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辉 作品数:31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经济管理 更多>>
《规则、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述介 2010年 B.Vaux,A.Nevins 于辉关键词:音系 朝鲜语塞音的语音实验分析 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以中国境内的朝鲜语为语料,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三套塞音的语音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塞音在不同位置的具体表现进行统计和对比。 于辉关键词:朝鲜语 语音 塞音 语料 业绩、风格与情调:论梁遇春的文学翻译 2021年 梁遇春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以小品文著称,但在文学翻译方面贡献更大,译文数量之大不仅远超小品文,而且译文坚持"信"的同时,还不失"达"和"雅"的更高追求,包括其译作中的译者注和译注评,更是确立了其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关注其翻译业绩,探讨其翻译风格与情调,有助于推进梁遇春研究进一步走向全面和深入。 于辉关键词:梁遇春 文学翻译 直译 译注 形态句法研究的c-统制视角 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研究语法与语音的界面关系,着重探讨在形态句法层面语法或韵律结构对语音的制约方式问题。语法—语音界面研究中的两个比较基本的问题是:a)音系需要了解哪些语法特征?b)使一语法短语的音系行为区别于其它的机制在于什么?对上述问题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音系规则的运用直接以语法辖域为条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表层语法信息首先映射到由韵律成分组成的一个结构上,这些韵律成分就是音系规则在词以上层级运作的域。根据第一种观点,语法信息要依据m-统制条件(参见乔姆斯基1986的修订定义)划定变调域;而根据第二种观点,韵律域根据词或最大短语投射(X^(head) or X^(max))的左边缘过右边缘来确定。本文以一些汉语方言为证,通过对三种不同c-统制(参见Reinhart 1976,1983的初期定义)的分析说明音系规则的运用直接以语法范畴为条件。大致上说,c-统制条件通过三种方式作用于变调规则。具体包括c-统制决定变调的延展范围,如丹阳方言;c-统制决定变调规则的应用或阻断,如芮城方言;c-统制决定规则运用的模式,如平遥方言。由此可见,c-统制条件是许多汉语方言变调操作的关键。本文所讨论的汉语方言中的连读变调现象不仅对Selkirk提出的韵律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Kaisse所提出的以关系为基础的研究方案。 张洪明 于辉关键词:变调 平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内,对平遥方言二字组和三字组的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优选论很难释二字组的变调情况,源于优选论不能合理处理本调和衍生调之间的关系,因而实际的输出形并不比其它的候选项更和谐。在对平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 于辉关键词:平遥方言 连读变调 优选论 文献传递 汉语借词鼻音借入的音系分析 2012年 关于借词的研究,目前语言学和非语言学的分析都已形成一定的体系。就语言本体及音系层次的研究而言,经过二十年的蓬勃发展,音系学因此而发展出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借词音系学。借词音系学探讨知觉、音系因素在词汇借用过程中的作用及音段的借用模式、音段配列词整及韵律映射上的各种表现。本文在借词音系学的框架下考察英源借词借入汉语时鼻音的借入情况,探讨区别性特征、音段配置、语音凸显特征在词汇借入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于辉关键词:借词 鼻音 区别性特征 黯灰质:画家常磊绢本绘画的艺术追求 2022年 画家常磊以一种近乎执着的方式,将他的不满足于现实的艺术追求和反抗绝望的哲学蕴藉,贯穿始终于他的绢本绘画中,将古今中西的人文情怀置于一种审慎的观察和批判视角下,以冷静又沉重、真切又深刻、多重又矛盾的艺术美,开创出一个独特的审美概念——黯灰质。 于辉关键词:艺术追求 汉语中英语来源借词增音现象的音系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词汇借用过程中,对不符合借入语音系格局的形式常常要进行音系修补,增音是其中很普遍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修补策略。通过对汉语普通话中328个英语来源借词所构成语料的增音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增音受多种原因的触动,既有音节结构、音段配列的制约,也有词长的限制。增音的位置大多采用右向增音。对于增音的音质,其中受前面辅音影响的比例占所有增音的一半以上,是汉语中英语来源借词增音的主要策略。增加的元音/i、u/在底层并没有赋值,所增加的音段和其它的音段共享一个或多个特征。另外也可以采用增加默认元音//的策略。从某种程度讲,两种策略也都是知觉作用的结果,不同程度印证了Steriade提出的知觉映射假设及音系知觉观点的正确性。 于辉关键词:借词 增音 科技进步与司法伦理——读阿西莫夫的小说《法律之争》 2021年 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小说《法律之争》中通过更改时间设置,让法官对一桩本来很容易判决的诈骗案变得非常无措,最后不得不判处犯罪嫌疑人无罪。这一符合程序正义的判决在英美案例法体系中,等于为日后类似判决出台了一部结果并不正义的新法,也相当于提出了一个科技进步与司法伦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新问题。 于辉 陆冬关键词:司法伦理 社会治理 阿西莫夫 汉语英源外来词删音现象的音系研究 2013年 词汇的借用一方面要尽可能与源词相似,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一系列制约条件使其像一个借入语词汇。因而,借用时借入者常常要权衡哪些信息一定要囊括在词汇项中,哪些信息则是可以抛掉的。本文考察汉语借词音系学中那些"可抛掉"的信息,即删音策略的使用。包括:什么时候删音,为什么要删音,删的是哪些音,所删的音是否有特定的优选层级,音系条件的不同是否会影响不同修补策略的使用,等等。删音同增音一样是汉语外来词借用过程中常用的修补策略,删音在汉语借词音系学的广泛使用,说明策略的使用根据语言的不同而不同,是一种个性特征。 于辉关键词:借词