林带施用氮、磷及其混合肥,进行了不同肥种和剂量的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和氮磷混合肥“二料”效果较好,其最适施用量分别为每株150克和250克。
姜凤岐杨瑞英周新华林鹤鸣
关键词:林地施肥
朝阳低山丘陵区农田防护林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系1988年5月对辽宁省西部朝阳低山丘陵区农防林进行调查研究的总结。以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总结为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对灾害因子的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本区营造农防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证实了采取树种选择、按标准选用苗木、带内配置,特别是灌水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造林“三率”。因此,采用以抗旱保湿为核心的“三大一深”造林技术是与本区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成功经验;经评价预测低山丘陵农防林效益值可观,20年生的杂交杨和白榆(Ulmus pumila)林带累积效益值将分别高达41100¥/ha和58698¥/ha。
姜凤歧周新华杨瑞英
关键词:丘陵农田防护林造林水土保持
应用一元线性模型理论确定立地条件主导因子——朝阳低山丘陵区农田防护林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用一元线性模型理论分析了辽宁西部朝阳、建平、喀左和北票(市)4县17个乡范围内的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杨树(Populus spp.)、白榆(Ulumus pumila)的优势高与地形地貌、土壤肥力等立地条件因子的关系,确定地貌类型、坡位和土层厚度是本区农田防护林立地条件的主导因子,然后以地貌类型为单元将本区农田防护林的立地条件划分为3个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再用坡位和土层厚度分级与3个大类型组合细分为6个基本类型。最后确定各立地条件类型的适宜树种,并定量地评价主要树种对各立地条件类型的适宜性。
姜凤歧周新华杨瑞英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
“三北”地区天然灌丛改造利用途径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我国“三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森林资源极为贫乏,而灌丛植被却有着广泛地分布。在复杂的生境类型中,存在着相应多种多样的天然灌丛,从高寒落叶阔叶灌丛到温性落叶阔叶灌丛,象半干旱地区草原沙地的锦鸡儿灌丛、柳灌丛以及干旱地区河岸冲积平原盐渍化草甸土上的柽柳灌丛等都是长期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的近于原生植被。
姜凤岐杨瑞英薛才林鹤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